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代,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開始研究鳥類起源之謎。達爾文於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幾年後,德國的採石工人劈開一塊石灰岩板,發現裡面有1億5000萬年前的骨骼。牠有類似爬行類的利爪和長尾,羽毛和翅膀卻像鳥類,赫胥黎把牠命名為「始祖鳥」(Archaeopteryx),並發現牠與細顎龍屬(Compsognathus)之類的小型食肉恐龍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度;由於細顎龍也約在同時期登場亮相,赫胥黎因此提出一項激進的想法:鳥類是恐龍的後代。但自理查歐文創立「恐龍」這個字詞以來,大多數人都認定「恐龍=恐怖的蜥蜴=爬蟲類」這樣的論述,往後這項爭議在正反兩端來來回回擺盪了100年。
但近年來,鳥類由恐龍演化而來成了古生物學界的普遍共識。古生物學家Stephen L. Brusatte更是認為,鳥類本身就是恐龍。支持這項說法的證據有:始祖鳥的存在(儘管後來證明,始祖鳥亦非鳥類,而是介於有羽毛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物種)、懷孕恐龍身上擁有與鳥類相同的「髓質骨(medullary bone)」(其主要功用為貯存鈣質,以作為爾後蛋殼的主要原料)、在中國遼寧及其他地方發現了有羽毛的恐龍化石等等、到了2010年代,因為孔子鳥等現代鳥類和鳥型恐龍間的過渡物種也相繼被發現、填補了原本化石材料上的空白,從鳥類基因庫內的分子生物學推斷,也完全確定了「鳥」和「鳥型恐龍」之間的演化關係。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地方是,恐龍到楓打工的便利商店吃關東煮,牠吃的是雞蛋、蘿蔔、蒟蒻。但我們絕不能據此推測,這隻穿越時空到令和的恐龍就是一隻偷蛋龍(Oviraptor)。當初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敘述偷蛋龍時,以為偷蛋龍正在偷竊原角龍的蛋,但根據Philip J. Currie在1996年的研究(編按:見“On the discovery of an oviraptorid skeleton on a nest of eggs at Bayan Mandahu,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996, 33(4): 631-636.),偷蛋龍當下極可能是在保護自己的蛋,而後面研究亦證實了偷蛋龍屬的母恐龍有在巢邊孵蛋的行為,換句話說,偷蛋龍正好相反,是一隻「護蛋龍」。至於恐龍會吃蛋嗎?目前還沒有相關發現。但在《辣妹與恐龍》中,答案是肯定的。
Extinct monsters by Hutchinson, H. N. (Henry Neville)
“On the discovery of an oviraptorid skeleton on a nest of eggs at Bayan Mandahu,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996, 33(4): 631-636.
“How Birds Evolved from Dinosaurs: A remarkable fossil record of the dinosaurs that led to birds reveals how evolution produces entirely new kinds of organisms” Stephen Brusatte. Scientific American Jan.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