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會希望戰爭打到無法停止的人,我們稱之為死亡商人。 即把軍火賣給參戰的每一個人的那個商人,打的越慘越好,永遠不要停。 這就是當代身份認同政治,沒有想要鞏固既有成果,只接受自己獲得完全勝利的改革,最後會得到的結果。 投機政客化身為死亡商人,希望你奉獻血肉,來替他的豪宅買單。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 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 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現代人忙碌到沒有鄰里關係,某些國家的高壓工作,連同事之間的社群都很難建立。 為誰辛苦為誰忙,是小家庭的寫照,傳統的大家庭結構,會有比較強制性的指引,要求家族成員為了共同利益奮鬥。 而工業化的小家庭並不需要,畢竟人類之所以存在大型家族,也是為了求生,即使是21世紀的現在,以家族為單位的政治結構,依然在部分國家存在。
網路加速社會原子化,人際關係由實轉虛
人家也是民主政體,卻絲毫不覺得為了家族、部族的利益,犧牲國家全體有什麼不對。 且每一個高喊被迫害的家族,上台後同樣迫害其他家族,這不是成為了最討厭的自己,單純是制度不同所造成。
所以我們要自問自答,為何建立一個安棲之所很重要,又為何這必須存在於社群團體之中。
有可以安棲的家,這不難理解,誰都想在遇到挫折時,會有人安慰,在失敗時提供避風港。 社群關係就有點難,因為工業社會的小家庭結構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小家庭已經可以賺到足以生存、繁衍的資本,進一步說就是社會的互信度高,法治傳統夠堅實,故政府替代了一部分的信用功能。 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治安,台灣人很難理解有些中南美洲的警察,會看對象家族處理案件,法官還不一定會秉公處理。
這就是一種切割家族制度中的權柄,交給社會、政府執行的概念,這個切割並不是主動,而是制度整體的走向所致,每一個國家都不大一樣,也就是為何套用外國制度在台灣,很可能出現問題的道理。
用解放的觀念來說,即為放棄了原本權利與義務關係,與社會簽訂了新的協議。 於是社群的觀念改了,進入網路時代加速這過程,從沒見過面的網友,在精神上比親戚更親近。
上班下班,住在大廈中,忙碌到沒有空參加社區事務,於是以管理員的代理人模式出現,疏遠了傳統上鄰里關係。 專業經理人化的現代社區,看起來比過去更好,但這實際上忽略了,花時間參與社區活動,有助於理解社區周邊的情況,有些社區可能網路接不好,有些則是水電問題,從社區拉出去的線路若接線不良,是否與周邊鄰里有關,可以藉由參與了解。
自我中心互相傷害,傳統社群不存何處避難?
而現在不是這樣,鄰里社群的意見滲透很弱,都市化的社區也沒必要維持跟周邊的關係,金錢化的代理只看績效,人民又不需要與政府直接打交代,繳交管理費讓代辦公司處理即可。
這代表,現代人對社群經營能力,是逐年變弱,還不只台灣這樣,美國都市化快速的區域,進駐大量年輕世代,這些人沒有與原生社群連結太深,大學畢業卻直接留在都市工作,讓城鄉思想差距更加巨大。
更不要說在網路時代,連面對面都不用,藉由網路過濾話題,挑選交際對象,並用各式各樣的議題篩選朋友。 於是,不需要學習面對異見,毫不在意他人心情成為現代美德,尖銳的對話宛如每個人渾身帶刺。 對於已經有人際相處經驗的中年世代以上而言,頂多是多掛一張面具,但年輕世代則不知道面具為何物,一年又一年,將自己不隱藏的心情向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