2020-01-1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玩出偵錯力:四個可有效降低孩子寫錯字機率的遊戲

我在〈大人太執著於錯別字,孩子只能學「寫字」,永遠學不會「寫作」〉中指出,由於大腦的「概化」作用,我們容易忽略自己文章中的錯字。那麼,該如何突破大腦的盲點,提升學生偵察錯字的敏銳度呢?
首先,如果孩子看自己的文章會不自覺陷入錯字鬼打牆中,不如先從挑別人的錯字開始練起吧。
去哪裡找錯字連篇的文章來給孩子練習呢?不妨參考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小學生錯別字自測:初階篇》《小學生錯別字自測:進階篇》
這兩本書是專為小學生所編寫的錯別字練習本。書中提供許多句子與文章,其中有不少錯字,都是孩子容易混淆的字;透過挑錯練習,他們可以自我檢測辨識錯別字的能力,並自行核對答案。答案後還附有字詞解說,讓小朋友了解錯別字與正字的區別;了解字詞的由來後,下次再犯的機率便會大幅降低。
以上這個方式適合在家自己帶孩子認字的爸媽。但對於教授作文的老師來說,其實沒有太多時間為學生講解字義,所以,我會在課餘時間,運用團隊競賽的方式,來強化小朋友抓錯字的能力。以下四個練習及遊戲,我時常在課堂上進行,學生常常玩到不想下課。分別是:

一、同儕互挑錯

老師在批改作文時,可以將挑錯字的工作交給學生。學生在揪出錯字的同時,會獲得一種「發現別人錯誤」的成就感;在此誘因的激勵下,相信他們絕對能勝任這個工作。由於改的不是自己的文章,不會被熟悉感矇騙而輕易找到錯字,也能從這些前車之鑑中看到大家共同常犯的錯誤,提醒自己留意。
有了學生的協助,掃除低階的字詞問題,老師就可以把心力投入更高階的批改任務,像是文章結構、旨趣之類的分析,不用糾結於錯字這種無關宏旨的瑣事上。如此一來,孩子的作文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而不只是「文中無錯字」而已。
至於文章被人拿來挑錯字的學生呢?一方面,透過同學的視角,他會看到自己犯錯的地方,為了避免再次被挑出來,下次寫完會格外用心檢查;另一方面,他知道老師會花心思去理解文章的內涵,而不是只會在作文簿上留下一個又一個的紅色圈圈,寫作意願自然會逐漸提高。

、錯字糾察隊

「錯字糾察隊」是團隊競賽遊戲。老師先準備幾篇有錯字的文章,分給各組,看哪一組在最短時間內挑出錯字並改正便獲勝。如果教室內有投影設備,那麼就將文章投影在白板上,讓各組輪流上台圈出錯字,參與感會更強烈。
文章中嵌入一些學生時常寫錯的字,可刺激學生的偵錯能力,下次再出現同一個字時,他們的偵錯雷達便會自動開啟,判斷對錯。
我設定的遊戲規則如下:
  1. 每一組推派1-2人上台,以3分鐘為限,挑出所有錯字並改正。遊戲進行時,台下組員不得提示。
  2. 圈出錯字加1分,將錯字改正再加1分。為了防止參賽者投機亂圈字,誤圈正字則必須扣1分。
  3. 3分鐘到了以後,給台下組員1分鐘時間,指出台上組員沒找到的錯字。有找到的話,分數照樣計算。
  4. 1分鐘到了以後,給另一組1分鐘時間,指出參賽組員沒找到的錯字。有找到的話,分數則歸該組。
  5. 若有剩餘沒找到的錯字,由老師提示,開放兩組搶答。
  6. 投放另一篇文章,換另一組上台挑錯字。

三、錯字特派員

在教室內玩膩了錯字糾察隊,可以擴大偵察範圍到教室外。
大街小巷有不少廣告、公告與啟事都是錯字連連,「醋」寫成「酷」、「禁止」寫成「蒜止」、「租」寫成「祖」……等等,有網友特別將這些令人噴飯的錯字蒐集起來,網路上都找得到。
學生只要在路上看到這些錯別字,拿起手機拍下來。幾週後,看哪一組抓到最多錯字便獲勝。這個遊戲的目的,不只是培養找錯字的敏銳度而已,當孩子在仔細瀏覽這些應用文體時,閱讀理解力也在同步成長中;一段時間下來,成果不可小覷。

四、修好離手

學生人數不多(五個人以內)的班級很適合進行「修好離手」的挑錯字遊戲。步驟如下:
  1. 學生寫完文章後,給他們幾分鐘檢查及查字典的時間。
  2. 發給每一位學生籌碼,當作「賭本」。我是發給他們一人十顆糖果。
  3. 輪流將文章交由其他人共同檢查。被檢查者是「莊家」,其他同學則是「閒家」,一旦其中一位閒家發現錯字,莊家必須給付閒家一個籌碼。
  4. 全部檢查完畢後,誰的籌碼最多則獲勝。
這個遊戲最刺激的地方在於:你可能在挑別人錯字時,一夕致富;但輪到別人挑你錯字時,卻瞬間破產。
因此,在互相檢查之前,學生無不聚精會神檢查自己的文章,以防血本無歸。玩個幾次下來,每一個人的偵錯能力都直線飆升。
受夠無止盡的挑錯字、改錯字的重覆工作了嗎?不只是你,您的孩子應該也受不了枯燥乏味的檢查與訂正了吧。試試上面四個遊戲,帶孩子玩出敏銳的偵錯力,向錯別字say goodbye!

延伸閱讀:

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部,《小學生錯別字自測:初階篇》(台北:商務,2015)。
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部,《小學生錯別字自測:進階篇》(台北:商務,201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