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年,倒數她的小一開學只剩下最後幾天。
小學,是個女生不能留長髮的地方。
她抓著她的頭髮,
跟媽媽說,“我要頭髮長長的。”
媽媽拿著剪刀,把剪髮圍裙套在她身上。
“剪了頭髮,才會變長長。”

“那我要剪長長!”
於是片刻後,她變成了一顆蘑菇頭。
她沒有哭,她摸著她的蘑菇頭,
依然相信頭髮會變得很長很長。

她深信不疑,
然後就習慣著蘑菇頭,
直到小學畢業。

-

小時候,很喜歡數碼寶貝。
當時有一隻數碼寶貝是紫色的,
所以那時候瘋狂喜歡紫色
鉛筆要紫色,衣服要紫色,糖果也要紫色的。

某次,桌上有六色果凍。
當時,很開始的說“我要吃紫色的!”
但是後來被大人拍了手掌,
說要讓旁邊的弟弟妹妹們先選,
還責備我,怎麼可以這麼自私。
到最後,剩下了我最不喜歡的白色。

我記得是荔枝味的,
那是第一次覺得,果凍一點都不好吃。

-

當時,在孩子們很流行看的卡通,
主角是粉紅色的。
因為害怕喜歡的東西又被搶走,
我說我最喜歡的覺得是藍色的。
那樣,是不是
就不會有人跟我喜歡一樣的東西了?
我是不是就可以任性地都霸佔了?

-


當時大人買了新車。
問孩子們,誰要搭新車。
我舉手說 “我要!我要!”
上了車過後,前面的大人對話了。
用方言說了:“其實我想載的不是她。”
“那隨便繞兩圈回去了吧”

只是,他們不知道,
看起來傻傻的我,其實聽得懂。

-


“冰淇淋很貴。”
吃了也吃不飽。
吃了也沒營養。
冰淇淋是垃圾食品。

這些道理,學校的老師也有講過。
於是,就算再怎麼想吃,
都不會開口說 “我想吃”。

-

“我覺得這樣也可以啊。”
“你怎麼會這樣想啊?很傻誒。”

“會不會這樣更好?”
“大家都不覺得你說得更好。”

為什麼,你不要直接告訴我?
“告訴了你有用嗎?”

-


很多時候,人的話語
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小事。
雞皮蒜毛,小到不行的小事。
一點一點,抹殺了誰誰誰的一部分。

於是,再也不敢說自己要什麼。
於是,總覺得自己是錯的。
於是,永遠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於是,總是去承受那些所有。

多用善意的笑容,和話語
去面對世界吧。
大家各自都有各自的難處
簡單的稱讚,面帶笑容的認同
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鼓勵和溫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下班路上,每天都能看見夕陽餘暉悄然藏於路燈後,映照滿景空靈。 有時鄉間小路上僅我一台機車緩慢行駛,停下熄火後,便寧靜得恍如與景色合一。 綠樹與路燈、稻草與滿佈雲層的天際,不因美醜而傲然或自鬱、不因他人的論斷而自傷。它們在原地,讓能量自然地流動於天地間,不阻礙,也不催促,專注做自己。 我們不
結婚是必要的嗎? 我從小就沒有「家」的感覺,所以對我來說,結婚就等於在心理上與對方共建一個家,這個家擁有我從小便缺乏的「愛」與「歸屬感」。 為了這個我與伴侶共同組建的家,我願意做出一定程度的犧牲與讓步,讓這個家維持美滿的運作。 離婚的時候,更能清楚明白內心與對方共組的家在一夕之間破碎的
憂鬱的情緒,已經陸續持續了兩個多星期。 很多自己對自己的不實指控,又陸續回來了。 總是很累、不想做任何事、不想運動。 變得多愁善感、情緒總在低落, 也不太想跟人聯繫。 卻又,不敢跟任何人說自己的狀況。 在家也努力保持愉悅心情。 怕他人的反應,會像我的父母一樣,我的情緒造成他們很
「我不用吃藥了。變好了,但好像沒有改變什麼。」 前夫在兩天前,又傳了訊息給我。 自從離婚後至今已經將近三年,他被我突如其來、不明不白地丟在原地後,就一直這樣不間斷地每隔幾天傳訊息給我。 文字背後的卑微、我持續已讀不回他的訊息、都讓我感到很難受。 我封鎖了他的賴,他就透過臉書傳訊息。我
Thumbnail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歌詞《Anthem》Leonard Norman Cohen ———————————— 看電視節目時,聽到了這句話: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玩膩了一旁巧克力牛奶杯壁上的水珠,一邊認真地剝今天吃時機正好的香蕉。陽光穿透過雲朵,把海平面曬得金燦燦的,也在遠近的樹林上留下玩耍的痕跡。迎面而來的一陣風,把我的頭髮吹得四處飄散,耳朵熱烘烘的讓人意興闌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Thumbnail
今天想講三件事。 第一件是昨晚洗完澡後,我看著鏡中的自己,發現前兩天剪的頭髮真的好醜好醜。雖然我忍了兩天不發作,畢竟也一把年紀了不太想被外型影響心情,但看著我的大臉和厚實的雙下巴,以及剛洗好明顯稀疏的超短髮,我忍不住覺得設計師很壞很壞,覺得他們一定很討厭胖子,所以要讓胖子我的外型醜到極限,他們才能
Thumbnail
下班路上,每天都能看見夕陽餘暉悄然藏於路燈後,映照滿景空靈。 有時鄉間小路上僅我一台機車緩慢行駛,停下熄火後,便寧靜得恍如與景色合一。 綠樹與路燈、稻草與滿佈雲層的天際,不因美醜而傲然或自鬱、不因他人的論斷而自傷。它們在原地,讓能量自然地流動於天地間,不阻礙,也不催促,專注做自己。 我們不
結婚是必要的嗎? 我從小就沒有「家」的感覺,所以對我來說,結婚就等於在心理上與對方共建一個家,這個家擁有我從小便缺乏的「愛」與「歸屬感」。 為了這個我與伴侶共同組建的家,我願意做出一定程度的犧牲與讓步,讓這個家維持美滿的運作。 離婚的時候,更能清楚明白內心與對方共組的家在一夕之間破碎的
憂鬱的情緒,已經陸續持續了兩個多星期。 很多自己對自己的不實指控,又陸續回來了。 總是很累、不想做任何事、不想運動。 變得多愁善感、情緒總在低落, 也不太想跟人聯繫。 卻又,不敢跟任何人說自己的狀況。 在家也努力保持愉悅心情。 怕他人的反應,會像我的父母一樣,我的情緒造成他們很
「我不用吃藥了。變好了,但好像沒有改變什麼。」 前夫在兩天前,又傳了訊息給我。 自從離婚後至今已經將近三年,他被我突如其來、不明不白地丟在原地後,就一直這樣不間斷地每隔幾天傳訊息給我。 文字背後的卑微、我持續已讀不回他的訊息、都讓我感到很難受。 我封鎖了他的賴,他就透過臉書傳訊息。我
Thumbnail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歌詞《Anthem》Leonard Norman Cohen ———————————— 看電視節目時,聽到了這句話: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玩膩了一旁巧克力牛奶杯壁上的水珠,一邊認真地剝今天吃時機正好的香蕉。陽光穿透過雲朵,把海平面曬得金燦燦的,也在遠近的樹林上留下玩耍的痕跡。迎面而來的一陣風,把我的頭髮吹得四處飄散,耳朵熱烘烘的讓人意興闌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Thumbnail
今天想講三件事。 第一件是昨晚洗完澡後,我看著鏡中的自己,發現前兩天剪的頭髮真的好醜好醜。雖然我忍了兩天不發作,畢竟也一把年紀了不太想被外型影響心情,但看著我的大臉和厚實的雙下巴,以及剛洗好明顯稀疏的超短髮,我忍不住覺得設計師很壞很壞,覺得他們一定很討厭胖子,所以要讓胖子我的外型醜到極限,他們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