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觸摸社會之心-便利商店一年半生活學到的事(一)

在研究所休學之後,在人生的低潮期,找工作四處碰壁下,最後進入了零售業。在一年半後離職,在這之中,學到許許多多的事,看到了很多人,想把它寫出來分享、紀錄。
這系列會有三個面向:工作面、體驗面、抒情面。其中抒情面由於是個人感受偏多,所以會設定為付費文章。
工作面向會強調在便利商店的工作情形,薪資、職責、人員調度等等事物,讓讀者能夠了解便利商店的工作內容和常態,也可以了解在環境變遷下便利商店做了哪些變革。
體驗面向則是透過這份工作,看到了社會、階級的自身體驗,以及遭遇一些意外事件時的細節,包括與客人爭吵、與公家機關合作產生的問題、偷竊行為等等。
抒情面向是前兩者的綜合心得,對於從這工作窺探的社會一角有什麼樣的想法,今後又該何去何從,會更加主觀。
本文撰寫的內容為工作面向,以工作內容與職責、薪資與發展性,紀錄自己的所聞所見。

工作內容

大夜班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將半夜進的貨上架、清理店面、準備熟食區的商品,銜接早上的工作,讓早上能有剛煮好的商品、整潔的店面迎接客人。其他人的工作也大同小異,最重要的當然是正職人員:副店長與店長。
正職人員要做的事情有訂貨、調度商品、配合總公司營銷策略進行每次檔期的替換宣傳品、替換商品架擺設、人員排班、定期處理過期品與監督店內品質管理,及訓練人員教育。
除了這些反覆的工作以外,現在的便利商店都有節日的銷售量壓力,需要銷售各式各樣的節日預購商品,舉凡年菜、粽子、月餅、禮盒等等。而銷售通路大多都是透過經營店鋪的群組。
而經營店鋪群組,在我眼中實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每天都要在群組發布團購訊息、聚集顧客,在成團後還要回收這些金錢,如果遇到了反悔的顧客,那也只能由正職人員自行吸收了。熟悉這個地區的顧客群最喜歡哪些團購品也是需要經驗和時間,才能更有效率的衝高銷售量。
現在的便利商店逐漸走向多樣化,與其他品牌做合作,比如氣炸鍋、掃地機器人等等高價品,有時候也會有這類商品的銷售壓力,考驗正職人員的面銷能力、克群掌握能力,加上需要控管整家店,便利商店正職人員的工作雖不繁重,但面向十分廣泛。

薪資與發展性

市面上的四大超商,隸屬總公司的正職人員基本都有兩萬六以上的基本薪資,通過副店長資格(受訓、考試)後再往上加,便利商店有個好處是,耳熟能詳的大企業基本上升遷與訓練模式都已經確立,普通職員要升到副店長級別大致上不到半年的時間即可,升上副店長後就有三萬左右的薪資,而我大夜班當時的薪水也在三萬左右的區間。
節日獎金、考績獎金、年終、員工旅遊等等自然不會少,我也透過員工旅遊去了幾個外縣市遊玩。
而升到店長、區經理等級的管理職,會有接近四萬的薪水,也有額外獎金,但隨之而來的職責也變高。店長的職責就如前段所述,而區經理則是要服務整個區的加盟店。加盟店主在關係上是與總公司合作,雖然區經理在職位上是上司,但區經理扮演著輔助加盟店的角色,只要出事二十四小時都要幫忙處理,而加盟店與總公司的關係,讓加盟店其實是可以客訴區經理的。表面上是上下屬的關係,實質上則沒有絕對的上下關係,做起事來自然有不便和需要溝通的地方。
如果對零售業有一定程度的熱忱,建議去考個碩士學位,之後報考總公司的儲備主管,發展性會更大,能夠回總公司繼續往上升遷。如果沒有碩士學位,那麼正職人員基本上就是儲備幹部,依然也有社內的升遷辦法,但艱辛的多。

便利商店以後的變革

不論是7-11試驗過的無人店也好、全家便利商店的科技店也好,都能看出便利商店的策略會慢慢減低人力的勞務量,用電子化取代過去繁瑣的工作,加上電子錢包、智慧集點的推出,人們對便利商店的依賴性和習慣性會越來越強。
當勞務量降低後,便利商店從業人員最重要的特質就會轉到『服務』上,能不能有效地在服務上讓客人滿意、進而推銷產品增加收入,變得極為重要。
以後的便利商店勢必朝電商繼續發展,推銷策略也要與時俱進,因為只會有更多不同種類的商品要賣,商品只會更多元、不會更少。

小結:在重複中求創新的工作

便利商店從業人員便是在重複中求創新的工作,也許這結論看起來有點廢話,但相較於其他工作,每日的訂貨、控管廢棄、人員調度、收銀及推銷等等,就是日復一日的必須去完成。
如果沒有打算繼續往上爬的野心,做到副店長差不多可以糊口,而如果想要有更多的資源與金錢報酬,自然就要付出許多苦工去強化店鋪的營收,讓自己能夠一步步往上爬。總而言之,想要在這領域發展,勢必要兼具重複工作的效率、耐心及創意的加持。
下一篇會寫體驗面的內容,包括在這段工作時間內遭遇到的人、事,如何處理、當下怎麼處理,以及不是自己親身經歷但同事遇到的困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