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妹與恐龍》:關於辣妹我們知道的夠多了,來聊聊恐龍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辣妹與恐龍》這部4月新番正如其名,描述名為「楓」的辣妹在喝醉酒後,不小心把恐龍帶回家一起過生活的故事。在這充滿日常與無厘頭的故事中,卻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用meme表示的話,大概是這樣:

raw-image

這問題雖然亂七八糟,卻有種遠古的浪漫。恐龍化石在1677年被發現時,被認為是和蜥蜴相近的物種,日後理查歐文(Richard Owen)爵士於1842年創立了「恐龍」(Dinosauria)這個字詞來定義這些古生物,英文原意是「恐怖的蜥蜴」。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在各地被發現,科學家也開始逐漸發覺這群動物的高度多樣性。換句話說,要了解恐龍,就要進一步建立新的分類將之區隔,再逐一研究。本文認為,沒有了解恐龍,就無法正確地看懂《辣妹與恐龍》。本文將從《辣妹與恐龍》中透過觀察恐龍的行為、型態、食性等,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推測該恐龍可能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光是「無法了解恐龍」這點,對於全世界的恐龍迷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不能再忍了。關於辣妹我們知道的夠多了,來聊聊恐龍吧!

恩,就是這隻。(圖源:木棉花官網)

恩,就是這隻。(圖源:木棉花官網)

在《辣妹與恐龍》,楓跟筆者有著同樣的疑問,但她知識管道有限,只好趁超商打工時看恐龍雜誌、向打工前輩田口小姐詢問恐龍的情報,到她家中查看圖鑑,但發現找不到一模一樣的恐龍,這也難怪,畢竟圖鑑上的恐龍是想像出來的,真正的模樣為何沒人見過。因此我們的討論必須繞個圈,先知道學理上是如何辨別恐龍的,才有可能從中找出最有可能的種類。而其中,有幾個關鍵點有助於我們辨別《辣妹與恐龍》中的恐龍為何。

(順帶一提,辣妹所看的圖鑑是「講談社の動く図鑑MOVE 恐竜」,台灣買得到中譯本。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3話)

(順帶一提,辣妹所看的圖鑑是「講談社の動く図鑑MOVE 恐竜」,台灣買得到中譯本。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3話)

爬蟲類?鳥類?恐龍的身世之謎

1860年代,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開始研究鳥類起源之謎。達爾文於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幾年後,德國的採石工人劈開一塊石灰岩板,發現裡面有1億5000萬年前的骨骼。牠有類似爬行類的利爪和長尾,羽毛和翅膀卻像鳥類,赫胥黎把牠命名為「始祖鳥」(Archaeopteryx),並發現牠與細顎龍屬(Compsognathus)之類的小型食肉恐龍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度;由於細顎龍也約在同時期登場亮相,赫胥黎因此提出一項激進的想法:鳥類是恐龍的後代。但自理查歐文創立「恐龍」這個字詞以來,大多數人都認定「恐龍=恐怖的蜥蜴=爬蟲類」這樣的論述,往後這項爭議在正反兩端來來回回擺盪了100年。

但近年來,鳥類由恐龍演化而來成了古生物學界的普遍共識。古生物學家Stephen L. Brusatte更是認為,鳥類本身就是恐龍。支持這項說法的證據有:始祖鳥的存在(儘管後來證明,始祖鳥亦非鳥類,而是介於有羽毛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物種)、懷孕恐龍身上擁有與鳥類相同的「髓質骨(medullary bone)」(其主要功用為貯存鈣質,以作為爾後蛋殼的主要原料)、在中國遼寧及其他地方發現了有羽毛的恐龍化石等等、到了2010年代,因為孔子鳥等現代鳥類和鳥型恐龍間的過渡物種也相繼被發現、填補了原本化石材料上的空白,從鳥類基因庫內的分子生物學推斷,也完全確定了「鳥」和「鳥型恐龍」之間的演化關係。

回到《辣妹與恐龍》,也同樣可觀察出恐龍與鳥類的親近。在第3話的恐龍頻道中,我們看到恐龍並不害怕鳥類,甚至餵食牠們,但對於爬蟲類(蛇)、哺乳類(貓)較為害怕。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3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3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1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1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4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4話)

另外在第4話,楓半認真地拿著剪刀對恐龍說,「恐龍應該就跟蜥蜴一樣,尾巴斷了還會再長回來。」此時的恐龍露出了驚恐的表情,顯示出牠與蜥蜴是不同的。在第5話恐龍跟楓一起跨年倒數時,更是從窗外跳了出去。這是否是恐龍渴望(像鳥類一樣)飛翔的證據呢?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5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5話)

這些都一再說明了,這隻恐龍與爬蟲類相去甚遠。但在《辣妹與恐龍》中,恐龍並沒有羽毛、髓質骨等特徵(又或者說,我們尚未觀測到),是否可歸納為鳥類的祖先,仍有待進一步的檢驗。

蜥臀目(Saurischia)與鳥臀目(Ornithischia)之分

(圖源:維基百科 ”Evolution of dinosaurs by Zureks”)

(圖源:維基百科 ”Evolution of dinosaurs by Zureks”)

時間來到1888年,英國古生物學家哈利希里(Harry Seeley)建立了以骨盆形式作為依據的分類方式,將所有的恐龍區分為蜥臀目(Saurischia)與鳥臀目(Ornithischia)兩大類,開啟了當代恐龍分類的濫觴。於是獸腳類和蜥腳類恐龍基於骨盆的形式較類似原始的爬行動物而被併入蜥臀目底下,鳥臀目則被認為是另一個獨立的演化支。

區分恐龍是蜥臀目或鳥臀目十分重要,鳥臀目恐龍可分為鳥腳類 (Ornithopods)如禽龍、鴨嘴龍;甲龍類(Ankylosaurus)如楯甲龍;厚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如厚頭龍;以及角龍類(Ceratopsia)如三角龍等。蜥臀目可分為獸腳類(Theropods)和蜥腳類(Sauropodomorphs),前者包括我們熟悉的暴龍,後者包括長頸的雷龍和梁龍,現代鳥類亦是在蜥臀目的分類下。總而言之,若楓能帶恐龍去做一次X光檢查,相信對於該恐龍的辨識會有很大的助益。

恐龍的食性辨別

《辣妹與恐龍》的主軸之一,正是兩者互動的日常,當然也包含進食。我們從這些片段得到了寶貴的研究資料。第1話時,楓原本把恐龍當成貓一般的寵物,想讓牠吃貓罐頭(原料多為魚、肉類),恐龍拒絕並且想吃楓正要吃的泡麵,儘管泡麵中也含有豬肉萃取物,但可從中得知恐龍對肉類的興趣不高。在第5集,更是吃了蕎麥麵。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地方是,恐龍到楓打工的便利商店吃關東煮,牠吃的是雞蛋、蘿蔔、蒟蒻。但我們絕不能據此推測,這隻穿越時空到令和的恐龍就是一隻偷蛋龍(Oviraptor)。當初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敘述偷蛋龍時,以為偷蛋龍正在偷竊原角龍的蛋,但根據Philip J. Currie在1996年的研究(編按:見“On the discovery of an oviraptorid skeleton on a nest of eggs at Bayan Mandahu,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996, 33(4): 631-636.),偷蛋龍當下極可能是在保護自己的蛋,而後面研究亦證實了偷蛋龍屬的母恐龍有在巢邊孵蛋的行為,換句話說,偷蛋龍正好相反,是一隻「護蛋龍」。至於恐龍會吃蛋嗎?目前還沒有相關發現。但在《辣妹與恐龍》中,答案是肯定的。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3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3話)

恐龍到辣妹打工的便利商店吃關東煮這邊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這是一隻拒吃辣味香腸的恐龍。是排斥辣味?還是排斥肉類?我們不太清楚,但到了第5話,恐龍吃了一口新年擺飾的門松,雖然牠最後吐掉了,可能是植物演化導致恐龍吃不下、又或是松木的針葉並非牠過去的食物;這揭示了該恐龍可能是植食性動物。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5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5話)

綜合討論:恐龍可能是?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2話)

(圖源:《辣妹與恐龍》第02話)

綜合以上的論述以及在《辣妹與恐龍》中觀察到的恐龍型態,我們導出該恐龍有以下特徵:

  • 兩腳行走。
  • 為雜食或植食性。
  • 前肢有5趾、後肢卻只有4趾。
  • 身高矮於人類,從比例來看應介於80-120公分高。
  • 沒有尖角、裝甲、尾槌、頭瘤等特徵。

符合這些以上條件的恐龍有:

稜齒龍屬(Hypsilophodon)

(稜齒龍的骨架模型,位於比利時自然科學博物館。圖源:維基百科)

(稜齒龍的骨架模型,位於比利時自然科學博物館。圖源:維基百科)

這是最有可能的屬,雖然稜齒龍是直到白堊紀才出現的恐龍,但牠符合了上述提到的所有條件,保留了手掌有五個指骨,每個腳掌有四個指骨這種原始特徵。正如其名,這種恐龍有著稜狀的牙齒。有可能像鹿一般咀嚼低矮的植被。可惜的是,《辣妹與恐龍》中並沒有看到恐龍的牙齒。

板龍屬(Plateosaurus)

(圖源:維基百科,該化石位於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侏羅紀博物館)

(圖源:維基百科,該化石位於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侏羅紀博物館)

板龍是最早被命名的恐龍之一,是三疊紀晚期出現的恐龍。長頸部的特徵與我們在《辣妹與恐龍》觀測到的恐龍類似,而且同樣也是植食性恐龍。但板龍的大小與動畫中的恐龍相去甚遠。

班龍屬(Megalosaurus)

(圖源:Extinct monsters by Hutchinson, H. N. (Henry Neville), 1856-1927) 

(圖源:Extinct monsters by Hutchinson, H. N. (Henry Neville), 1856-1927) 

班龍是生存於侏羅紀中期歐洲的肉食恐龍,又稱為「巨齒龍」。這張修復圖與該恐龍之極度相似。但由於《辣妹與恐龍》中我們看不到恐龍的牙齒,很難斷定恐龍是否為巨齒龍。如果單憑藉想像圖與其相似來下定論是很危險的。

禽龍屬(Iguanodon)

(圖源:維基百科,bernissartensis from the Isle of Wight, Dinosaur Isle Museum)

(圖源:維基百科,bernissartensis from the Isle of Wight, Dinosaur Isle Museum)

禽龍為大型植食性動物,但由於禽龍是最早被發現的恐龍之一,古生物學者至今仍努力為之進行分類,也因為許多恐龍與禽龍相似、實際大小也與動畫中的恐龍相去甚遠,跟上述班龍的討論一樣,只能說是有著形態上的類似。更何況,禽龍最大的特徵-尖銳拇指並沒有出現在《辣妹與恐龍》中。

結論:我們需要更多的《辣妹與恐龍》,為了研究用途。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辣妹的許多想法是錯誤的。比如她認為恐龍跟蜥蜴一樣,認為恐龍應該吃肉(辣味香腸、貓罐頭)、認定恐龍是從侏儸紀穿越到令和…都不足以採信。

(圖源:木棉花官網)

(圖源:木棉花官網)

這個研究最大的障礙就跟目前所有古生物研究遇到的障礙相同-缺乏更多的觀察、紀錄與發現。我們需要更多的《辣妹與恐龍》,為了研究用途。比如我們最想知道的骨盆形狀與牙齒,要等楓帶恐龍去照X光才能得知,對於食性我們有一些歸納性的整理,但也沒有肯定的答案。只能用牠吃過的食物(拉麵、蒟蒻、蘿蔔、門松、雞蛋等)來推測恐龍可能為植食或雜食性。我們亦無法解釋這隻恐龍為何擁有智能、能使用筷子之類的工具、能玩牌聽懂人話、甚至可以進行牌局、到神社參拜的高度智慧。太謎了,恐龍的存在不論在《辣妹與恐龍》或是這個世界都是一團謎。本文說穿了,或許只是彙整可疑的觀點將之歸納,讓後續的研究者持續鑽研,但只要有這種向真實前進的意志,即使這次失敗,我們終究會達到目標吧。(公三小

資料來源

  • Extinct monsters by Hutchinson, H. N. (Henry Neville)
  • “On the discovery of an oviraptorid skeleton on a nest of eggs at Bayan Mandahu,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996, 33(4): 631-636.
  • “How Birds Evolved from Dinosaurs: A remarkable fossil record of the dinosaurs that led to birds reveals how evolution produces entirely new kinds of organisms” Stephen Brusatte. Scientific American Jan. 201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罵克伍陸的沙龍
354會員
44內容數
這是一個剖析ACGN的專題。這裡的文章有時天馬行空、有時講些硬派理論;有時講點新番,有時講些過時但值得回味的。歡迎分享,但若想轉載內文至其他平台請先徵得同意喔!
罵克伍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6
即便「致敬」了大量元素,卻沒人會否認《JoJo》是荒木飛呂彥獨具匠心的作品。在這樣的基礎上,《JoJo論》作者杉田俊介提出的論點是:《JoJo》是一本關於「自我發展」的作品,對於慾望、平等、自我啟發、協作、自立、命運、奇蹟、生命都有一定程度的探討。
Thumbnail
2021/11/06
即便「致敬」了大量元素,卻沒人會否認《JoJo》是荒木飛呂彥獨具匠心的作品。在這樣的基礎上,《JoJo論》作者杉田俊介提出的論點是:《JoJo》是一本關於「自我發展」的作品,對於慾望、平等、自我啟發、協作、自立、命運、奇蹟、生命都有一定程度的探討。
Thumbnail
2021/01/06
學校、三人組合(加上一位老師)、少年在邂逅他人後得到未知的力量、來到一個重要卻未知的世界、力量的使用與控制是少年必學的課題。以上講的各種元素、可以是《火影忍者》、有一部分是《死神》、也是《咒術迴戰》。
Thumbnail
2021/01/06
學校、三人組合(加上一位老師)、少年在邂逅他人後得到未知的力量、來到一個重要卻未知的世界、力量的使用與控制是少年必學的課題。以上講的各種元素、可以是《火影忍者》、有一部分是《死神》、也是《咒術迴戰》。
Thumbnail
2020/12/31
隨著一年即將結束,正如同大家都很在意年終、過年紅包等等,我也想透過《JoJo黃金之風》,聊聊「金錢」這件事。希望大家也都在年底能拿到應有的酬勞,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0/12/31
隨著一年即將結束,正如同大家都很在意年終、過年紅包等等,我也想透過《JoJo黃金之風》,聊聊「金錢」這件事。希望大家也都在年底能拿到應有的酬勞,新年快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碎片
Thumbnail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碎片
Thumbnail
恐龍的帥氣特色、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全都在「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 本系列將分為三種不同的面相,一一向讀者們介紹恐龍的各種秘辛, 世界上究竟存在著多少恐龍呢?恐龍以前是怎麼生存的呢?現在還有活著的恐龍嗎?讓我們一起跟著「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三本書籍,揭開恐龍充滿魅力的神秘面紗吧!
Thumbnail
恐龍的帥氣特色、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全都在「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 本系列將分為三種不同的面相,一一向讀者們介紹恐龍的各種秘辛, 世界上究竟存在著多少恐龍呢?恐龍以前是怎麼生存的呢?現在還有活著的恐龍嗎?讓我們一起跟著「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三本書籍,揭開恐龍充滿魅力的神秘面紗吧!
Thumbnail
之前的文章聊到恐龍的起源演化與分類,講到恐龍的體型與外表,很多人的腦海裡浮現的是如藍鯨般巨大凶狠的蜥蜴,且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也無法自己調節體溫,但恐龍真的是這樣嗎?下面篇幅我們依序討論恐龍的體型、身體運作與行為。 恐龍的體型 陸地生物體型受限於地球重力,恐龍可以成為最大的陸地生物,就是因為牠們有結
Thumbnail
之前的文章聊到恐龍的起源演化與分類,講到恐龍的體型與外表,很多人的腦海裡浮現的是如藍鯨般巨大凶狠的蜥蜴,且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也無法自己調節體溫,但恐龍真的是這樣嗎?下面篇幅我們依序討論恐龍的體型、身體運作與行為。 恐龍的體型 陸地生物體型受限於地球重力,恐龍可以成為最大的陸地生物,就是因為牠們有結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Thumbnail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Thumbnail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Thumbnail
什麼!恐龍有毛還是彩色的? 人類學徒在坎特伯里博物館的特展室,望著這些身上披著彩色細羽毛的大傢伙,有種說不出的喜感。 有去過台中科博館看過那隻搖頭擺尾的大恐龍,以及從小看漢聲小百科或者其他兒童科學雜誌的老朋友。一定對於恐龍就是放大版的科摩多巨蜥,個性兇殘,粗皮獠牙利爪,冷血動物的形象深刻烙印在每個
Thumbnail
什麼!恐龍有毛還是彩色的? 人類學徒在坎特伯里博物館的特展室,望著這些身上披著彩色細羽毛的大傢伙,有種說不出的喜感。 有去過台中科博館看過那隻搖頭擺尾的大恐龍,以及從小看漢聲小百科或者其他兒童科學雜誌的老朋友。一定對於恐龍就是放大版的科摩多巨蜥,個性兇殘,粗皮獠牙利爪,冷血動物的形象深刻烙印在每個
Thumbnail
在滅絕數千萬年之後,要怎麼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跑得多快?習性為何?兩百年前,恐龍化石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滅絕了6600萬年的古生物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透過現生的爬行動物推測恐龍的樣貌:灰綠的體色、粗糙無毛、動作遲緩。然而,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翻轉。四十年來,透過更先進的挖掘技術、更
Thumbnail
在滅絕數千萬年之後,要怎麼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跑得多快?習性為何?兩百年前,恐龍化石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滅絕了6600萬年的古生物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透過現生的爬行動物推測恐龍的樣貌:灰綠的體色、粗糙無毛、動作遲緩。然而,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翻轉。四十年來,透過更先進的挖掘技術、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