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無法預料,在池上的日子會發生甚麼樣的驚喜,但可以先走進、旁觀,然後融入;也可以選擇漂泊、迷路,直到遇見喜歡的地方;更可以拿起地圖,跟其他旅人交換情報,甚至當地人願意主動告知私房情報……,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專屬。
一年四季,池上都有不同的風貌,讓人心神嚮往地想靠近。雖然 #蔣勳 的《#池上日記》有藝術家的美感,但每個人有自己的私房名單,身為一年曾去池上好幾次的居留者,也有在地生活日常的觀察。
不當觀光客,也不當打卡拍照的網紅,可以做什麼呢?民以食為天,當然要從飲食先認識池上,而且吃東西是一種簡單的快樂,旅人會發現池上的好山好地好景,才有優質的好食材,所以第一步是當食客,到處覓食當好鼻師,池上的自然布置了最好的餐桌。
池上的人文內涵豐富度,接觸過的人就會知道,阿美、客家、閩南籍外省等四大當地族群,飲食文化隱身在旅遊地圖中,所以旅人要以雙腳為尺規、以雙眼雙耳為擴展的弧線,加上對當地尊重的心為起點,才能構成池上真正的意象構圖。以美食為經緯,是最簡單認識在地故事的方式。
不同於一般遊客向Google大神詢問,而習慣從菜市場周邊探訪,市場,是許多人最初的食物博物館,建構記憶中的美味印象,也代表生活的縮影,充滿在地日常的風景,而池上當然也不例外。最接地氣的方式是騎單車或步行,穿居家的衣服,一攤攤細看,一攤攤聊天,菜市場大多是老人家當攤主,阿北阿嬤會更願意講真心話,而且超熱心,甚至,還能聽到許多經驗的分享,像是食材要怎麼煮、蔬菜要怎麼挑、又或者農田裡發生了什麼新鮮事。
若與城市的菜市場相比,這裡的更能清楚感受四季變化,可看到不同季節產出的食材,還有一些難得看見的,小農或自家耕種的蔬菜,數量或許不多,但鮮嫩欲滴到令人想嘗鮮。可以買一些回民宿烹煮,是最過癮的事,就算只是水煮或清炒,也讓人食指大動,採買當令食材來運用,烹煮出的餐點充滿自然的鮮甜。
如果實在不會煮、沒時間或沒空間,在地的小店,都是列入心頭好名單。
〔正餐〕
#陳仔煎餃
熱煙緲緲的早餐店,則有剛起鍋熱騰騰的煎餃,被老闆嘩啦似地疊成了美味小山,其餡料是新鮮多汁的高麗菜和韭菜,一面煎的香滋淋漓,搭配另一面軟嫩無比,吃了許多準備結帳時,才知道便宜的價格與美味實在是不成正比。小旅行帶路人 #洪震宇 也推。
#保庇素食
知名作家 #蔣勳 在池上駐村時,發現池上有好吃又健康的食物後,就不常自己煮了,而選擇到這裡用餐。選擇品項不像都會區那樣兩大排,但全是自然食物,有些就是店家自家種的,據說老闆娘的胭脂梅更是蔣勳心頭好。
#大陸婆婆麵食館
山西麵料理,很多人不太喜歡它獨特的味道,但是老饕才能有的味覺體會,是山西婆婆在家鄉時的拿手料理,現在由美麗優雅的女兒掌廚,大盤雞上桌時,碗裡浮著一層紅通通的辣油,看起來十分的嗆辣,但喝起來卻柔和順口,麵條厚實有勁,雞肉與馬鈴薯燉得十分柔軟,這是店裡的招牌菜。
#王群翔慢食家宴
定位是到別人家裡吃一頓飯,價位較高,但值得當法式米食料理吃一次,送上來的餐點竟然有三道米飯。較乾的西班牙烤飯、較濕的奶油蘑菇燉飯、乾濕適中爽口彈牙的白米飯淋上自製滷肉,除了口感本質的不同,米的香氣結構層次豐富,吞下時鼻腔內還有回香,各有所長。殺千刀的青蔥鹽焗豬肉、義式醬料佐花椰菜、油醋龍鬚菜,菜色依到到上,伴著說菜人阿翔的幽默風趣,吃飯變得好玩。
#阿婆婆米食館
如同農村家常米料理,小小空間和庭院很自在,發芽糙米炒成香噴噴蛋炒飯、米饅頭、米漿、食蔬等農村家常菜,阿婆婆很親切也可愛,拿到什麼就請客人吃什麼,米冰棒也好吃。桌上食物的感情傳承、生態平衡與生活美學從一顆糙米開始。空氣、水、陽光與時間互動,結成一顆種子。「種子含有所有自然界的元素,生生不息,」阿婆婆會跟客人這麼說,很像老媽媽的叮嚀。
#如初丼
行銷的文案稱它是好吃到掉淚的池上米丼飯,但其實像台式丼飯,運用台式料理手法、日式丼飯呈現方式。「如初丼」最讓人回味的,不只是選用香Q有嚼勁的台東池上米,還有溫體豬、在地特選蔬菜,新鮮好吃一入口就吃得到。類似便當的配備但是卻不像便當過分樸實,獨家醬料帶有水果的甜與醬油的鹹香味,就可以扒很多碗飯。店面具有文青時髦的氛圍,是很多年輕人除了池上便當的米飯選擇,三款基本丼飯:蔥鹽豬、醬燒雞、腐乳豬,再搭配一款「今日例餐」,網友們更推薦加上一匙「大蒜調味醬」,據說美味滿點。
#隨意小吃
是一家在網路幾乎沒有評價或貼文介紹的不起眼小店,在轉角的狹長老店連招牌都很隨意,就是賣一般的麵和米粉,像沒有記憶點的家常,但價格超親民、用料又實在,是真正當地人的庶民美食,也是阿公阿嬤阿嬸沒煮飯時的好幫手,掌櫃的也很有媽媽味,尤其是薑絲大腸,雖然油滋滋,比號稱客家餐廳還有客家好滋味。
〔點心〕
#田味家
號稱瓦斯行裡的客家甜點,其實瓦斯行已改裝成舒適空間。女主人張力尤會送瓦斯,也會煮好吃的杏仁茶,據說變成蔣勳在池上時的安神飲品,吃完飯一定來一杯才回家睡覺,不怕肥肥或健康問題可配上油條,是杏仁界的米其林星級美食,也是冬天的暖心暖胃好品。屬於夏天的剉冰淋黑糖水,也是旅客的愛,細緻口感的剉冰加上自己喜愛的配料,像是仙草、芋圓、紅豆等,然後淋上甜而不膩的黑糖水,炒過了黑糖再加上二砂糖,火候與糖水比例成了美味關鍵。「牛汶水」較獨特,結合客家常見的糯米點心「粢粑」,在糯米糰上輕壓一個小凹陷,淋上黑糖水後撒上一點花生米,躺在美麗瓷盤裡的點心,像極了夏天時牛隻慵懶地泡在田水中嬉戲的樣子。
#BIKE De Koffie
米貝果,試圖詮釋腳踩著土地、吃到田的味道,原味之外,還有初鹿牛奶、蜜香紅茶、海鹽馬告等在地口味。充滿咖啡、手作米貝果的香,並以木質風味打造的空間,適合當正餐,也適合當下午茶。此地的主人是阿洋,他曾是個旅人,離開忙碌、令他工作熱情消退的都市生活,回到熟悉的土地,選擇以姊姊與姊夫所種植的池上米,透過烘焙的手法製作扎實的米貝,外層酥脆,內層則鬆軟中帶著Q勁。帶著方便食用的貝果,到了美麗的地方,席地而坐,一口咖啡或茶,配上一口貝果,絕對是很美好的享受。
#福原豆腐
號稱不會臭的香豆腐,現吃才有絕,但人多到爆,可以先到校園旁的舊教師宿舍群,可以慢慢欣賞日式老屋的美,慢慢等待。原本專營豆腐製作,後來轉型炸香豆腐,於是點餐後還能在工廠裡看見每日做好的新鮮食材。這間豆腐店的老闆是小寶姊,每天凌晨起來製作豆腐,全家人趕在早市以前送給攤商、日復一日,一轉眼是五十年。號稱以有機蔬果發酵製成的香豆腐,發酵的配方經多年研發才成功,不添加防腐劑及人造調味,即便作法看似臭豆腐,卻聞不到臭味,油炸後散發清香和豆香,客人吃過後,便幫她的臭豆腐取為「香豆腐」,「山葵醬油豆花」 鹹口味的豆花是嘗鮮的口味之一,黑糖薑母豆花也是冬天的必點。
#小安比樂
雖是鹹派與下午茶,卻與池上相伴許久,採用池上小農自栽蔬菜的特色鹹派,像栗子南瓜、馬鈴薯、秋葵……等,還有當地鮮少能吃到的甜派、結合鹿野蜜香紅茶的磅蛋糕。八年級的小安說最喜歡池上的山、雲、田,讓她感覺自在與舒服,所以若有機會來到小安比樂,可以試試坐在靠近落地窗的位子,看向外面的池上風光,感受她所愛的自然美景;聽聽她的故事、有趣的想法、推薦的店家。
#吉本肉圓
林懷民更大推鄉民美食:「沒吃過吉本肉圓,不要說你來過池上。」到了「非吉本不吃」的程度,天天上門,遇到人家店休,還要提前來打包回家當存糧。吸引他的原因,無非是料好實在,四神到齊不偷料,該有的噴酒步驟也沒省略,一碗湯濁白濃郁,溫潤身心。
〔避暑〕
#曬穀場手作坊
晒穀場不是真的要曬穀,而是因為運用當地的農產製作,及因阿公和阿嬤原住民名字的而來,本來只是想賣自家米的空間,後來因為發覺池上四周很多野放的桑樹,以及岳母身為最會吃草的民族(阿美族)天性,總能挑選出上等桑葉,李老闆一家人就動起了腦子將桑葉製茶。桑葉茶是曬穀場最重要的關鍵食材,以桑葉作為主力混合米麵團,烘烤後讓米蛋糕散發著桑葉香氣,成了曬穀場的代表作,還有以台東生產的洛神、南瓜等蔬果入餡,試圖將台東田野的滋味通通烤進麵包裡,米湯種烘烤而成的歐式麵包混入阿美族的酒釀內餡,野生桑葉製茶製蛋糕也很有在地味,如果在夏天,吃上桑葚等水果做的冰淇淋,或來份蒟蒻,有洛神、蜂蜜桑葉以及鳳梨在地口味,更是享受。
#走走池上
看似與一般咖啡小店無異的咖啡、甜點,池上的下午茶,卻分享了在鄉下生活的日子,「奶酪是簡單用純鮮奶做的,清爽又舒服,只要配上喜歡的果醬就可以了;對了,你敢喝桑葚牛奶嗎?最近跟著低調民宿愷哥一起去採桑葚,煮出來的果醬可好吃了。」老闆大白常不在,但他的代言人闆娘,也會跟旅人分享這一段,還有不干擾的聊天,很舒服的最文青停留點,更是當地情報的交流站。
#4.5 公里咖啡
適合放空發呆的好地方,也像好朋友聚會客廳,池上鄉民若想招待客人或是討論社區大小事,也會來此,斑白的牆面留下許多遊客的祝福與到此一遊的話語,每個人不同的字體與圖畫將整個空間營造得生氣蓬勃,身為藝術家的彭老闆也樂於與遊客分享這累積的傑作,據說獨家原住民米酒咖啡,喝了不會醉,是非常有味道的一家咖啡店,店內主視覺是漂流木系列,老闆十分隨性有格調,菜單價格有隨喜的欄位,咖啡除了招牌原住民咖啡還有4.5公里咖啡,聽說咖啡豆是老闆自己種的,咖啡杯也是老闆自己窯的…店內有二手書交換,偶爾會有駐唱歌手在店裏演出,只能說一切都是看老闆心情啦!來這裡當然是喝老闆的拿手咖啡,還有吹吹自然風。
#妙不可言現打果汁
會介紹這家路邊攤果汁店,如同它的店名一樣妙不可言,純粹是因夏天的最佳解渴又能帶走的美顏聖品,價位親民又好喝,加上老闆娘靦腆且帶著單純的笑容,據說是因她先生的大姊在花蓮開了一家同名的人氣果汁店,所以他們在池上落腳,就如法泡製一番了。她客氣地說,打果汁沒有什麼技巧,只是用料實在而已,如果硬要說,祕訣就是使用當地的新鮮水果,想帶給客人健康及原味,這樣的單純,就跟池上一樣配搭。
〔帶走〕
打包米貝果,回家冷凍可以放好久。
桑葉茶也是伴手禮好選擇。
去池上農會走醜,可以買到當地限定版的乖乖、蠶豆酥。
田味家的客家草仔粿和肉粽可以帶走慢慢回味。
番外篇
有人會問,ㄟ!還有知名的其他呢?
第一家當然是網路名店大池豆皮店,其實很喜歡多年前原本不是人氣店的他,有純樸的鐵皮屋外表,還有客家曾阿伯和曾伯母,在安靜的巷弄內,賣的東西也簡單,豆皮、豆漿、豆花,而且可以進去熱氣滾滾的家庭小工廠,看一片片豆皮被晾曬在竹竿上的透光藝術,甚至可以和阿伯談天說地,看伯母親手將香菜一層層夾入微濕的豆皮,慢火香煎成一層層的鹹香脆口,加上冰豆漿的解渴,還餓就再吃一杯滑嫩豆花,就像回外婆家的嘴饞小孩般心滿意足,曾幾何時,人氣沸騰後,人情味就被觀光客的喧鬧聲淹沒了,味道當然從原本的用心成了快閃。
第二家是人氣銳減的甘味堂,就是原本的甘盛堂,還記得來池上因為營業時間較短,錯過了三次,最後吃到了牛肉麵,嗯……網路滋味。一個兩位中年男子共同經營的熱血食堂,兩位老闆,一位換過「肝」,一個換過「腎」,「甘盛堂」因此得名,後來其中一位退出,又重起爐灶。
第三家是以客家美食為主的翠華小館,已在花東聞名二十多年之久,據說是池上在地人最推薦的餐廳,因為是「池上米專賣店」,店裡用的都是優質的池上米,因為名人加持及擅於媒體行銷,所以在沒有打卡的年代就非常熱銷,要預訂還要接受不耐煩,吃過的客家饕客應該知道,到味和「到熱鬧」是二件事。
有篇的文章標題是「在金黃色的池上,做一個一直吃一直吃的夢」,看似誇張,但一點兒都不假。來到池上,發現人與食物的距離變得很近,那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各自長著的獨有風味,就出現在家裡旁邊;許多食物都知道是由誰種的、種在哪裡,也聞過水果從樹上剛摘下的香氣。跟著在地認識的朋友腳步,親身感受雙手摘取食材的樂趣與信任感,生活在池上,飲食變得很踏實,而這也是池上想分享給訪客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