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之爭:當世界上最大的獨裁國家遇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自1967年中印戰爭以來,最嚴重的邊界衝突。」

圖片來源:Diptendu Dutta/AFP/Getty Images
在6月15日晚上,中、印軍隊在雙方仍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界發生了嚴重的暴力衝突,至少造成印度20名軍官死亡以及110人輕重傷。
事件過後,印度媒體在國內大肆報導,民間迅速掀起反中浪潮,即便疫情在印度仍無法受到有效的控制,依然有不少群眾走上街頭抗議,並且燒毀中國國旗以及習近平肖像。
政治領袖呼籲人民將家中的中國製商品燒毀,以表達對於中國的厭惡,更有印度軟體開發商在Google Play Store上架可以「一鍵移除中國APP」的手機程式。
此程式迅速突破五百萬次下載,並且受到寶萊塢演員推廣,但不久就因違反 Google Play Store 政策規範,遭到下架。
中印衝突在印度國內成為焦點話題,然而中國境內除了幾則譴責印方的聲明之外,官方對此並未透露出太多訊息。即便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也並未公開事件中中方的傷亡人數。
不少學者評估,中方之所以不願透露太多消息是擔心會燃起中、印雙方更高昂的民族主義。如果死傷數字低於印方,那麼印方民間的反中情緒將更難以控制;如果死傷高於印方,反而將在國內引起更大的排印情緒。因此,中國政府選擇以冷處理的方式來緩和兩國人民之間的憎恨。

「我想要跟全國保證,我們軍人的犧牲,不會白費。」

-印度總理莫迪
圖片來源: Express photo/Partha Paul
儘管當地地勢險峻且人煙稀少,中印雙方近年來皆積極的在兩國邊界修築道路、機場等基礎建設來增加駐軍人數。
在國內不斷高漲的反中情緒下,印度總理莫迪已授權印度陸軍可以採取自由行動對抗中國解放軍,並且派遣大批軍隊前往邊界。
有專家擔心僵持不下的中印兩國,恐會打破雙方「不得在實際控制線兩公里內開火」的協定。莫迪的發言,無疑是對國內高漲的仇恨情緒火上加油。
實際上,莫迪過去曾多次被批評為「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為了拉攏國內信奉印度教的多數人口,莫迪在任內不但多次無視教徒對於穆斯林的打壓,更在《公民法》中禁止穆斯林難民申請印度籍,甚至暴力鎮壓喀什米爾地區的伊斯蘭教徒。
反觀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至目前為止尚未對此紛爭發表任何言論,擔心會引起國內愛國人士的「激進行為」。
回溯2012的中日釣魚台爭議以及2016的中韓薩德導彈事件,皆在中國官方媒體的大肆渲染下,造成了嚴重的排日、排韓抗議。
極端的愛國分子在路上隨意攻擊日、韓企業,燒毀日、韓商品,造成無辜市民的人身以及財產受到傷害,甚至導致外資企業的出走潮。特別是現今全球經濟萎縮以及疫情的影響,中國政府更不願看到憤怒的人民擠在大街上嚇跑外資。
而同樣在中印邊界上的其他國家又是如何看待兩國的衝突呢?

「中巴是鐵桿朋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
圖片來源:新華社
大多數的邊界國家在此事件中都傾向支持中國,但多基於政治以及歷史上的考量。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帶一路如何為中國爭取到話語權,一方面也能看到大國心態作祟的印度在外交上的莽撞表現。

巴基斯坦

以穆斯林為主要人口的巴基斯坦,長期與印度政府衝突不斷。2019年,兩國又因為領土爭議導致雙邊外交關係級別降低、貿易中斷,巴國人民早就對於印度非常的不信任。
反觀與中國的關係,中巴長期交好並以兄弟國互稱。近年,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下,中國大陸與巴基斯坦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的大型工程計劃,以互相投資的方式將兩國利益緊綁在一起。
特別是疫情在中國剛爆發時,大部分國家都撤離了在中國的留學生和官員,只有巴國相信中國政府能夠妥善的照顧當地的巴裔官員以及2萬8千位留學生,而沒有宣布撤離。
此外,巴國也在疫情初期向中國捐助了口罩、防護衣等醫療資源。在巴國因醫療能量不足無法治療病人時,中國也向巴國提供了醫療協助。

尼泊爾

在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後,印度政府因為不滿尼國新頒布的憲法不利於當地的印裔社群,對尼國進行長達5周的貨物禁運。
由於尼泊爾位於內陸,石油、天然氣和民生基本物資幾乎全數仰賴印度陸路進口,禁運造成災後當地物資嚴重缺乏。
漸漸的,居民的恐慌以及厭惡演化為對於印度的國族仇視。
因此,中國開始積極與當地政府合作,新建尼泊爾與西藏間的連結道路,並且協助尼泊爾進口民生物資和燃料,大量的中國資金也開始流入尼泊爾。
在此次事件後,尼泊爾便傾向支持中國政府,甚至在中印衝突後不久,把印度控制的3個爭議地區劃入尼泊爾地圖,引起印度政府的強烈抗議。

結論

到目前為止,中印這兩個核武大國,在國際舞臺上都扮演著強硬的角色,誰也不想被外界認為是弱者,雙方之間的關係恐會持續僵持。
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兩國也沒有太大的心力擴大紛爭,加上中美正在打貿易戰,中方當然不希望印度被美國拉攏與其對抗,而對於印度來說,中國是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得罪了也沒有好下場。
新聞來源:
avatar-img
7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狗狗觀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北韓將阻斷兩韓間的通信熱線,並且以敵對角色看待南韓。」   兩韓關係再次降至冰點,原因為南韓的脫北者團體在邊境用大型氣球向北韓傳送印有「批評金正恩言論」的傳單、手冊等宣傳物,加上南韓政府消極的處理態度,立即引來了金與正的不滿。
「舉起人民的法槌,捶倒資本主義的高牆。」 -台北暴徒 等等,你真的知道資本主義的問題出在哪嗎?  除了舉起右手之外,今天就讓狗狗告訴你問題到底出在哪,讓你下次在朋友面前除了白癡般的傻笑,還能說出其中的道理來。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喬治·佛洛伊 (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以膝蓋壓頸致死,導致長年的種族分歧問題,再次浮出檯面。全國超過140個城市發起抗議,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暴戾分子趁亂搶砸燒,導致各地方政府實施宵禁,有21個州調派了國民兵以防止騷動再度發生。
近期,各國為了減緩生產停頓帶來的經濟衝擊,陸續鬆綁限制、封城令,盡可能恢復封城前的產能。然而,在非洲的獨裁者們卻並不樂見。 對於他們來說,因疫情所需要的禁足令,正好給了他們最好的理由來鞏固自己的權利。同時,強人總統的無知、荒謬政策也將使的疫情快速地擴散。
湄公河發源於西藏山區,中間流經雲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最後從越南流入南海,全長近4200公里,有超過6600萬人的生計仰賴於湄公河,也因此有了「母親河」的美稱。 然而各國大興水壩,導致過去依賴湄公河生存的物種以及人民面臨到了嚴酷的挑戰。
  「目前超過90%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比以前更團結了",而在疫情爆發之前只有63%」 當國家面臨自然災害、傳染病、恐攻等,會使人心惶惶的危機時,國民似乎會變得更加團結,而國家領袖的滿意度也將水漲船高。 此時也正是最有可能發生國家濫權的時候。
「北韓將阻斷兩韓間的通信熱線,並且以敵對角色看待南韓。」   兩韓關係再次降至冰點,原因為南韓的脫北者團體在邊境用大型氣球向北韓傳送印有「批評金正恩言論」的傳單、手冊等宣傳物,加上南韓政府消極的處理態度,立即引來了金與正的不滿。
「舉起人民的法槌,捶倒資本主義的高牆。」 -台北暴徒 等等,你真的知道資本主義的問題出在哪嗎?  除了舉起右手之外,今天就讓狗狗告訴你問題到底出在哪,讓你下次在朋友面前除了白癡般的傻笑,還能說出其中的道理來。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喬治·佛洛伊 (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以膝蓋壓頸致死,導致長年的種族分歧問題,再次浮出檯面。全國超過140個城市發起抗議,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暴戾分子趁亂搶砸燒,導致各地方政府實施宵禁,有21個州調派了國民兵以防止騷動再度發生。
近期,各國為了減緩生產停頓帶來的經濟衝擊,陸續鬆綁限制、封城令,盡可能恢復封城前的產能。然而,在非洲的獨裁者們卻並不樂見。 對於他們來說,因疫情所需要的禁足令,正好給了他們最好的理由來鞏固自己的權利。同時,強人總統的無知、荒謬政策也將使的疫情快速地擴散。
湄公河發源於西藏山區,中間流經雲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最後從越南流入南海,全長近4200公里,有超過6600萬人的生計仰賴於湄公河,也因此有了「母親河」的美稱。 然而各國大興水壩,導致過去依賴湄公河生存的物種以及人民面臨到了嚴酷的挑戰。
  「目前超過90%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比以前更團結了",而在疫情爆發之前只有63%」 當國家面臨自然災害、傳染病、恐攻等,會使人心惶惶的危機時,國民似乎會變得更加團結,而國家領袖的滿意度也將水漲船高。 此時也正是最有可能發生國家濫權的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此次在俄羅斯主辦的金磚鋒會裡,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場邊會議,令人意外地達成了共識,同意化解印、中兩國的邊界對峙。在協議達成後,人造衛星所拍攝的影像,已確認印度與中國的士兵,正從對峙地點的哨所向後方撤退。雖然目前雙方的協議細節仍不清楚,兩國都未正式公布內容,但合理推測.....
Thumbnail
  無聊點開的政治片,本片是以勝利者(印度)的視角講述印度於2019年廢除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可以想成印度版的廢掉一國兩制)所發生的政治鬥爭打恐片。   撇開其政治立場,當成印度反恐片來說其實挺有趣的,雖然槍戰的部分感覺不夠爽,但文戲方面最後議會的雙方辯駁我覺得還挺好看的。當然本片也免不了來一
Thumbnail
以色列黎巴嫩邊境衝突升溫。約旦河西岸釀500死。 美派賀錦麗餐與烏克蘭和平峰會,中(目前)不參加。 南韓尹錫悅終止兩韓軍事(和平)協議。 拜登喊要以武力護台。 BJ:大國的態度才是關鍵啦,下一場戰事也可能隨時爆發。 天佑人類。 --- 印度總理莫迪勝選。持續高溫熱死數百人。 BJ:過
2024年4月21日,馬爾地夫將舉行第二十屆人民議會選舉,該選舉原定於3月17日舉行,但在反對黨聯盟的壓力下,總統穆伊祖同意因齋月期間投票率低為由推遲選舉。自2023年11月穆伊祖上任以來,要求部署在馬爾地夫的印度軍隊撤離。他還表示願意與中國強化合作,引發了印度的強烈不滿。 目前,馬爾地夫議會
印度,這個擁有全球最龐大人口的民主國家,其選舉制度龐大而複雜。超過9.69億的18歲以上公民有著權利去選出543位下議院議員,並在105萬個投票站以及550萬台電子投票機上行使他們的選舉權利。投票過程總共動員了約1500萬的投票工作人員,持續了從4月19日到6月1日的七個梯次,而計票工作在6月4日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此次在俄羅斯主辦的金磚鋒會裡,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場邊會議,令人意外地達成了共識,同意化解印、中兩國的邊界對峙。在協議達成後,人造衛星所拍攝的影像,已確認印度與中國的士兵,正從對峙地點的哨所向後方撤退。雖然目前雙方的協議細節仍不清楚,兩國都未正式公布內容,但合理推測.....
Thumbnail
  無聊點開的政治片,本片是以勝利者(印度)的視角講述印度於2019年廢除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可以想成印度版的廢掉一國兩制)所發生的政治鬥爭打恐片。   撇開其政治立場,當成印度反恐片來說其實挺有趣的,雖然槍戰的部分感覺不夠爽,但文戲方面最後議會的雙方辯駁我覺得還挺好看的。當然本片也免不了來一
Thumbnail
以色列黎巴嫩邊境衝突升溫。約旦河西岸釀500死。 美派賀錦麗餐與烏克蘭和平峰會,中(目前)不參加。 南韓尹錫悅終止兩韓軍事(和平)協議。 拜登喊要以武力護台。 BJ:大國的態度才是關鍵啦,下一場戰事也可能隨時爆發。 天佑人類。 --- 印度總理莫迪勝選。持續高溫熱死數百人。 BJ:過
2024年4月21日,馬爾地夫將舉行第二十屆人民議會選舉,該選舉原定於3月17日舉行,但在反對黨聯盟的壓力下,總統穆伊祖同意因齋月期間投票率低為由推遲選舉。自2023年11月穆伊祖上任以來,要求部署在馬爾地夫的印度軍隊撤離。他還表示願意與中國強化合作,引發了印度的強烈不滿。 目前,馬爾地夫議會
印度,這個擁有全球最龐大人口的民主國家,其選舉制度龐大而複雜。超過9.69億的18歲以上公民有著權利去選出543位下議院議員,並在105萬個投票站以及550萬台電子投票機上行使他們的選舉權利。投票過程總共動員了約1500萬的投票工作人員,持續了從4月19日到6月1日的七個梯次,而計票工作在6月4日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