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雜談part52 科技發展的關聯性之誤解

上次講到戰爭的時候,想到一個一直被誤解的問題,那就是科技、技術這些東西,發展的好與壞,對國家的進步與戰爭的勝利等等,到底有何關聯?
很大的一個誤解在於,把「概略性的區分」當成「實際的分類」,好比說筆者提到時代的不同,會指出這是農業社會或是工業社會的習慣,但筆者不會拿出某個特定的科技,說這就是農業與工業社會的分界線。實際上也不可能拿得出這種東西。
為何說這有很大的誤解,我們太過習慣用各種名詞,如工業革命、第三波革命、電腦革命、綠色革命…你想的到的革命都有,這些說法無疑誇大了新科技的用途,降低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說好了,一個新科技的出現,除非能造成一個新的產業,並從這新的產業產生出足以顛覆既有生產製造與社會階級的能量,不然是不會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舉一個例子,如果今天所有的電力配線系統,通通都可以改由成本極其低廉,去家樂福就可以簡單買到的無線傳輸,那麼現有的世界絕對會有極大的變化。舉凡一般家電用品,到房子的設計都會全面地改寫。問題是,很難出現這種突然間的變化,絕大部分的狀況都是,出現了新型的系統,然後逐年花力氣降低成本,降到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為止。
技術的進步,當然是促成國家與社會進步的動力,一個完全沒有技術產出的地方,必然會被併合。但網路上很多人的說法,不是過度抬高新科技的未來性,就是貶低既有技術的重要性,扣掉那些業配文,或是想要爭取補助款的文宣,這似乎說明台灣的教育很少指出,小幅度的變化才是人類歷史的常態。
在台灣,我們常常會想要找某些可以一次性創造極大價值的產業,然後國家投入大筆資金,再造二十年的產業榮景。先不提這種模式根本是謊言,過去台灣幾十年的技術進步,都是美日的產業鏈代工移轉,然後台灣的某階級控制了這些技術進口,讓我們以為某些人真的很厲害。真要算CP值,看看台灣的汽車產業,大家心裡就有數,這種所謂國家扶植特定產業的效率有多少。
那麼,交由自由市場信徒的說法,全部給民間去做,就會找到最正確的做法嗎?從歷史來看顯然也不是這樣,英國這個老牌工業國家,民間的科研動能非常大,但這也是有國家政策的支持,採取鼓勵而非放任的作法,而且在某些特定的技術上,尤其跟軍事有關的更是保密到家,一點都不自由。德法兩國後來急起直追,採取國家企業的介入,純粹只是因為技不如人,需要大量資本投入迎頭趕上而已,但換來的是效率不佳。
簡單說,不管是國家從頭介入到尾,還是完全放任不管,都不是好事。覺得徹底自由市場會有用的,前提也要是有足夠的法律保障,國家內部的信用足夠,不然根本就不會有穩定的發展可言。
這有點離題了,筆者的意思是,科技發展很重要,但不代表既有的技術一定比較差。近年的中東內戰,TOYOTA的改裝武器車輛,跟政府軍擁有的坦克重裝武器相比,性價比一點都不會比較差。現有的技術能夠善用,融合出各種新的想法與產品,對我們活在社會中的人來說,要比高價但效率沒增加多少的新科技要好。
近年的太陽能科技就是典型例子,這絕對不是發展一個取代現有電力的產業,而是一種輔助現有電力系統的絕佳工具。台灣常常因為擁核跟反核,把這些綠能產業過度吹捧或是貶低到一文不值,同時又有一些自由派人士,因為反對左派的觀點,就把綠能說成純粹騙錢的東西,一樣不好。
正確的說法是,電力的多元化跟風險分散必須要做,而在此前提下,太陽能、風力等綠能系統,會在部分地區取代現有的供電系統,並且相互配合跟發展。重點一直是在分散式的風險調控,但讀者一定可以看到,根據他的出身科系跟職業,對這些新興的電力系統究竟是怎樣批判的。
講這些,主要是最近看到一些提戰略的,講到國軍建軍就是一種絕對性的分類,或者談台灣經濟發展,就有一種非A即B的二元思維。這真的讓人很…不知道該怎麼評論。筆者總覺得,會這樣講的人,大概也是兩類,一種是從沒在低階級的環境待過,根本不知道新興高科技產品實際上的幫助有限,不如改善現有的工具,另一種就是只在自己行業待,敵視一切其他有競爭性對手的產業。
國軍怎麼建軍,像是陸軍怎麼組建,就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但不管是贊成重裝武器,或是高速輕裝步兵的各種論點,到後面一定會碰到軍隊組織管理的問題,更進一步刺到黃埔體系的臃腫與傲慢,然後就沒然後了,開始一堆人跳出來要護航,抵死不肯面對文化的問題。其實,這也跟我們崇尚新的武器系統,對於紮實改變基層各種裝備,以及改善軍人生活等觀念鄙視,有很大的關係。
再來,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以筆者的觀點來說,其實有很多大有可為之處。光是基礎建設就夠我們發展很久了,但筆者長年在北部,發現到許多北部人總是以為基礎建設不重要,或是給人包工程汙錢用的,尤其台北最多。更不提南北藍綠對抗的意識,現在想要在大台北區以外蓋任何的基礎建設,讀者可以去看看到底有多少台北人在冷嘲熱諷。
大台北之所以會繁榮,也是過去幾十年灌注大量資源的結果,大量的基礎與公共建設推動了發展,現在回頭說這些其實不重要?這也蠻有意思的。重點是我們能否想通這一點,花錢在台中或是高雄蓋捷運,拉起交通網之後是「蓋後不理」嗎?蓋了之後不管當然不會好,怎麼管跟如何投注國家的資本下去,促成其地方發展,也是需要花很多工夫的。
筆者會覺得感概的就是,在台北地區這麼多年,看到一堆追新潮科技,捧著文化跟創意就覺得值很多錢的人,是怎樣鄙視基層的製造業跟服務業,又是如何瞧不起大台北區外的建設,拿著一堆根本是狗屁亂算的數字,想要證明像是高雄跟台中不需要大眾捷運系統,大家騎機車就好。
幹,你為何不說騎山豬算了。
科技不是只有縱向的發明,橫向的各種創新也很重要,一樣是創意的展現,設計咖啡廳跟設計教材哪一個比較累?並不是有了電動螺絲起子,一般起子就乏人問津。想要讓台灣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筆者覺得除了抱先進國家大腿,去學跟買新技術來生產以外,我們自己內部有很多的東西都需要再建,也可以花時間跟金錢去做改善。
說這麼多,筆者只是發牢騷而已,看到身邊的人都在那邊看高樓大廈,身處已經高度社會支持的環境,卻整天嘲笑非台北區的人一點都不上進,覺得賭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