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2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與無力感對抗

    總覺得人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會有所體會的人,不勞你多說,他自然就會去做,但是無法體會的人,任憑你苦口婆心,他仍是我行我素。
    簡單講,懂的人,你其實不用說;不懂的人,說了也沒有用。
    假如世間事真的如此,那麼多年來不斷寫文章,不斷地演講,豈不是庸人自擾嗎?
    也許是,就如同當年擔任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幹部的心情,最耗費心神的不是開不完的會與參加不完的活動,而是夜闌人靜時不斷跟自己的無力感對抗著。
    就像卸任理事長後這十多年,寫文章演講,最耗費心神的還是不斷地對抗著自己的質疑:「所為何來?有用嗎?」因此,每當有讀者或聽眾的回饋,都令我非常感激,因為這些鼓勵是我對抗無力感的力量。
    今天拿到剛從印刷廠出爐的新書,這是我第39本書,從第一本書付梓時,我ˋ知道會有幾棵樹因為這本書而倒下,當時就許願:「我將保護一片森林以為回報。」到今天,我仍是很慎重地看待每一本書,盼望有更多的人會因為這本書而改變,以不愧於為此而犧牲的樹木。
    這本「50+的自在活,健康老」,延續「退休進行式」的精神,希望人人都能為自己為家人,也為社會而活得好。後面附上第1本的序。也期望不只是五十歲的人才會想到這個主題,而是在進入職場,為工作勞心勞力時就要思考這問題,因此現在三、四十歲,甚至二十來歲的年輕朋友若能拿起這2本書來看,是我最盼望的事了。
    因為有大家,我不害怕年紀變老,甚至很期待老年的到來…
    因為有大家,我不害怕年紀變老,甚至很期待老年的到來…
    準備但永不止息的退休進行式—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自序 107.01.24
    最近這幾年多,只要是很久不見的老朋友或剛遇到的新朋友,都會問我:「你們在台南要蓋的蝸居,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這個好奇,是來自於掛在網路上的一部微電影——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這是遠見出版集團在2014年8月的年度特刊主題「養得起未來」所搭配拍攝的影片,短短不到三年,單單網路上的點閱率已超過一百五十萬人,除了顯示大家很關心退休這個主題之外,也期待能用正面,甚至浪漫一點的行動來準備自己的下半生。
    當初之所以答應遠見集團以我為主角記錄我們這一群一起參與社團並且相約同居共老的老朋友的紀錄片,是因為高齡化社會席捲全世界,如何在來得及的時候,將自己有限的資源放到對的地方(時間與金錢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資源),是我這些年非常關注的領域,因為這不僅攸關個人幸福,對家庭、甚至社會國家的影響也很大。
    這個紀錄片短短的,不到十分,裡面有四個主題,其中大家最有興趣的是「蝸居」,也就是老友們集資買地,自己規劃設計營建一棟自己住的老人公寓。
    故事的緣起來自於我們2012年底旅行到台南,當地朋友導覽介紹時提到台南除了是富含文化與歷史的古都之外,氣候非常好,據說一年有將近三百天的好天氣,在加上豐富的小吃以及適合優閒散步且富含人情味的巷弄老街文化,當下就有人起鬨我們退休後一起搬到這裡來住吧!
    說起來也是緣分吧,過沒幾天,就傳來一塊巷弄裡的土地,幾位地主已高齡九十歲有意出售,素來行動派的我們,立即推派我高中最好的老同學羅綸有專程到台南看了一下,然後在電話與E-mail討論幾天之後,就有十來位朋友響應,就共同買下這塊地,開始建築我們的「蝸居」夢。
    人生真的很奧妙,2012年12月到台南旅行,2113年初買下土地,並且以我們近年旅行「蝸居」為名,希望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慢慢且確實地走在自己的土地上,所以將這塊地命名為「蝸居」,然後2014年遠見雜誌拍紀錄片,2017年台南市政府居然很巧的將蝸居的巷弄,命名為蝸牛巷,除了巷口做了雅致的門坊標誌外,整個巷弄街區的地面與牆壁重新整理並裝飾許多帶有蝸牛意象的圖形或裝置藝術。
    這是因為出生於台南的前輩大作家葉石濤生前曾住在這個巷弄內,並且多次在文章中提及他住的小小的房子為蝸居,並將這條小巷命名為蝸牛巷的緣故。
    當我們這個屬於二十一世紀的「蝸居」買下後,就積極的討論並且設計,營建屬於這一代人的退休夢。其實週遭有很多朋友退休後想搬到山裡面或蓋一座夢想中的養老別墅,但我覺得這都太浪漫或久居都市忙碌工作後反向的一廂情願想法,退休後的居住空間其實還應該依不同年齡與身體狀況而有不同的規畫,這在本書其他文章會再仔細討論。
    不過,不管哪個階段,怎麼選擇,如果能跟許多有共同生命經歷或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住在左鄰右舍,是最幸福的狀況。俗話有道是:「千金買房,萬金買鄰」「遠親不如近鄰」,良有以也。
    好朋友退休後一起住,並不一定要自己買地蓋房子,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建商甚至政府單位積極營建各種適合年長者居住的公寓,只要大家能一起去訂購預約,也不見得要耗費心力自己找地蓋房子。
    我們的「蝸居」在記錄片拍完之後不久,也就設計完成,也找了營建廠來估價,但是後來有幾個因素使得計畫暫緩,一方面是因為完全合乎法規是我們的前提,所以建築物必須蓋地下室與停車空間,若施工要避免損及鄰近房舍的安全措施將會使得建築造價非常高昂;另一方面這群朋友退休大概也還要五到十年,房子蓋好之後若沒有真正來定居空在那裡,其實也不太好。幾經考量,目前的計畫是,因為蝸居地處商業區,若花了相對高的建築成本只蓋公寓空在那裡實在可惜,因此希望能找到友善環境或具有文化或產業前瞻性的企業合作,也許將建築的一、二樓供商業使用,三四樓以上樓層才留作我們自己規劃。
    其實「蝸居」的進展就像我們的人生,或者我們面對退休的態度一樣,必須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退休進行式的意思是,不管我們現在幾歲,都必須預先做準備,但是直到告別世界前,我們也不該從生活中退休,這也是這本書最想傳達的觀念。
    「因為有大家,我不害怕年紀變老,甚至很期待老年的到來……」這是不久前,林國香在某次蝸行路上有感而發。國香曾經是位資深的媒體記者,也像許多其他老朋友一樣,三十年前就加入我在家裡舉辦的讀書會「民生健士會」,然後和大伙一起籌備以保護台灣自然為職志的荒野保護協會,當我們陸陸續續卸下在荒野裡的志工幹部職務後,就開始以更緩慢的腳步旅行,這也是紀錄片裡第二個主題「蝸行」,只要透過這一點心思和心意,可以讓旅行更有深度,同時也能鼓勵更多在地方上為公益而努力的朋友。
    是的,的確如國香所講的,因為有大家,大伙們其實期待著退休,不怕變老。雖然年齡愈大,體力當然也會隨之下降,許多刺激與冒險的活動必須割捨,但是我覺得年紀大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不必在乎別人的想法與眼光,我們也不再需要勉強自己去學不想學的東西,更不必勉強自己跟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人應酬往來,我們總算可以活得愈來愈像自己了!
    影片最後一段講樹葬,樹葬是最環保的方式,也符合我們這群愛好大自然的荒野伙伴屬性。如果好朋友們都能相約,把辦喪禮的錢省下來,一起合買一塊棲地,只要把地買下來當樹葬園區,當地就不會開發,就能為後代子孫留住一塊美麗的大自然。
    此外,假如好朋友們都葬在相同的地方,子孫們就自然會來這個地方追思懷念,連祭拜都可以「揪團」,孩子們也可以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互相成為老朋友,這也才是名符其實的友誼長存。
    我這本書裡的每篇文章,每個想法與做法,相信都是大家可以做得到的,雖然這些年媒體不斷想嚇大家老後破產,國家財政即將崩潰,這些觀點與數字當然也不能說錯,但是我們若因此而緊張、焦慮其實也無濟於事,反而要冷靜地思考,那麼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就像這本書的第四部分獎的養生也是如此,許多事情只要預先想到,提早準備,人人都可以活出個精彩充實又有意義的人生。
    讓自己更有韌性可能更重要,而韌性就是不管外在環境怎樣變化,我們永遠只關注並掌握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必耗心神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情境。

    秘傳一字神仙訣―「50+的自在活、健康老」自序109.03.30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比影片虛構的情節還要令人驚奇,二0二0年元月時,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會相信兩個月後,人類社會彷彿被按下暫停鍵,所有活動都嘎然停止,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口被限制在家不能隨意外出,而這種封城封國禁止人際親密接觸的規定何時解除,也沒人可以預測。
    是的,我們已經活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在這變化莫測的世界裡自我防衛之道不是累積更多金錢物質、想辦法讓自己更強悍,我覺得事實可能相反,也許如老子所說的,柔弱勝剛強,讓自己更有韌性可能更重要,而韌性就是不管外在環境怎樣變化,我們永遠只關注並掌握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必耗心神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情境。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它也讓我們扎扎實實再溫習了一次「無常」這門必修課,提醒了已屆、將屆,以及必然會來到熟齡的所有人,不要認為自己還擁有很漫長的時間,「無常」隨侍在我們左右等著現身,因此要盡自己所能做自己能做的準備,另一方面也要面對並接受當下環境的限制,擁有某些東西很棒,但是沒有那些東西也能活得好;有親朋好友逗熱鬧很開心,一個人獨處也很愉快;這種「無入而不自得」的喜悅,就是韌性,也是五十歲以後活得自在健康的保證。
    二年前出版「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這本書,從財務規劃、健康、幸福的來源及意義的追求這四個面向,討論一個人面對終將來到的退休生活該如何做準備。
    這二年來有非常多關於這個議題的演講與座談的邀約,也跟許多朋友進行相關的討論,這本書就是我的思考與心得。
    記得有位聰明的哲學家提醒我們,不要聽理財專員保險業務員給我們的建議,而是要問他們自己如何投資自己,買了那些保單?
    同樣道理,我們也不要輕信那些侃侃而談的所謂專家,不管是理財專家、婚姻專家,還是教養專家,我們永遠要看他們是不是照著自己所講的話去做。
    多年來要求自己,寫的東西一定是自己願意做,自己也正在努力做的事,也或許從小是童子軍,有強烈濟弱扶傾的性格,因此總是期待我盼望自己擁有的事物,是任何人也都有機會獲得的,只要大家願意去做,是沒有門檻的,不必非得多有錢,多有能力,多麼專業才能做到,這兩本有關退休的書也是秉持著如此的初衷。
    允文允武的南宋詞人陸游曾寫過:「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只是玩!」原來我的座右銘:「一生玩不夠」是他老人家眼中做神仙的秘訣啊!
    我始終覺得人要像鴨子划水,表面上看起來神態輕鬆自在,但水面下划水的腳不偷懶;面對生活我們也要很快樂自在地努力,不管幾歲都能繼續學習,在人生舞台上不斷發光發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