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演化(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最繁盛的脊椎動物,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在侏羅紀、白堊紀中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長達1億4千萬年之久,並涉足天空和海洋。恐龍常被分為「非鳥恐龍」和「鳥型恐龍」兩類。所有非鳥恐龍、鳥型恐龍中的反鳥亞綱以及扇尾亞綱都在6千6百萬年前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即恐龍大滅絕)中滅絕,僅剩下鳥型恐龍中的今鳥亞綱存活了下來,演化至今的鳥類。

自從1822年,人類在英國的曼徹斯特發現一具恐龍化石——禽龍以來,恐龍的骨架化石因為其構造奇妙、和現存生物差異頗多,就迅速成為了全球博物館的熱門展覽品,世界上第一次世博會的會場倫敦水晶宮內就已經有恐龍化石展出;而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的恐龍展則是在1852年出現的,它被稱為恐龍水晶宮,至今仍作為英國的歷史建築被保留。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恐龍化石被挖掘出來,恐龍這一生物逐漸被地球上的人類所熟知。20世紀前期,歐洲各大殖民帝國,例如英法德義奧俄等,均在自己的首都建立恢弘的博物館,用以擺放巨大的恐龍骨架化石。在20世紀中後期,隨著電影工業在美國好萊塢的興起,恐龍開始去學術化、去高雅化,逐漸變為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日本在二戰後也把恐龍作為怪獸特攝片的直接靈感來源之一,例如《哥吉拉》系列電影。21世紀開始,美國的恐龍小說及改編電影《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系列造成轟動,於1990年代和2010年代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恐龍熱」。恐龍在知名度大增過後,往往也會成為各種書籍、電影、玩具、電子遊戲的常見題材,公共媒體也時常報導關於恐龍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作為未知生物、恐龍復活(儘管目前未能實現)等消息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19世紀早期,一開始發現恐龍化石的時候,牠們被認為是和蜥蜴相近的物種,當時的歐洲科學界也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所以當時歐洲人就把恐龍的拉丁文名稱取為「恐怖的蜥蜴」。進入19世紀的工業革命後期之後發現始祖鳥的化石,牠明明身為鳥類,但骨架的結構卻和身為恐龍的美頜龍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上有羽毛,而美頜龍爪子較大。到了20世紀的1970年代,恐龍被證明是屬於主龍,而非蜥蜴所屬的鱗龍,加上美國西部內陸海道中出土的大量恐龍化石,讓全世界產生了一股研究恐龍的風潮,是為恐龍文藝復興。在1980年代,科學家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與鳥類之間必定存在某種關係,且可能有社會行為,但這個推測在當時缺乏化石證明,所以並未成為共識[19][20]。至1990年代,古生物學家於中國和蒙古陸續發現包含中華龍鳥、尾羽龍、北票龍等有羽毛恐龍的化石證據,證明了恐龍就是現代鳥類的祖先。2000年以後,愈來愈多的「現代鳥類」和「鳥型恐龍」之間的過渡物種在全球各地陸續被發現,填補了原本化石材料上的空白,驗證了之前「恐龍是溫血動物且擁有高智商」的假設,古生物學家也主張恐龍和鳥類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到了2010年代,根據從鳥類基因出發的支序分類學的研究,鳥類從「恐龍的後代」被更進一步證明為是「現代唯一存活的恐龍類群」,在博物館、兒童讀物或電影中的獸腳類恐龍也被更新為有羽毛的形象。

恐龍的起源

恐龍在過去被認為是複系群,包含數個毫不相干的演化支,並非來自於共同的最近祖先,因為身處類似的生態環境中,而個別演化出類似的形態與特徵。自從70年代的恐龍文藝復興以來,恐龍已被認為是單系群,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是個天然演化支。

恐龍與牠們的主龍類祖先在三疊紀中到晚期分開演化,接近2億3000萬年前,大約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後約2000萬年,該次滅絕事件消滅了接近95%的地球生物物種。對於早期恐龍始盜龍發現地層的放射性碳定年法檢驗,證實始盜龍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古生物學家認為始盜龍的外表類似所有恐龍的共同祖先;如果屬實,則顯示最早的恐龍應該是種小型、二足掠食動物。在阿根廷的三疊紀中期地層所發現的原始、類似恐龍的鳥頸類主龍,例如:馬拉鱷龍與兔蜥,也支持這個說法;已出土的化石證據顯示這群動物都為小型、二足掠食動物。

恐龍剛出現時,陸地上有多種不同的動物,例如堅蜥目、勞氏鱷類、鳥鱷科、喙頭龍目等原始主龍形下綱,以及二齒獸下目與犬齒獸亞目等獸孔目動物。這些動物大部分在三疊紀後期的兩次滅絕事件中滅亡。第一次滅絕事件發生於卡尼階與諾利階交接處,許多原始主龍形下綱動物在此事件中滅亡,例如原龍目與喙頭龍目。第二次滅絕事件是三疊紀-侏儸紀滅絕事件,發生於約2億年前,二齒獸類與大部分的早期主龍類滅亡,包含:堅蜥類、鳥鱷科、植龍目、與勞氏鱷類。這群動物滅亡後,鱷形超目、恐龍、哺乳類、翼龍目、有鱗目與烏龜開始佔據陸地的生態系統。

raw-image

數種三疊紀恐龍的化石:艾雷拉龍(大)、始盜龍(小)、以及板龍的頭顱骨(右)

原始恐龍的第一次適應演化發生於三疊紀的卡尼階與諾利階之間,極可能因為當時有許多優勢動物滅亡(因為氣候短暫變得極為潮濕,增加洪水頻率改變陸地生態系)。在傳統的觀念裡,在三疊紀中期,恐龍與當時其他的陸地動物展開長時間的競爭,並取得優勢,但這是不可能的。根據化石紀錄,恐龍沒那麼早出現,且早期恐龍並非穩定的增加、多樣化,而是後來才急驟的大量演化;如果牠們與其他動物有過長時間競爭,應該會在化石紀錄中反映出來。恐龍在卡尼階時的數量非常稀少,僅佔陸地動物群的1~2%。在諾利階後,數個動物群滅亡後,恐龍則佔了陸地動物群的50~90%。恐龍的直立步態過去被視為成功演化的關鍵,但現在已知有數個同時代的動物群也有直立步態,例如:堅蜥目、鳥鱷科、勞氏鱷類、以及數種鱷形超目動物。三疊紀後期是個生物劇變的時代,有許多植物、海生動物興起衰落,三疊紀後期的氣候也有巨大改變。偽鱷類目前僅剩下鱷魚,但在三疊紀晚期,偽鱷類是群非常多樣化的演化支,包含:鳥鱷科、堅蜥目、勞氏鱷類。在這群優勢物種存在下,恐龍存活到侏羅紀,並非生理、競爭上佔有優勢,而是面對滅絕事件的運氣問題。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二疊紀(英語:Permian,符號P)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時間處於石炭紀、三疊紀之間(2.99-2.51億年前)。定義二疊紀的岩石層是比較分明的,但開始、結束的精確年代卻有爭議。其不精確度可達數百萬年。由地質學家莫企遜1841年提出。以往,二疊紀為二分,目前二疊紀使用三分法:烏拉爾世(Cis
石炭紀(英語:Carboniferous,符號C)是地球歷史中的一個地質時代。各種兩棲動物都在這個時代出現及繁演出來,所以又被稱為「兩棲時代」。早在1822年石炭紀在英國就已經被看作是一個地質時代中的紀了。石炭紀的名字來自於石炭紀時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它從3.58億年前(358百萬年前)開始,延
上週提到生物在奧陶紀與志留紀動植物開始出現在陸地,不過主要是以水域附近分布為主,生命要覆蓋至整個陸地要到泥盆紀,以下篇幅分段敘述之。 泥盆紀(英語:Devonian,符號D)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2億年前,結束於3.6億年前。 從古地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泥盆紀主要由南方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志留紀生物群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海洋 筆石是海洋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生物,筆石以單筆石類為主,如單筆石、弓筆石、鋸筆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二疊紀(英語:Permian,符號P)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時間處於石炭紀、三疊紀之間(2.99-2.51億年前)。定義二疊紀的岩石層是比較分明的,但開始、結束的精確年代卻有爭議。其不精確度可達數百萬年。由地質學家莫企遜1841年提出。以往,二疊紀為二分,目前二疊紀使用三分法:烏拉爾世(Cis
石炭紀(英語:Carboniferous,符號C)是地球歷史中的一個地質時代。各種兩棲動物都在這個時代出現及繁演出來,所以又被稱為「兩棲時代」。早在1822年石炭紀在英國就已經被看作是一個地質時代中的紀了。石炭紀的名字來自於石炭紀時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它從3.58億年前(358百萬年前)開始,延
上週提到生物在奧陶紀與志留紀動植物開始出現在陸地,不過主要是以水域附近分布為主,生命要覆蓋至整個陸地要到泥盆紀,以下篇幅分段敘述之。 泥盆紀(英語:Devonian,符號D)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2億年前,結束於3.6億年前。 從古地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泥盆紀主要由南方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志留紀生物群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海洋 筆石是海洋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生物,筆石以單筆石類為主,如單筆石、弓筆石、鋸筆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恐龍時代最後的尾聲,馬斯垂克期的北美大陸,最著名的恐龍在此上演著大自然最壯觀的景象,成群結隊的三角龍在一片片森林之中覓食,而暴龍則跟隨草食恐龍伺機而動。 一頭年輕的暴龍憑藉自己那高於成年暴龍的速度,鎖定眼前不遠的一頭看似是體型略小的三角龍發動襲擊,牠心想,只要趁對方還沒反應過來,或許有以小搏
科學家利用化石糞便分析恐龍飲食與生態適應,揭示其從三疊紀小型生物進化為地球霸主的過程。研究強調恐龍的多樣性、適應性與幸運因素,並為現代生態學提供重要啟示。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碎片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東亞的一屬恐龍,其名下有多達12個有效物種,還有其他數個疑似的物種,擁有的標本超過400具,這讓鸚鵡嘴龍成為了目前非鳥類恐龍當中最具多樣化的屬。 在鸚鵡嘴龍這400多具標本當中,自然有完整的,也有破碎不堪的,而其中 SMF R 4970 就
Thumbnail
呀本來是要寫古生物小百科的,結果一個不小心寫太長,感覺放討論區不太適合,所以就直接拉過來當一般文章啦……不過這個主題應該叫什麼呢?古生物大百科?(誤 鋸刃異齒滄龍(Xenodens calminechari) 滄龍體型巨大似乎是一個既定印象了,尤其侏儸紀系列電影上映更是讓人感受到何謂龐然大物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似鳥龍類是一群特殊的獸腳類恐龍,牠們頭部比例很小,外型有點像長尾巴的鴕鳥,且通常表現出植食性的特徵,而這一群特別恐龍在白堊紀有著很高的多樣性,不過關於牠們早期的演化歷程,我們的了解程度卻不高。 近幾年,隨著化石挖掘工作的展開,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福井的北古層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個體的似鳥龍類化石,在
Thumbnail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恐龍時代最後的尾聲,馬斯垂克期的北美大陸,最著名的恐龍在此上演著大自然最壯觀的景象,成群結隊的三角龍在一片片森林之中覓食,而暴龍則跟隨草食恐龍伺機而動。 一頭年輕的暴龍憑藉自己那高於成年暴龍的速度,鎖定眼前不遠的一頭看似是體型略小的三角龍發動襲擊,牠心想,只要趁對方還沒反應過來,或許有以小搏
科學家利用化石糞便分析恐龍飲食與生態適應,揭示其從三疊紀小型生物進化為地球霸主的過程。研究強調恐龍的多樣性、適應性與幸運因素,並為現代生態學提供重要啟示。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 在英國的各地散落著一種巨獸的化石,牠們體型龐大,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在過去都被人們相傳為巨人、大象,或是神話裡怪獸的骨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碎片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東亞的一屬恐龍,其名下有多達12個有效物種,還有其他數個疑似的物種,擁有的標本超過400具,這讓鸚鵡嘴龍成為了目前非鳥類恐龍當中最具多樣化的屬。 在鸚鵡嘴龍這400多具標本當中,自然有完整的,也有破碎不堪的,而其中 SMF R 4970 就
Thumbnail
呀本來是要寫古生物小百科的,結果一個不小心寫太長,感覺放討論區不太適合,所以就直接拉過來當一般文章啦……不過這個主題應該叫什麼呢?古生物大百科?(誤 鋸刃異齒滄龍(Xenodens calminechari) 滄龍體型巨大似乎是一個既定印象了,尤其侏儸紀系列電影上映更是讓人感受到何謂龐然大物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似鳥龍類是一群特殊的獸腳類恐龍,牠們頭部比例很小,外型有點像長尾巴的鴕鳥,且通常表現出植食性的特徵,而這一群特別恐龍在白堊紀有著很高的多樣性,不過關於牠們早期的演化歷程,我們的了解程度卻不高。 近幾年,隨著化石挖掘工作的展開,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福井的北古層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個體的似鳥龍類化石,在
Thumbnail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