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極概略談考試變革與城鄉差距

「弔詭的有趣」
這大概是筆者個人的所見心得。其實十二年國教帶來的考試變革,筆者個人是樂觀其成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三點。
  1. 考試本就該考實力,而不是考你的練習量,基測題型跟教學內容的變化太低,是造成補習班盛行的原因之一。(註:因為跟學校相比,是真的有用)
  2. 題型跟內容的僵化,連帶會造成教學的僵化,進而造成學生大腦的殭屍化。教出一堆一模一樣的螺絲,然後放任他們念大學後,自以為無所不知狂妄到底,不如現在就讓他們早點面對現實。(註:真實世界是沒有題型的)
  3. 考試越是變化多端,就越能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住在都市的父母,可以補習補到小孩分數拉大,鄉下地區的小鬼可不行,但考試變化太多,那種靠狂練習固定題型的會死得很慘。(註:請考試內容固定化才公平的想法,趁早丟到垃圾桶中吧)
相對於都市的小孩,鄉下的並不會比較笨,腦筋靈活的還不少。問題往往是出在沒有從小教,讀書方法沒學到,也沒趁早被啟發對知識的興趣。結果到了中學,英文單字記不了幾個,四則運算還會錯一堆,社會常識幾乎是零。這可不是他們的錯,若曾在「鄉」教過書的,大概都可以體會那種社會與制度面整體造成的結果。
說不客氣點,這跟過去我們那種還有分AB班很像,只是現在變成分AB校。都市的A等校的升學風氣盛行,補習率超過八成的地區一堆。鄉鎮的B校則正好相反,小鬼早早就打定要念工商技職,補習率往往低於三成。
補習率的確不能證明這地區的成績好壞,但是可以看得出兩點。第一點,是此地區的父母親社經背景。第二點,是此地區重不重視升學這回事。就算在較為偏遠的鄉鎮區,只要是附近有公教人員的社區,或是較為高級的住宅區,補習率都比同鄉鎮的其他地區要高很多。
社會背景確確實實會對小孩的升學意願造成影響,而讀者若真的有下場去教,接觸過這些要升學或是打算要走技職體系的,會更加體會到這種差異。走技職體系的,往往不是他們不要念書,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被教過怎樣念書,挫折感太大,不需要到聯考前,國一剛入學就呈現挫折到放棄狀態。
考試的變革不算壞事,理由就是在這裡。但考試變革到影響學校教育方法,時間上會有幾年的落差,這陣痛期不經過也沒辦法。
教師一旦發現,傳統的題型練習跟狂練習,對於大考的幫助不大,必須從深層改變教學法,學生必須真的懂為什麼,才能夠拿取分數。那麼除了實在太混的老師,都會去修正與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老師不是笨蛋,之所以不想改變,絕大部分的原因,都是「欠缺改變的誘因」。
教師也許沒有什麼考績壓力,但校長跟主任可是有辦學成績的壓力,一旦結果出來不如預期。先別說上級單位會來噹,光是家長會拍桌就夠嗆了,怪物家長不用多,一個就可以搞到學校主管雞飛狗跳。
城鄉差距可以被拉近,但不可能消除。只要我們的考試升官圖遊戲沒有改變,那麼不過就是怎麼科舉取士而已。但至少,我們可以讓更多被放棄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
教育不是只有在乎高標的那一群,把均標拉高也是可以提高整體國力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