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總報酬投資法|1871-2015年應用情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提領比率要多少?傳統的【4%法則】夠嗎?
💥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主要是利用投資組合的資本利得與配息的累積,當生活需要用錢時,便可以從中變賣提領來支應,此財務規劃方式在國外已經普遍被採用,與台灣目前存股跟買0056領股息的方法天差地遠,而且這種方法竟然還可以出書,還一堆粉絲...,真的非常可笑,可見目前台灣在這方面的知識落後!
💥自從William Bengen (1994、1996、1997、2001)與Trinity Study (1998、2011)的研究相繼發表後,在國外採「資產配置」的退休金投資組合,已經被財務顧問與學術界廣泛應用,主要的提領方式為每年或每月進行提領,大致上分成兩種模式:
(1)動態提領策略(Variable Spending Strategies)
👉🏻像是先鋒集團的【Vanguard's dynamic approach】
Vanguard's dynamic approach example
👉🏻The Jonathan Guyton and William Klinger Rule
👉🏻Kitces Ratcheting Rule
👉🏻Zolt's Glide Path Spending Rule
(關於動態提領策略將來再另外進行介紹,有些我也還在研究中XD)
(2)通膨調整的固定提領策略(Constant Inflation-adjusted Spending)
👉🏻像是【4%法則】:
4%法則的現實應用
這個4% ,代表我們的退休之後 每年要從原始退休金裡面領出來花的一個比例。
直接舉個例子最好懂,小君跟他的家人退休後每年需要80萬的支出。
所以要的存的退休金*每年要領出來花的比例4%,要等於80萬才夠。
我們反推,用80萬除以4%,也就是乘以25,就算出我們要存的退休金就是2000萬。
所以你唯一要思考的地方就是:退休後我每年的支出要多少(記得考慮通膨)。
想出來之後把它乘以25就搞定了,這就是你要存的退休金!
4%法則運作原理(未考慮Sequence Risk)
💥關於【4%法則】如何應用到生活?與考慮Sequence Risk後的情況,請參考下方製作的動畫講解
⭐(3)用年金、自組TIPS債券梯、反向抵押貸款...等金融商品,另外再搭配上述兩種方法,彈性調整
——————————————————————————————————

🔥【4%法則】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1994年,財務顧問界的傳奇性人物William Bengen,做了一個很神奇的研究,他利用S&P500指數搭配美國中期公債組成的退休金,來測試在1926-1992年的歷史期間裡,到底需要幾%的提領率,才可以讓退休金一輩子都花不完。
結果發現在適當的債券配置比例下,像是1:1股債比,最衰最差的情況下,每年領4%來花不超過,退休金在退休後的30年內都永遠花不完!
而且作者的測試期間是經過好幾次股市大跌的喔,像是退休後馬上遇到1930年的經濟大恐慌,或是1970年代的股災,在這樣的壓力測試之下,Bengen表示能讓夠退休金在30年內永遠花不完,而且還有剩的錢可以給你的孫子買車子,給你的曾孫子買奶粉,怎麼做到?很簡單,條件就是退休後每年可以根據通貨膨脹調整,拿出4%的錢來花,不要超過都沒事,所以4%也被稱作安全提領率(Safe withdraw rate)
William Bengen的研究結果
⭐之後Bengen的研究在1998年,被一篇由Trinity university三位教授共同發表的《Retirement Savings Choosing a Withdrawal Rate That Is Sustainable》進一步作推廣,其實這才是4%法則最出名的研究。
Trinity Study 同樣使用S&P500當作股票部位,不同的地方是,債券部位採用風險更高的高評等長期公司債。
結果在1926~1995年的歷史期間內,採用適當的債券配置比例,像是1:1股債比的退休金投資組合,提領4%的成功率還是有95% 。
那個5%到底是什麼情況啊?好問題,這就是前面提到的Sequence Risk,剛好在1965~1966年退休的人,如果用4%法則做退休規劃,撐不過30年就會破產!
Trinity university的研究結果
💥更多關於William Bengen 與Trinity Study的研究解說,請參考我下列製作的動畫講解
⭐隨著醫療科學的進步,在將來退休後是很有可能活超過30年的,這個情況也叫做長壽風險(Longevity Risk),沒有人能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所以下列研究把退休期間從30年擴充到60年,此時最安全的提領率會是多少呢?
另外再加上FIRE運動(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族)的影響,我們也要把許多2、30歲就提早退休的人納入考量!
根據2017年《Safe Withdrawal Rates: A Guide for Early Retirees》的研究,有一個方法可以處理長壽風險,就是拉高退休後的股票部位!
這篇研究的方法跟上述Bengen和Trinity Study一樣,不同的地方是,資料期間擴充到1871~2015年,另外還有考慮0.05%的手續費,更符合現實的情況!
不同股票比重下的提領成功率
圖片來源:EarlyRetirementNow by Dr. ERN , Ph.D. in economics.
💦下列進行「看圖說故事」
💧對「傳統」60多歲退休的人士,這次研究的結果跟Trinity Study相符合。在退休後的30年內,採4%的提領率加上至少50%的股票部位算是相當安全的
💧越早「提早退休」的話,提領的成功率也會明顯跟著下降。
💧若想在30歲提早退休3.5%的提領率搭配50-75%的股票部位成功率高至9成以上
💧不管是要「傳統」退休還是「提早」退休,最安全的區域,建議為3.5%的提領率加上50-75%的股票部位
💧對於越想要「提早」退休的人,股票部位的占比越是重要。舉例來說,1:1的股債比在30年的退休期間內,提領4%的成功率有95%,但延伸到60年的退休期間,成功率降至65%,失敗機率變高到7倍!
💧5%的提領率,不管對於「傳統」退休或「提早」退休人士,基本上都有很高的危險性
💧對於「傳統」退休人士,想要股票部位低於50%,意味投資組合波動度較低,採取3.5%的提領率會比較好。🔥低波動與提領率之間看似有種「取捨」關係!
⭐就結果來看,對「提早」退休的人來說,「股票部位」的占比變得很重要。但個人覺得,研究終歸研究,回到現實,更高的股票部位可能會讓你退休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股市一跌、心裡一慌,什麼研究、理論都拋到九霄雲外了!最怕的就是心裡一亂做錯投資決策,反而結果更慘,提早退休變成提早破產!
⭐但股票比例高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再提升的效益是很差的,甚至有負向效果。因為股票的高度波動性,運氣不好,如果剛退休就遇到連續幾年的低檔,退休金初期就大幅貶值,整體複利效果也會跟著大降。
🔥讓4%法則的成功率達到最高的方法:
(1)股市如果在預計退休前幾年跌太多,還沒恢復的話,可以稍微延後一陣子再退休 補一補退休金,而且就算股市一年內漲很多,還是先領4%就好,讓剩下的退休金繼續成長。
(2)或者可以根據投資績效跟股市表現調整提領率,簡單說,就是市場表現好就領得多,市場表現差就領得少。
(3)然後退休後股票部位也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建議可以從1:1的股債比當作起點,再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調整,股債轉換建議可以在退休前5~10年慢慢進行
(4)也可以搭配更多種相關性不高的資產來降低波動,像是小型股、價值股、REITS與黃金等等...。
(5)最後盡量先用現金和固定收入當作生活費,像是租金與副業收入等等…,不夠的話再從投資組合裡賣掉來用。
但就算有這些方法我還是會怕怕XD
(6)那這樣就真的要降低提領率了,像是3.5%、3%,同時也要重新算過退休金的數字!
(7)另外上面的研究都沒有考慮投資成本,所以請讓費用降到最低,小小1%的費用就很有可能讓提領率下降1%!
下篇文章會介紹在全球股債市場下的固定提領策略應用情形!
如果你喜歡,請幫我分享、追蹤粉絲頁IG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免費註冊一個帳號幫我按「Like」5 下鼓勵我。

點我成為讚賞公民 鼓勵創作

avatar-img
1.9K會員
87內容數
【ETF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退休需要多少資產時,常聽到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退休時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之後每年提領金額就隨著通膨調整,但當初在1994年提出4%法則的威廉班根,是回測美股搭配美債的投資組合,搭配美國的通膨率,如果回到台灣市場的話結
Thumbnail
從資產組合中有效提領資金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長期的財務穩定和資產的持續增值。以下是一些有效提領的方法和策略: 一、設定提領目標 每年需要提領多少資金來滿足生活需求。例如:每月生活花費為10萬元。 確保這個數額在你的資產組合的收益範圍內,以避免資產快速縮水。例如:4%提領法則。 二、資產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退休時,通常都會採用4%法則,也就是當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但如果深入了解4%法則的話,會發現根據4%法則來決定要達到退休的資產可能會過度樂觀。 首先4%法則是由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他回測了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財務自由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一般來說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指被動收入等於所需的花費,而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達到財務自由呢?一般建議就是所謂的4%法則,就是每年的生活開銷等於資產的4%時,或是資產等於年開銷的25倍,例如每年的生活費是40萬元,那麼你就必須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從數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指數化投資的人,目的除了讓資產對抗通膨外,還有就是要能提供退休後的生活開銷,但是退休後每年要從資產中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發生錢花光,人卻還在的狀況呢? 目前比較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所謂的4%提領法則,最早是由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在1994年的研究提出,他設定投資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退休、財富自由對每個人而言,所需金額各有不同,但可依據4%法則來計算。除了儲蓄外,「開源」和「節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此外,保險規劃也應被重視。提領退休金時,需考慮通膨因素,以維持生活品質。並在市場波動時調整生活支出,以確保退休生活品質。
在退休的方程式裡,我們要注意的2 個數學,一個是72法則,另一個是4%提領率。 (一) 72法則 所謂72法則是指,如果你投資了一個商品,假設是 100萬,每年有6%的報酬率 (稱為年化報酬率),而且每年這6%的獲利你繼續投入,那麼在 72 / 6 = 12 (年) 後,你的投資會從100萬變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每個人的財務目標都不同,有的人希望存到買房的頭期款,有的人希望存到小孩的學費,而有些人則是希望存到退休後的生活費,但大多數人沒有去計算需要多久時間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訂定自己的財務計畫。 如果是由資本利得的投資組合作為生活費,一般會依照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每年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退休需要多少資產時,常聽到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退休時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之後每年提領金額就隨著通膨調整,但當初在1994年提出4%法則的威廉班根,是回測美股搭配美債的投資組合,搭配美國的通膨率,如果回到台灣市場的話結
Thumbnail
從資產組合中有效提領資金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長期的財務穩定和資產的持續增值。以下是一些有效提領的方法和策略: 一、設定提領目標 每年需要提領多少資金來滿足生活需求。例如:每月生活花費為10萬元。 確保這個數額在你的資產組合的收益範圍內,以避免資產快速縮水。例如:4%提領法則。 二、資產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許多人在評估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退休時,通常都會採用4%法則,也就是當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但如果深入了解4%法則的話,會發現根據4%法則來決定要達到退休的資產可能會過度樂觀。 首先4%法則是由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他回測了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財務自由是不少人追求的目標,一般來說要達到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指被動收入等於所需的花費,而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達到財務自由呢?一般建議就是所謂的4%法則,就是每年的生活開銷等於資產的4%時,或是資產等於年開銷的25倍,例如每年的生活費是40萬元,那麼你就必須擁有1000萬元的資產,從數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選擇投資指數化投資的人,目的除了讓資產對抗通膨外,還有就是要能提供退休後的生活開銷,但是退休後每年要從資產中提領多少作為生活費,才不會發生錢花光,人卻還在的狀況呢? 目前比較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所謂的4%提領法則,最早是由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在1994年的研究提出,他設定投資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退休、財富自由對每個人而言,所需金額各有不同,但可依據4%法則來計算。除了儲蓄外,「開源」和「節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此外,保險規劃也應被重視。提領退休金時,需考慮通膨因素,以維持生活品質。並在市場波動時調整生活支出,以確保退休生活品質。
在退休的方程式裡,我們要注意的2 個數學,一個是72法則,另一個是4%提領率。 (一) 72法則 所謂72法則是指,如果你投資了一個商品,假設是 100萬,每年有6%的報酬率 (稱為年化報酬率),而且每年這6%的獲利你繼續投入,那麼在 72 / 6 = 12 (年) 後,你的投資會從100萬變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每個人的財務目標都不同,有的人希望存到買房的頭期款,有的人希望存到小孩的學費,而有些人則是希望存到退休後的生活費,但大多數人沒有去計算需要多久時間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訂定自己的財務計畫。 如果是由資本利得的投資組合作為生活費,一般會依照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每年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