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發掘-斑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來向大家介紹演化之聲的新成員,手手蟲,他之後都會向大家分享恐龍的資訊,他也很會畫恐龍圖唷,下面的圖片都是他畫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碎片被發現,和人們逐漸對科學的重視,開始進行更深入的描述和研究,開啟了人們認識恐龍時代的大門...

在1676年,牛津大學教授Robert Plot將一塊可能為斑龍腿骨的化石敘述於《牛津自然史》成為首個正式以科學文獻方式紀錄的,鳥類以外的恐龍。

直到200年前(1824年),更多不同部位的骨骼,包含了一塊下頜化石被發掘,牛津大學地質學教授兼神學家威廉•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與威廉·科尼比爾(William Conybeare)等人一同研究這些化石,認為化石屬於某種巨型蜥蜴,並將其命名為斑龍,原文有著「巨大的蜥蜴」之意,成為了第一種被正式命名的非鳥恐龍,實際上,「恐龍」一詞的出現時間還比斑龍晚呢!

斑龍早期的復原形象,最著名的就是1850年代,由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在水晶宮公園建造的斑龍復原雕像,儘管當時人們對恐龍的認知還僅是冰山一角,而且四足站立的粗曠外型也與現在的復原大相逕庭,但是,當時在復原上已經發現恐龍的四肢是直立,而並非像一般爬行動物四肢的朝向兩側,此外,當時復原的高聳肩膀,來自於另一種恐龍高聳的神經棘,既是可能為鯊齒龍類的比克爾斯棘龍,而這些早期復原的恐龍雕塑也讓當時的世人,第一次窺見了屬於這些遠古巨獸的時代。

而後(1870年),隨著同為斑龍科的美扭椎龍這種中型肉食恐龍的完整化石被發現,人們才認知到,既使是大型肉食恐龍,也可能為雙足直立,於是斑龍的復原才逐漸轉變為我們熟知的模樣...

1850s與現在斑龍的還原差異(手手蟲繪)

1850s與現在斑龍的還原差異(手手蟲繪)


斑龍生存的時代,中侏儸紀的英國地區,是比今日更靠南的亞熱帶氣候,斑龍在當地是最大的肉食動物之一,在早期的復原圖中,常常可以見到斑龍與禽龍搏鬥的場面,但實際上禽龍生存於白堊紀,兩者之間不會直接碰面,而斑龍在牠的時代可能會捕食中小型的蜥腳類與劍龍類恐龍。

斑龍的外型也是很典型的大型肉食恐龍,要說斑龍乃至整個斑龍科,已知外型最大的特點可能也只有那長方形的頭骨形狀,可說是恐龍中的大眾臉,而且由於斑龍的化石至今依然殘缺不全,早期人們也會將許多分類不明的恐龍,直接分進斑龍科裡,讓斑龍科曾當了近百年的「分類垃圾桶」。

儘管外型並不凸出,未知的化石部位也依然不少,但作為最早被人類發現並描述的恐龍之一,斑龍也成為了陪伴人類走過整個恐龍發現史的明星物種,而復原外型的變遷也見證了人類對恐龍的認知,從一開始蠻荒遲鈍的巨型爬蟲類,到現在恆溫靈活、外型個異,甚至部分種類身披毛髮的史前生靈,更甚,直到今日,這些曾被當成已滅絕物種的後代,也在我們身邊,以鳥類之名繼續生存著呢…

作者:手手蟲


以下是手手蟲的臉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補充一下其實手手蟲很早就登場過一次了(在早期我一篇關於梁龍尾巴是否能超音速甩動的文章,那裡面的配圖就是手手蟲畫的白稜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08/06
歡迎 手蟲蟲 !🎉🎉🎉感謝您對斑龍的介紹!好詳盡!!👍👍不知可否請教您其他有關斑龍的小問題?感謝!
甲文人-avatar-img
2024/08/06
介紹得好詳細,雖然我很怕恐龍,但還是留下深刻的印象。謝謝分享!
甲文人 其實啊其實恐龍有很多草食性的喔,比如長脖子長尾巴的雷龍,也比如頭上長著頭冠的副櫛龍,又或者全身鋪滿裝甲的甲龍等另外其實依照恐龍的定義鳥類不只是恐龍的後裔哦,而是真正的貨真價實的恐龍,所以你所喜歡的鸚鵡們其實也是恐龍呢!白稜
縮小版暴龍😂😂
格編⭐桑桑-avatar-img
2024/08/07
歡迎手手蟲....這個繪圖超可愛的耶!演化之桑
格編⭐桑桑 確實🤣水也佑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12會員
305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碎片
Thumbnail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碎片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Thumbnail
白堊紀晚期北半球的勞亞大陸與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在動物組成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北半球的植食動物以鴨嘴龍科與角龍科為代表的鳥臀目為主,頂級掠食者大多是暴龍科,而南半球的植食動物則多為泰坦巨龍類,頂級掠食者以阿貝力龍科與大盜龍科為主。這被認為是因為兩塊大陸徹底分裂形成海洋屏障阻隔了兩側動物的擴散遷徙所形成
Thumbnail
白堊紀晚期北半球的勞亞大陸與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在動物組成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北半球的植食動物以鴨嘴龍科與角龍科為代表的鳥臀目為主,頂級掠食者大多是暴龍科,而南半球的植食動物則多為泰坦巨龍類,頂級掠食者以阿貝力龍科與大盜龍科為主。這被認為是因為兩塊大陸徹底分裂形成海洋屏障阻隔了兩側動物的擴散遷徙所形成
Thumbnail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中生代與恐龍時代劃上等號,但其實在三疊紀中期以前,恐龍在陸地上根本不算優勢物種,恐龍開始嶄露頭角要等到三疊紀晚期,要真正稱霸陸地生態系須等到下面事件發生以後。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Thumbnail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中生代與恐龍時代劃上等號,但其實在三疊紀中期以前,恐龍在陸地上根本不算優勢物種,恐龍開始嶄露頭角要等到三疊紀晚期,要真正稱霸陸地生態系須等到下面事件發生以後。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Thumbnail
什麼!恐龍有毛還是彩色的? 人類學徒在坎特伯里博物館的特展室,望著這些身上披著彩色細羽毛的大傢伙,有種說不出的喜感。 有去過台中科博館看過那隻搖頭擺尾的大恐龍,以及從小看漢聲小百科或者其他兒童科學雜誌的老朋友。一定對於恐龍就是放大版的科摩多巨蜥,個性兇殘,粗皮獠牙利爪,冷血動物的形象深刻烙印在每個
Thumbnail
什麼!恐龍有毛還是彩色的? 人類學徒在坎特伯里博物館的特展室,望著這些身上披著彩色細羽毛的大傢伙,有種說不出的喜感。 有去過台中科博館看過那隻搖頭擺尾的大恐龍,以及從小看漢聲小百科或者其他兒童科學雜誌的老朋友。一定對於恐龍就是放大版的科摩多巨蜥,個性兇殘,粗皮獠牙利爪,冷血動物的形象深刻烙印在每個
Thumbnail
在滅絕數千萬年之後,要怎麼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跑得多快?習性為何?兩百年前,恐龍化石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滅絕了6600萬年的古生物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透過現生的爬行動物推測恐龍的樣貌:灰綠的體色、粗糙無毛、動作遲緩。然而,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翻轉。四十年來,透過更先進的挖掘技術、更
Thumbnail
在滅絕數千萬年之後,要怎麼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跑得多快?習性為何?兩百年前,恐龍化石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滅絕了6600萬年的古生物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透過現生的爬行動物推測恐龍的樣貌:灰綠的體色、粗糙無毛、動作遲緩。然而,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翻轉。四十年來,透過更先進的挖掘技術、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