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關於寫作的奇幻一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身體出了狀況之後,突然想著開始做些改變,具體不知道是什麼改變,可能是心靈上的改造、培養新習慣或者嘗試讓自己更健康。其實我會因為壓力產生病痛也不奇怪,我一直是容易焦慮的人,最近又有這麼多煩心的事。

靈魂寫作

本來對於靈魂探索、修行之類的事情幾乎不感興趣(即使我有信仰),前天睡前想到淡淡晴空和金梨之前分享幾個親身經歷覺得很神奇,問到晴空說的那本書是《靈魂寫作》,當下就買了電子書,那時已經超過午夜了。

也不是很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大概就是宇宙知道你擔心哪些事而給了解答?

在睡前讀了一下,寫推薦序的作家提到他起初被要求寫推薦序時抗拒的,但只在飛機上閱讀了幾頁後就決定要為此寫序——原因是他當時正卡在自己家族故事的書寫上一陣子,開始讀《靈魂寫作》的頭幾頁就突然知道書寫的方向了。

作者本人在書中有提到靈魂寫作的那套「寫作治療」方式是他自己獨創的,他曾經有找禪師做靈修,而對方卻反問他,有寫作為什麼還要靈修?只要把寫作做到極致就好了。靈魂寫作與任何宗教信仰是無關的,估計,認識我的人應該會覺得我肯定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我也從沒想到自己會閱讀任何一本被歸納在心靈、靈性的書籍。

或許這真的是一個奇幻的體驗,我主觀上並沒有覺得有特別需要被拯救或改變的點,只是空泛地認為「身體出了那點問題需要來改造一下」於是在很巧妙的時間點看了這本書、除了出版社叫我寫心得外,幾乎不會看推薦序而我「幾乎是第一次」認真的讀了,推薦序提到的寫作例子竟完全和我最近卡住的非虛構故事書寫是一樣的。

這就是宇宙冥冥之中引領方向的一個例子吧? 雖然目前還沒能找到解套的方式。

順帶一提,雖然我以前對靈魂寫作完全沒有概念,但書中提到的一些作法也奇妙的和我的寫作習慣是一樣的。例如,我有隨身攜帶的本子,會把通訊設備留在家中帶著本子到外面寫作,出國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帶著台幣500元幣值的貨幣且不帶信用卡(因為這樣就只能老實的在咖啡廳寫作,無法跑去吃大餐或逛街)到各地的咖啡館或是某個廣場就開始寫下我的感受,有時則是事後寫下,被我稱為「印象派」的寫作。

自由的寫作

符合雜談一如繼往的調性,再加入一段。

昨天閒聊時想到一段往事。我曾經在中國的新媒體擔任主編的工作,除了部分寫手外,編輯部都是中國人,該媒體的目標族群當然也是中國人。在我入職後第一次會議中,編輯們即問我guideline在哪?當時我沒想到可能說的是政府規定等等的界線——事後與法令相關的界限都由另一位中國同事審查。

大概太缺乏經驗,就說:「我們就自由的寫吧!」

事後回想,他們只是禮貌的沒讓我難堪,現在問我,似乎不知道自由是什麼了,假設我又身處相同的位置上。

或許只能在我個人網站上自由的寫?

連續幾個月都收到google search console寄來的信要我炫耀自己的網站搜尋成果,28天達到900次點擊,個人認為這樣的成績對於認真操作的部落客而言是不值一提的,但是以我的個人網站為例,並不是架在寫作平台上,也沒有透過社群媒體的分享,完全是靠著內容行銷達到的效果,完全可以說是佛系的經營,只是在上面更自由的寫。

剛好很愛吐槽美劇而那些文章的搜尋效果相對高,這也是無心插柳的結果。還有,卡繆《快樂的死》也有不少人搜尋?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2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請允許自己的任何情緒,允許自己好好做自己』 前一陣子讀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畫這本書。自己有時還是會被情緒拉進低潮而陷在裡面,最近陷下去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書裡的內容,再慢慢引導自己感受它們,讓自己接住它讓它好好發洩,那些情緒就能得到療癒。 「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經歷呢?」 有時候也不知
Thumbnail
『請允許自己的任何情緒,允許自己好好做自己』 前一陣子讀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畫這本書。自己有時還是會被情緒拉進低潮而陷在裡面,最近陷下去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書裡的內容,再慢慢引導自己感受它們,讓自己接住它讓它好好發洩,那些情緒就能得到療癒。 「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經歷呢?」 有時候也不知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結果開書後才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將願望寫下來讓願望實現的書,本來以為是心靈書,結果看下來再一次扭轉我的概念,原來是一本短文集,當然也有提到一點點心靈的內容,但更多的是作者的生活感悟,每篇都是短短的,看得輕鬆,而且偶然也得到啟發,是一本意外地好看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有一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結果開書後才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將願望寫下來讓願望實現的書,本來以為是心靈書,結果看下來再一次扭轉我的概念,原來是一本短文集,當然也有提到一點點心靈的內容,但更多的是作者的生活感悟,每篇都是短短的,看得輕鬆,而且偶然也得到啟發,是一本意外地好看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有一
Thumbnail
用寫的冥想法,透過每天15分鐘情感筆記,用寫來整理身心,效果跟坐禪相同。 內文中特別有感一篇: 目標: 找出三件事,目前最影響我情緒的事情? 現階段,什麼對我特別重要? 三年後我想要過的生活? 其中1. 每個人生活中會遇到情緒高與低,當情緒順暢舒服時候,對於我們身心屬於充電,
Thumbnail
用寫的冥想法,透過每天15分鐘情感筆記,用寫來整理身心,效果跟坐禪相同。 內文中特別有感一篇: 目標: 找出三件事,目前最影響我情緒的事情? 現階段,什麼對我特別重要? 三年後我想要過的生活? 其中1. 每個人生活中會遇到情緒高與低,當情緒順暢舒服時候,對於我們身心屬於充電,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創造力、藝術與自我探索的啟發性文章。作者分享了閱讀《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後的心得與感悟,以及他如何在寫作及經營podcast頻道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興趣與生活方式。文章內容豐富,值得給予更多關注。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創造力、藝術與自我探索的啟發性文章。作者分享了閱讀《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後的心得與感悟,以及他如何在寫作及經營podcast頻道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興趣與生活方式。文章內容豐富,值得給予更多關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