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兩黨互相杯葛,反而阻礙台美關係

本文同步發表於吳嘉隆的VIP論壇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專題,訂閱不同專題將可進一步閱讀不同的付費內容。
台灣與美國加強關係,我相信各政黨應該都會贊成的,執政黨與在野黨不同調,問題也許出在搶功勞。
執政與在野兩黨互相杯葛理所當然,卻可能阻礙關鍵政策發展。 (Credit:林高志,CC BY-SA 4.0)
執政與在野兩黨互相杯葛理所當然,卻可能阻礙關鍵政策發展。 (Credit:林高志,CC BY-SA 4.0
(1)國民黨執政時,在野的民進黨對一些政策會杯葛,骨子裡是怕國民黨得分。同樣的,民進黨執政時,在野的國民黨也會杯葛一些政策,骨子裡也是怕民進黨得分。
其實在野黨的抗爭,是在阻止執政黨輕鬆享受「執政者的優勢」。你想也知道,執政黨肯定會有一些優勢:例如如果他推減稅或基礎建設投資,自然會得分。因此,在野黨就會想辦法挑毛病,或者加一些項目進去,讓它過關,這樣在野黨自己也可以得分。
就像馬英九時期發的消費券一樣,那是執政者的優勢,而當時的民進黨也加以批評。現在民進黨執政了,其實應該也來享用執政者的優勢,但是民進黨現在卻不好意思直接發消費券,而是要設計一點產品區隔,改成發三倍券。

批評公共政策的策略,兩黨還在摸索

(2)現在議題換成美豬、美牛的進口。民進黨當初堅決反對,現在卻說可以,其實並不是時空背景不同,這麼簡單的因素,而是在民主化過程中,在野黨時空交換成執政黨的經驗不多,所以對公共政策什麼時候批評,什麼時候可以有條件支持,兩大政黨都還在摸索。
何時該批評執政黨的政策,才不會傷到未來可能執政的自己,兩黨都還在摸索。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以後才發現到這個問題:也就是國民黨執政黨時,他的政策也不見得都不對。你當下反對,將來換你執政時還是要去推動,到時候就會尷尬了。
所以,現在國民黨就不要再犯這個錯誤,不要說什麼政策都要先反對了再說。因為下一次輪到你當執政黨的時候,說不定你也覺得應該去推動。所以現在與其反對,還不如加上一些條件讓它通過。這樣既有把關也有得分,更足以對你的支持者有所交代。就國家整體利益來講,在野黨也不至於一心只想杯葛而耽誤了大事。
(3)關於這一點,我可以再舉一個小例子讓大家體會:兩岸的通航不是在馬英九時代才開通的,而是在陳水扁時代。兩岸通航雖然是國民黨的主張,但是陳水扁執政以後卻把它實現了,這是事實,也是民進黨的得分。當然了,民進黨政府去談出來的兩岸通航協議,也是台灣的得分。那時一些獨派人士會說:「如果兩岸一定要通航的話,那我們寧可相信我們的人阿扁政府去談出來的協議。」
在台灣,你也知道,統派的政策由統派去推動,獨派一定杯葛到底,獨派的政策由獨派去推動,統派一定杯葛到底。然而這樣子下去,丟分的終究是台灣。
也就是說,在台灣,統派支持的政策最好讓獨派去推動,獨派支持的政策最好讓統派去推動,這樣子「人格分裂」反而可以讓台灣順利向前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