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尼部落的靈性農耕|Spiritual Farming of Dani Trib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NGEL IS COMING!Wa-aH!Wa-aH!Wa-aH!Wa-aH!Wa-aH!」
(註:Wa-aH x 5 是達尼語中「你好!歡迎你!」的意思)
在嘉道理農場保育大樓的活動室,來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的「Messenger」Jhon Kwano帶領著二十多人,面朝大刀屻的山巒,從丹田連發出高頻的土著式吼叫,雙手也不閒著,合十高舉於頭頂,他說這姿勢能引導聲音及訊息發射至對岸的山峰。他的部落就是以這方法,呼朋喚友,邀請山頭另一端的親屬和已逝的祖靈趕緊來參與園地祝禱儀式:
「ANGEL快要誕生了!」
接著他示範族人如何從四方八面加入園地,配以狂歡的舞蹈強化儀式,令全體在場的參加者熱血沸騰!他還雙手掩著胸部,模仿女性族人不穿載胸圍跳舞的樣子,令人啼笑皆非。
啊,忘了跟大家說明,Angel不是人,是一片準備開墾種植的園地。

取決於自然與大靈的耕種模式

對達尼(Dani)族人而言,每一片土地都擁有它獨有的名字、特質、個性、棲身該地的動植物品種、與及自然的大靈,以上一切的資訊,皆是世代相傳的。
達尼族共建菜園的群落文化,從選取土地的一刻開始,便需要觀察大自然與族群的迴響,包括:
  • 曾住在這裡居住的動植物有回歸嗎?仍有在此地繁殖的跡象嗎?
  • 有什麼天文異象顯示大自然之靈同意 /不同意嗎?
  • 長者們和鄰居們同意嗎?需要進一步溝通嗎?
  • 獵豬準備儀式時有意外發生嗎?
    即使人、土地、大靈同意了,豬仍有說不的權利,足以推翻決定,或延遲開墾的時間。
  • 儀式準備至結束期間,有什麼預兆彰顯園地或族人的狀況嗎?
可見耕田在達尼部族可不是「地主說了算」的事宜,也不是一人獨力承擔的任務。不止達尼族,許多的原住民文化中,無論耕作或建屋,都須先得到族人和自然之靈的首肯,方能動土。
引用Jhon的說話:
「Nature and spirits always come first」
(自然與祖靈是必須先考慮的)
原住民相信,土壤中的宇宙與整體生態當中之連結,有著人類肉眼及大腦認知所未能通達之處;土地不僅供人類享用,亦是眾多動植物賴以維生的棲息之所,因此亦必須顧及自然。
令人觸動的是,這些原住民和昔日的祖先們,能體認到那認知的界限,不會只講求收成好壞,謙卑地於自然中觀察、聆聽,光是這種願意尊重自然、與其合作、而非單向利用的心態,已值得我們多加反思和學習。
講座結束後與Jhon閒聊,才知道達尼語真的「哇聲處處」:
Wa-aH x 5 = 你好,歡迎你!
Wa-aH x 3 = Thank you!
告別時當然不忘跟Jhon長老說聲「哇哇哇」,以感謝他擔當Messenger的角色,從遙遠的他方,親身到來把他們民族獨有的達尼部落文化傳揚至世界各地。
他害羞的以手心蓋著心胸,眼內泛著光芒,連番道謝: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that.”

Spiritual Farming於家中田園之應用

出席Jhon的講座數天後,適逢其會業主鼓勵我們開墾屋旁的荒地耕作,初到貴境,決定向原住民取經,先與自然之靈溝通才動土開墾。我常在不同區塊的土地中徘徊,停留冥想,探索哪片土地較為合適,屢次探索只得到同一回應:「等待」。
等?到底是等什麼呢?自然沒有進一步回應。
可是著急也沒法子,自然亦非有問必答,它自有一套回答問題的方式,不一定符合我們的預期,答案亦非一朝一夕便能獲得。
也許是巧合,數天後要不是傾盆大雨,便是刮起風球。
其實大自然的答案也很直接,只是我這死腦筋一開始沒懂氣候,一時想不起那時正值夏季颱風期,動土開荒簡直是犯傻自討苦吃!
後來去買種子的時候,也被老闆囑咐道:「記得中秋後才下種喔!」
果然要學習耕作,還是先從順應自然與節氣入手,以自然為師。
Jhon的分享,豐富了我對原住民開壁園地的想像,得悉他們為經營一片園地必須周旋於人、神、自然之中作多番溝通,不得不讚嘆其嚴謹的態度,及與自然合一的精神。
我深信,為了大地和自然生態的福祉,現在正是科技文明城市,回頭向尚存的原始文明學習的時代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雪糕車吖!」 在這艱難的日子裡,這小確幸已為許多人增添了一份意外驚喜。 我側耳傾聽,果真聽到《藍色多瑙河》的旋律,對,那是富豪雪糕車播放的音樂! 相信在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中,聽到此曲聯想到雪糕車的人,絕對遠遠多於其作曲家Johann Baptist Strauss,而且洗腦最少三代人。
面對名利,他份外小心翼翼,從不為錢財放棄道義與誠信。 他重視團隊多年來用心經營的聲譽,每個抉擇都步步為營。 為了後輩,作為草藥專家與名中醫的他,卻不怕把自己個人招牌豎出來護航,無私護蔭。 我在旁看著這位沉思如何為後輩遮風擋雨的老前輩,瞥見了人性的光輝。
回家時看到業主大人在搬砂子和水泥,原來他們打算修理屋外凹凸不平的地面,並加蓋一個帳篷,打造燒烤歡聚的空間。 作為共居的一分子,我立即拋下背包,極速換了村姑工作服,心裡懷著那共建家園理念的觸動,抓緊能動手參一腳的機會。 不用遠奔海外、在本土足下就能體驗共建生活,也是屬於我的幸福了。
「雪糕車吖!」 在這艱難的日子裡,這小確幸已為許多人增添了一份意外驚喜。 我側耳傾聽,果真聽到《藍色多瑙河》的旋律,對,那是富豪雪糕車播放的音樂! 相信在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中,聽到此曲聯想到雪糕車的人,絕對遠遠多於其作曲家Johann Baptist Strauss,而且洗腦最少三代人。
面對名利,他份外小心翼翼,從不為錢財放棄道義與誠信。 他重視團隊多年來用心經營的聲譽,每個抉擇都步步為營。 為了後輩,作為草藥專家與名中醫的他,卻不怕把自己個人招牌豎出來護航,無私護蔭。 我在旁看著這位沉思如何為後輩遮風擋雨的老前輩,瞥見了人性的光輝。
回家時看到業主大人在搬砂子和水泥,原來他們打算修理屋外凹凸不平的地面,並加蓋一個帳篷,打造燒烤歡聚的空間。 作為共居的一分子,我立即拋下背包,極速換了村姑工作服,心裡懷著那共建家園理念的觸動,抓緊能動手參一腳的機會。 不用遠奔海外、在本土足下就能體驗共建生活,也是屬於我的幸福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原始部族薩蘭巴族的獵人拉賈布,為了實現願望而執行危險的儀式,結果遭遇超乎想像的事件的故事。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快點現身,讓我看看你是何方神聖?」     「......我可是一直在等著你呢!」
四周的寧靜中,傳來陣陣規律又層層相互交錯的機械運轉聲。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續上篇 「什麼又是我?講得我好像是蟑螂還是什麼奇怪的生物一樣。」祂冒出來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忍不住回嘴。 「你們這些平地人,上次來搞東搞西的還不夠,這次又要上來搞什麼了?」這位大叔完全不在乎我說了什麼,自顧自的把話說完,而他話才說到一半,那把明晃晃的番刀竟亮出一半了。 「哇嗚哇嗚,什麼我們這些平地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原始部族薩蘭巴族的獵人拉賈布,為了實現願望而執行危險的儀式,結果遭遇超乎想像的事件的故事。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快點現身,讓我看看你是何方神聖?」     「......我可是一直在等著你呢!」
四周的寧靜中,傳來陣陣規律又層層相互交錯的機械運轉聲。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續上篇 「什麼又是我?講得我好像是蟑螂還是什麼奇怪的生物一樣。」祂冒出來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忍不住回嘴。 「你們這些平地人,上次來搞東搞西的還不夠,這次又要上來搞什麼了?」這位大叔完全不在乎我說了什麼,自顧自的把話說完,而他話才說到一半,那把明晃晃的番刀竟亮出一半了。 「哇嗚哇嗚,什麼我們這些平地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