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歌》電影心得二部曲:教育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二部曲我們將直接進入正文。
若尚未看過電影,溫馨提醒以下內容會劇透,請小心服用。
本電影共分三部曲。
今日來到二部曲,將就「教育」這層面來與您們分享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體會跟領悟之處。
二、教育篇
1.理想V.S.現實
說到教育這個議題,因為大學時曾修習過教育學程,所以,在觀看這部電影時,相關劇情會格外省思。
當時,大學畢業後,我並沒有像大家所想的往「老師」這條路邁進。
那時候的想法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若真要走教學,我認為不會想教課本制式的學問,而是會選擇像講師那樣,分享故事或教軟硬實力相關的內容等。
第二個原因,不只因為聽過一場楊老師的演講,讓我不想還年輕,就選擇安穩的工作,也是因為爸爸年紀偏大,若可以,希望成功的速度能超越父母老去的速度,因此,勢必要跳脫舊有的框架,迎接未來全新的挑戰。
而電影中的流浪教師老師是個會為了理想不顧一切的老師,但他的流浪生涯眼看來到第6年,今年的他從台北被調往偏鄉學校。
在現今少子化的時代,電影中提及需設5到7年的停損點,若真的不行,就當考慮轉行。
儘管如此,老師依然沒有放棄,他一邊看著操場的學生,一邊思索著:「你們的機會,怎麼變成我的機會?
並懂得抓對時機適時把握住機會,大膽跟校長講自己的想法,於是,得以付出行動實踐。
不過,其實也像電影中說的:「所謂理想,人們都以為是獲得,其實是犧牲,要明白的人,才走得遠。
後來,老師去參加好朋友的婚禮被許多人批評,當晚回到家後,他爸爸也嘲諷他,說每個月都接到銀行催債的電話。
因此,在喝醉之餘,老師也憤憤不平,跟余靜老師不斷抱怨著。
但我很佩服他隔天一樣繼續朝著理想前進的這份精神,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終於,經過一番的努力,以往拒絕他的學校紛紛前來邀聘,他原先考慮好其中一家。
因為電影的轉折,他明白一個道理:「原來我一直在尋找的成功,都是從心裡開始的。
最後,他決定留下來替偏遠地區打造理想,去實現心中的藍圖。
2.因材施教
流浪教師老師因為從小品學兼優,身邊的每個人都給予他無限的壓力與期待。
因此,他一直堅持當老師的原因很簡單—希望孩子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沒有答案的問題不敢問,沒有把握的事情不敢想,成功的定義不是只有一種,成功必須自己定義,想讓孩子們成為可以成為的人
於是,他跟著音樂老師余靜一起培育孩子們,這過程中,兩位老師的個性互補,搭配的恰如其分,讓原本不被看好的孩子們開始改變,而且他們各自的教學方式,都有值得欣賞之處。
老師特別擅長用故事跟比喻,而且十分了解學生在想什麼,總能適時提點他們,給予指導。
像是老師舉例蔡依林的故事跟阿東說:「她會成功,除了天賦跟努力以外,也是因為她找到機會就上台,你現在不想當大明星,當你想的時候,已經是昨天了。
還有老師在阿東家裡,拿著盆栽跟阿東說:「若未發芽,就將土翻出來重新檢查,重新施肥,只要根沒爛,就都有機會。
余靜老師則用愛靜靜聆聽孩子的想法,陪著孩子經歷迷惘、疑惑之際,提供智慧的建議。
這兩位老師不管孩子們過去如何,始終相信他們,並發掘出他們的長處,讓他們的生命得以閃耀,也擁有無限的可能,值得欽佩。
P.S.附上阿東唱給余靜老師的這首青春主打曲《美麗新世界》
希望大家閱讀完內容之後,都能有所收穫,喜歡的話,也請持續鎖定最後一部曲。
歡迎留言與我分享,我都會一一回覆。
若轉載與引用,請註明文章出處,謝謝您們。
下篇文章預告:《你的情歌》終曲:人生篇,將於2/7(五)早上7:30發佈
歡迎追蹤各式社群平台,掌握即時消息:(喜歡可直接點選支持哦)
1️⃣Instagram
2️⃣方格子
3️⃣痞客邦

4️⃣臉書粉絲專頁
每週三、每週五,早上 7:30 準時更新。
陪您在通勤時光及擾攘生活開始前,給自己片刻寧靜,思考充電,再展開新的一天。
歡迎您設下鬧鐘持續鎖定追蹤,您的一份支持,將成為 90 後孩子追逐夢想的一個希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1會員
1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mil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情歌》首部曲:愛情篇】 首部電影心得登場🥳 內含劇透,請小心服用🙈 🙈 此部電影共計「三」部曲,若喜歡,歡迎持續鎖定❤️ ❤️ ❤️
【部落格重新開張暨發文公告】 首篇文章熱騰騰出爐🔥 歡迎進來品嚐😋😋😋 誠摯邀請有相同理想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相互交流👋
【《你的情歌》首部曲:愛情篇】 首部電影心得登場🥳 內含劇透,請小心服用🙈 🙈 此部電影共計「三」部曲,若喜歡,歡迎持續鎖定❤️ ❤️ ❤️
【部落格重新開張暨發文公告】 首篇文章熱騰騰出爐🔥 歡迎進來品嚐😋😋😋 誠摯邀請有相同理想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相互交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老師是我從小就立下的志願。從最早的安親老師,到現在專職數學教師,其箇中的辛酸苦楚,又豈是三言兩語說得盡?  曾有補習班的學生,稱我為「賴神」;當然,能跟當時的臺南市長同姓,是這個稱呼的理由之一;另外一個理由是:雖然我在補習班教的是數理;但在念書時期,我的文科、社會科才是真正擅長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作者在軍中退伍後,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未來人生,並走上創新發明家這條路。他訴說了自己的心路歷程,面對瓶頸,經歷成功的感受,以及將工作與夢想連結的故事。最後,他也分享瞭如何從發明家轉變為教人創新思維的講師。故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挫折,並重申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一)   從6歲進小學,到我退休,我差不多在學校待了50年。 原來是學生,後來當老師。   像我這種長期在學校的人,退休後,常常做兩種夢。    一是夢到考試。   考試時間要到了,我卻還寫不完,非常緊張。醒來才發現是夢,有時夢境不同,但都和考試有關。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 Jumbo 補教老師,學生時期對未來感到迷惘便翹課三年,卻不幸兩度大學落榜,因而耗費10年找尋自己的目標。他以自身經驗向讀者說明迷惘並非浪費時間,也鼓勵讀者在面對迷惘時可將它視為休息站。文章以個人真實故事為主,鼓勵、啟發讀者。關鍵字包括:翹課、落榜、補教老師、迷惘故事。
正因為自己身處補教業,那些光鮮亮麗的背後,得付出無數的時間備課、練習、討論、檢討,才能成為所謂的「名師」,而在深夜裡懷疑自己、檢討自己的困境,那些壓抑、那樣的沈重,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肩負著是一個孩子的夢想、一個家庭的寄託,這份工作不一定偉大,但背後的責任卻相對沈重。
Thumbnail
 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看到太太在燈下陪孩子作功課,孩子邊寫作業邊掉眼淚,當時他覺得那個畫面真令人震撼,同時也很心疼孩子的學習壓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引發他拍『小孩不笨』的動機。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當老師是我從小就立下的志願。從最早的安親老師,到現在專職數學教師,其箇中的辛酸苦楚,又豈是三言兩語說得盡?  曾有補習班的學生,稱我為「賴神」;當然,能跟當時的臺南市長同姓,是這個稱呼的理由之一;另外一個理由是:雖然我在補習班教的是數理;但在念書時期,我的文科、社會科才是真正擅長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作者在軍中退伍後,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未來人生,並走上創新發明家這條路。他訴說了自己的心路歷程,面對瓶頸,經歷成功的感受,以及將工作與夢想連結的故事。最後,他也分享瞭如何從發明家轉變為教人創新思維的講師。故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挫折,並重申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一)   從6歲進小學,到我退休,我差不多在學校待了50年。 原來是學生,後來當老師。   像我這種長期在學校的人,退休後,常常做兩種夢。    一是夢到考試。   考試時間要到了,我卻還寫不完,非常緊張。醒來才發現是夢,有時夢境不同,但都和考試有關。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 Jumbo 補教老師,學生時期對未來感到迷惘便翹課三年,卻不幸兩度大學落榜,因而耗費10年找尋自己的目標。他以自身經驗向讀者說明迷惘並非浪費時間,也鼓勵讀者在面對迷惘時可將它視為休息站。文章以個人真實故事為主,鼓勵、啟發讀者。關鍵字包括:翹課、落榜、補教老師、迷惘故事。
正因為自己身處補教業,那些光鮮亮麗的背後,得付出無數的時間備課、練習、討論、檢討,才能成為所謂的「名師」,而在深夜裡懷疑自己、檢討自己的困境,那些壓抑、那樣的沈重,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肩負著是一個孩子的夢想、一個家庭的寄託,這份工作不一定偉大,但背後的責任卻相對沈重。
Thumbnail
 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看到太太在燈下陪孩子作功課,孩子邊寫作業邊掉眼淚,當時他覺得那個畫面真令人震撼,同時也很心疼孩子的學習壓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引發他拍『小孩不笨』的動機。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