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觀癮】分居風暴 (紙上影展_柏林金熊獎最佳影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年的焦慮與憤怒
希敏想離婚嗎?
希敏從來沒有想過要離婚,只是在這個父權社會下的婚姻裡,她被分割了多重身份,每個身份都讓她的自我一點一滴的流失….,但自我的流失又豈止是從婚姻開始?在還是小女孩的時候,頭巾成了女人必要的印記,是綑綁,也是個框架。沒有人會去關心頭巾底下的妳在想甚麼,就是在頭巾底下”乖乖”的為女兒、妻子、媳婦就好了。
偏偏希敏就不是這麼的順命,頭巾底下揭露了那一小撮紅髮,像是無聲的反抗,結婚14年了,從來就是丈夫說了算,照顧生病的公公成了天職,為家庭自我犧牲是一種美德,但卻也像是無底洞一樣,希敏不想繼續這樣日子,她希望能為了自己的婚姻、女兒做出選擇,只要離開公公的房子,離開這個國家,女兒就不必像她的前半生有相同的命運,”分居”是她的殺手鐧,她不是要逃跑,而是不想讓全家陷入那無底洞裡。可是丈夫並沒有成全,也不曾想要挽回,淚水就這麼不聽話的在失智的公公跟一心希望父母和好的女兒面前不停留著……在她付出最多以及最在乎的人面前。
但,先生在乎她嗎?還是對她的自我犧牲覺得理所當然?
先生納德愛女兒,但他也愛父親,如果他移民了,父親怎麼辦?
社會會論斷他”不孝”,”棄養”是無能的明證,如果太太說甚麼就照做,豈不是將天生賦予男人的權威給閹割了,所以當女兒要求父親把母親接回來時,納德不想,尤其是在太太娘家付清保釋金的節骨眼,這會永遠成為他另一個無能的把柄。
納德真的扛得住這一切嗎?男人的淚,只能暗暗的在父親的背上啜泣…..
父親雖然失智,不記得兒子了,但做兒子的卻沒忘記自己的身分與責任,還有男性的尊嚴,即便是生病了的父親,都不該像牲畜般被圈綁,或是在警局裡像供品似的寬衣解帶。
社會給男人的包袱與期待,不是說丟就可丟的。
中產階級與勞工階級的淚水與汗水
這一切風波,納德認為都是太太希敏引起的,如果她”乖乖”的扮演好媳婦的角色,不要挑戰丈夫的權威與底線,這個中產家庭的日子其實是過得去的。

世俗化的中產階級,可以不必為生活溫飽苦惱,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更有意義的自我展現與尊嚴。
然而另一家庭的日子就不是這麼好過了,瑞芝的先生已經失業一段時間,債主天天上門,先生的躁鬱症讓他無法控制自己。他還能相信國家會照顧他,社會會給他機會嗎?逼不得已的瑞芝只好隱瞞丈夫,拖著5歲的女兒通勤去打零工,並且不能讓雇主知道自己懷有身孕才不會失去工作機會,這就是瑞芝,她習慣把自己隱藏在頭巾底下,她只有一個想法,就是養家活口。所以,你永遠聽到她事情總是只說一半,另一半的苦衷就這麼委屈著,像擠牙膏一樣,小心翼翼地說。因為,能說出來的都是無害的,如果這可以讓生活多一點寧靜,自己受點委屈有何妨?
瑞芝只有一個底線,就是她把宗教規條活得像是頭巾一樣的容易辨識,所以當雇主納德說她偷竊時,簡直是要了她的命一樣,她更不可能起假誓接受和解金,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工家庭來說,生活重心除了工作外,就是作禮拜與朝聖,面對社會分配不正義時,能堅持的也只有信仰,而當信仰成了宗教規條(儀式),人的尊嚴在儀式中維持假象。

青少年面對的崩解世界
面對這個世界,青少年總是困惑的,他們不斷在問,
“真相是甚麼?”
“我能相信誰?”
在這個因為階級、自利與自私所產生的差異與混淆,如同父母總是「以愛為名」般的拆毀與撕裂譚美對世界的認知,她有選擇嗎?還是這就是她成長之痛。
avatar-img
4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此篇以敏敏女孩為故事主角,講述母親給孩子的管教,是愛也是羈絆,面對擇校就業的衝突,要聽母親的還是自己的? 而母女倆經歷了什麼事呢? 點擊文章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最近這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感受到台灣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期望與現代潮流的不符。在我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大多數涉及到女性與男方家庭的相處衝突。傳統家庭往往希望女性放下自我,包攬生育子女、祀奉公婆、打理家庭,成為先生在外拼搏的後盾。而作為丈夫的男性則自然遵循這對他有利的成規,日子也就這樣過下去,結果是許多
Thumbnail
此篇以敏敏女孩為故事主角,講述母親給孩子的管教,是愛也是羈絆,面對擇校就業的衝突,要聽母親的還是自己的? 而母女倆經歷了什麼事呢? 點擊文章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