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婚姻故事】

相濡以沫的關係

  查理和妮可是一對夫婦,妮可在大學時演過一部著名的電影,這可以說是她年輕的歲月中最光輝的一刻。後來她遇見了查理:「我遇到他兩秒鐘就愛上了他」;查理是搞舞台戲劇的,英俊挺拔,為了愛情,妮可從家鄉洛杉磯到了紐約,加入了查理的戲劇事業,並且兩人結婚,生下了兒子亨利。    
  若對愛情缺乏經驗,在看這個故事時,多多少少會覺得:"他們幹嘛非得離婚哪?"。故事中的查理和妮可,他們能互相欣賞對方的優點、處理生活上的事情都很有默契、他們有共同努力的戲劇事業、有可愛的孩子、查理跟妮可的媽媽與妹妹感情好得不得了……所有世俗會碰到的離婚原因都不存在於他們,這根本就是幾近完美的關係。一直到電影超過一半,兩人都沒有真正衝突過,都是兩造律師為了勝訴在唇槍舌戰,然後挑撥兩人的關係,這對夫妻還會互相幫對方說話,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

婚姻如何吞噬人

  提出離婚的是妮可。在漫長的婚姻中,她發現查理的事業蒸蒸日上,而她放棄了自己在大螢幕演出的機會,選擇成為查理旗下的一名舞台劇演員,然而查理卻常常擺出導演的姿態,在工作及生活中對她指手畫腳。
  人多少都有這樣的時候,當生活中有結無法解開時,就不禁會回頭去想,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決定會如何?是不是應該突破現實生活中的桎梏,為自己活一次?這時的人會否定自己一直努力來經營的東西,無論是工作還是婚姻。妮可心心念念地是自己的才華如何地被埋沒了、想要的生活被婚姻綑綁了、以及那個在平行時空中,如果當初選擇留在洛杉磯發展電視電影事業的自己,是否超出現在的成就。這一切都是為了查理,而這廝渾蛋還對她指手畫腳,不尊重她的意見和感受,豈可原諒。
  那查理呢?他上進、正面、有擔當。縱使原生家庭差強人意,但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努力登上了雜誌封面、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且嘗試做著一個貼心幽默的暖男。當妮可對他發出「我本來可以……」的怒吼時,他對自己高度要求的神經一下子被勒緊了,表示「我本來也可以……」,他失控地詛咒著妮可,說完又頹然地哭了起來。
  妮可或許最初只看到自己的犧牲和退讓,但到了此刻才察覺查理也是如何努力地在現實與理想中搏鬥,同時試著當一個好爸爸跟好丈夫。
  這時要出戲地講一句網友評論〈82年生的金智英〉講的話:「很多女人都是金智英,但很少丈夫是孔劉。」看了這部戲不得不講,「很多女人是妮可,但很少丈夫是查理」啊。

婚姻作為一種契約

  即使揭露婚姻現實的論述已經太多了,我仍樂觀的希望大多數結婚的人是因為相愛、願意共組一個家庭。於是乎,許多不想互負義務的情人總打著:「結婚就是一張紙而已」、「真的相愛不用那張紙證明」。其實我們都知道,愛情的感覺很容易產生,但也很容易消失;結婚雖不能保障愛情,但它是一個給予簽署雙方契約的,最低的生活、財產和家庭的保障。即使事情要走到解除契約(離婚),雙方都還有各自的權利可以主張。
  那愛情的詭辯者又會說,如果感情走到最後只能談錢,那不如不要在一起!筆者是認為,婚姻的建立最好是在激情消失後,兩人理性地決定是否互相合作,婚姻與其說是愛情關係,還不如說是合夥關係!你說談錢傷感情,其實不談錢才傷感情,不跟你談現實上的總總問題,但停在約會浪漫調情上,那才是最看輕一個人的感情。講難聽點,就是玩玩。

婚姻與愛情

  扯遠了,我想這部電影要討論的是,婚姻究竟會讓人失去什麼?而我們如何去將那種東西平衡回來,兩個人平衡了,才有再談回愛情的可能。
  妮可最後回到洛杉磯演戲,她變得神采奕奕,眼神中重新有了亮光。這已經分居的一家竟然有了幸福相擁的畫面。
  臨別時,查理抱著亨利往前走要去拿車,妮可跑上前去,蹲下來為這個「見了2秒就愛上的男人繫上鞋帶」,很樸實、也很親密的動作,他們離婚了--但是他們更相愛了。

婚姻存續與否是流動的狀態

  以現今社會來看,婚姻關係已不像過去那樣牢固,對某些人來說,它變得像是「類戀愛」的模式,而離婚就像分手一樣方便(君不見某昔日童星目前正規畫三婚……)這種現象提示著我們一直是在準戀愛的市場擺動,沒有什麼關係是一生一世的。
  我認為劇中的女主角雖然一開始迷失了,但比起金智英那種華人家庭下的女子來說還是幸運的,妮可最後還是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但她也沒有失去查理和孩子的愛,不得不想……可能妮可的片酬真的很可觀!很值得她去追尋(笑)。但最重要最重要的,由於婚姻已不是固著的狀態,所以擁有自己的自主性,有能力有夢想,有經濟能力,是現代無論男女都很重要的。
#婚姻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