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行與深度之旅、見學參訪、登山健行有何不同? ―蝸行十年系列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蝸行包括了深度旅遊、見學參訪跟登山健行這三項的核心要素:會有深度解說,在地人文學習及一定時數的走路健行,另外,也是最特別的一點是我們結合了公益的參與。

蝸行包括了深度旅遊、見學參訪跟登山健行這三項的核心要素:會有深度解說,在地人文學習及一定時數的走路健行,另外,也是最特別的一點是我們結合了公益的參與。

疫情這二年多不能出國旅行,所以國內旅遊大爆發,除了熱門觀光景點當然人滿為患之外,因為有更多的需求尚待滿足,所以一些較高價的深度旅遊及特殊領域的見學參訪也逐漸形成,那麼蝸行跟這些旅遊方式有何不同?

首先,蝸行包括了深度旅遊、見學參訪跟登山健行這三項的核心要素:會有深度解說,在地人文學習及一定時數的走路健行,另外,也是最特別的一點是我們結合了公益的參與。

蝸行的召集人汪仁珮對這一點是特別堅持的,通常我們到各鄉鎮蝸行時,會先聯絡當地的公益團體,然後在行程中撥出一點時間去拜訪他們,聽他們的簡報,了解這個扎根於地方的志工們的努力與關心。

若時間允許的話會有意見交流,最後以捐款表達我們的支持,通常每個人會捐五百元到一千元左右,以每次一台遊覽車的人數,大概可以有二萬到三萬元左右,錢雖然不多,重點是其中的心意。

雖然每個志工都不為名不為利的付出,但是如果他們的努力能被看見,欣慰的心情,或許是他們遇到挫折沮喪時能再撐下去的力量。

就像社會評論家南方朔寫的:「許多事,必須一直做下去,始能漸漸被人明白。能被明白,就彷彿暗夜旅人有了一燈相照,那是值得,也是幸福。」

後面附上2015年12月所寫的文章,收錄在「活得興高采烈」書中。

輕重平衡的生活

很多朋友退休後很開心地過著上班時一直很嚮往的遊山玩山的生活。但是這麼輕鬆自在的日子頭半年頭一年真的是很享受,但是時間再久一點,難免就覺得虛浮沒有重心。

但是他們也很擔心一旦參加公益團體當志工,大家會不會認為他們退休了,時間很多,就把許多事情推給他們結果搞得比上班還累,心理負擔更大?

這樣的顧慮與心情我是能夠體會的,因為我在五十歲生日時,曾經許下一個心願,盼望從組織人蛻變成自由人,不再將自己的心力耗費在溝通協調處理人的問題與諸多行政事務,雖然這些事也很重要,但是做了二、三十年也可以交棒給其他人,希望將多出來的時間分配來重拾自己,實實在在自己動手做點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因為過去的努力與付出,我們也累積了不少經驗與人脈,真的完全做個閒雲野鶴,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社會而言,都是太可惜的資源浪費了。

如何在忙與不忙,輕鬆與負擔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我在五十歲之後,跟一群年齡相近的朋友,以徒步的方式旅行台灣,我們自稱為蝸行。

大家一步一步地走,流著汗,用心去感受台灣的面貌,看見台灣真正的美麗,然後用自己覺得舒適自在的方法去努力,設法保留住這片美好。

與好朋友一起在台灣美好的鄉間行走,是身體與精神的雙重享受。流汗走路原本就是健康之道,再加上能跟好朋友老朋友對著明月山川相問候,晚上住在民宿泡茶喝酒聊天又是精神一大饗宴。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只是自己玩自己開心而已,我們也「順便」做點有意義的事。通常每一次行程,會有一、二朋友負責規劃與聯繫,通常我們會找一個在地的公益團體,說要捐款給他們,(通常我們每個人每走一公里至少會捐出二十塊,一次行程走下來,大概會湊出幾萬元),然後讓他們能跟我們簡報一下所做的事情。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只是看到這些鄉鎮社區外在的表象,而是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在地的人文風貌以及所遭遇的困境。因為通常在地的公益團體規模都比較小,資源也比較少,我們所捐的一點點款項,對他們而言或許是場及時雨,而且當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默默做的事,能被看見,往往也是種安慰,一種精神上的鼓舞,最重要的是,我們這些五十來歲的老朋友,都多少有點社會歷練或社團經驗,在彼此交流中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

而且當初負責聯絡的那一、二位朋友,也會持續關注著他們,當以後他們需要外來的協助時,我們也可以提供我們的人脈與資源。換句話說,當我們一個鄉鎮一個鄉鎮蝸行時,除了有深耕在地的團體當地陪,做更深入的探訪之外,我們也樂於扮演一個外部顧問的角色,依我們自己適合的時間與精力來協助。

自己旅行遊山玩水很好,但是太輕,應該要加點關懷的實際行動,增添點意義;退休全力投入當全職志工很好,但似乎有點重,透過旅行也貢獻自己經驗與力量,享樂中又滿足生命中意義的追求。

這是我在五十歲之後所進行的生活方式,也在周邊朋友群中推動,這真的是輕又不會太輕,重又不會太重的生命況味。 李偉文 2015.12.1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5/03
 (一)拯救荒野 從拯救荒心開始 1992地球高峰會議上,當時担任參議員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曾經講了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災難;什麼地方,人活於驚悸中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蝸行已屆十年,伙伴們都很珍惜這個可以一起行走旅行的緣份,實踐月亮歌后李佩菁唱的歌:「我願好友都能常常相聚首,對著明月山川相問候。」的美好情境。 相信蝸行的伙伴身邊都有很多親朋好友羨慕著我們,也期待能與我們同行,但是大伙也了解,一個團體要保持如家人般親密的感情,勢必又不能無限擴張。 所以,能加入蝸行一
Thumbnail
蝸行已屆十年,伙伴們都很珍惜這個可以一起行走旅行的緣份,實踐月亮歌后李佩菁唱的歌:「我願好友都能常常相聚首,對著明月山川相問候。」的美好情境。 相信蝸行的伙伴身邊都有很多親朋好友羨慕著我們,也期待能與我們同行,但是大伙也了解,一個團體要保持如家人般親密的感情,勢必又不能無限擴張。 所以,能加入蝸行一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最近這幾年,只要是很久不見的老朋友或剛遇到的新朋友,都會問我:「你們在台南要蓋的蝸居,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這個好奇,是來自於掛在網路上的一部微電影——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這是遠見出版集團在2014年8月的年度特刊主題「養得起未來」所搭配拍攝的影片,短短不到三年,單單網路上的點閱率已超過一百五十萬
Thumbnail
最近這幾年,只要是很久不見的老朋友或剛遇到的新朋友,都會問我:「你們在台南要蓋的蝸居,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這個好奇,是來自於掛在網路上的一部微電影——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這是遠見出版集團在2014年8月的年度特刊主題「養得起未來」所搭配拍攝的影片,短短不到三年,單單網路上的點閱率已超過一百五十萬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疫情這二年多不能出國旅行,所以國內旅遊大爆發,除了熱門觀光景點當然人滿為患之外,因為有更多的需求尚待滿足,所以一些較高價的深度旅遊及特殊領域的見學參訪也逐漸形成,那麼蝸行跟這些旅遊方式有何不同? 後面附上2015年12月所寫的文章,收錄在「活得興高采烈」書中。 輕重平衡的生活
Thumbnail
疫情這二年多不能出國旅行,所以國內旅遊大爆發,除了熱門觀光景點當然人滿為患之外,因為有更多的需求尚待滿足,所以一些較高價的深度旅遊及特殊領域的見學參訪也逐漸形成,那麼蝸行跟這些旅遊方式有何不同? 後面附上2015年12月所寫的文章,收錄在「活得興高采烈」書中。 輕重平衡的生活
Thumbnail
退休最棒的事情,就是從此不必再開不想開的會,做不想做的事,參加不想去的活動,跟不想見的人碰面。 不必再為五斗米折腰,無所求的人最大,所有時間都可以自己運用,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過,這種看似美好的生活其實有個陷阱,因為在職時那些想做的事是有別於工作日常中的「非日常」,也就是難得的休閒活動。如今一
Thumbnail
退休最棒的事情,就是從此不必再開不想開的會,做不想做的事,參加不想去的活動,跟不想見的人碰面。 不必再為五斗米折腰,無所求的人最大,所有時間都可以自己運用,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過,這種看似美好的生活其實有個陷阱,因為在職時那些想做的事是有別於工作日常中的「非日常」,也就是難得的休閒活動。如今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