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少年的你》/我殺了霸凌我的人,平安快樂長大真的是件容易的事嗎?

以(校園)霸凌為主軸的電影(故事)應該是永恆不會消失的題材,但在華語電影裡要拍到變成一椿命案肯定不是那麼受歡迎。在台灣校園裡要說誰因為被霸凌被弄死在廁所,通常只會凝視「被害者」並且檢討被害者應該要做卻沒有做的事:要反抗、要通報、要學會保護自己、要學習社交、要合群、要融入那小小的社會體制裡……
《少年的你》改編自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就不談論抄襲事件了。)在故事的中後端放進「被害者的逆襲」,演變成一場被害者成為加害者的劇碼,好像關於「霸凌」這件事,從來只能以暴制暴去解決,如果不想隱忍就只能反擊回去,但不反擊就真的沒有一丁點方法可以阻止那樣沒有節制的「玩笑」「捉弄」「就好玩嘛」的行為嗎?
後來我挺喜歡校園霸凌的故事被描述得越暴力越黑暗越好,好像只有這樣才會有人開始真的會去思考「去學校真的有那麼黑暗嗎?」「學生真的有那麼不單純嗎?」「群體意識真的能讓人為之瘋狂地向它靠攏而沒有任何一點正義嗎?」但往往這樣的「真實」都不討人喜,只有走進了故事,某些現實上「不敢想像」的情節在眼前上演,才能稍稍從遮閉雙眼的指縫間瞄一眼無法直視的人性!
《少年的你》將那些隱於校園間的事件很赤裸地搬了出來,沒有收斂勾勒著人性醜陋的邪惡。你始終不清楚為什麼這些「只要把書讀好就好」的孩子,究竟為什麼要一再地針對不同的人宣洩他們/她們無處可去的情緒?是因為害怕被冷落?害怕失去被愛的可能?或者是無法從只有課本的漫長校園時光中找到能夠安放自己躁動的靈魂?
像這樣的故事也多半沒有太多探究這些霸凌別人的孩子內心究竟失去了什麼?大概連美國影集《漢娜的遺言》四季也未曾真正的去挖掘這背後的人性到底摻和了哪些無法言說的意志。多半還是圍繞在「不被關愛」「需要陪伴」「害怕孤立」「渴望溫暖」這些主題裡打轉……要使霸凌事件的加害者清楚說出自己內在真正的感受,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青少年嘛連自己是什麼都還沒有那麼清楚,就別說面對自己的情緒了!
是啊!就是「青少年」。只要遇到這樣的事件,所有的青少年都有被原諒的機會,而那些選擇死亡的或是被殺害的青少年,卻永遠得不到被擁抱的溫暖。「死亡」像是可以解決所有的事(自殺的、殺害的)而且多半「真的可以」終止這些被霸凌的惡夢。
那句陳念一直掛在嘴上的「我只想好好讀書」在經歷蝴小蝶的自殺、母親被追債、她被毆打拍下不堪的影片……成為極為艱難的夢想。
這部電影還是有著跟紫金陳《壞小孩》改編後的《隱秘的角落》一樣的安排,那幾個看似溫暖的大人,都想要成為在這些黑暗中的燈光。只是,那太像是後來長成大人以後的我們,對逝去的一切有著不可以再失去誰的呼喊!就像最後的溫暖結局,我們都希望每一個少年都能「好好的」走向成年!
「平安快樂長大真的是件容易的事嗎?」少年的你如果曾經幻想過未來是什麼樣的遊樂園,有沒有一刻是誰向你伸出了那雙擁抱的手,擁抱你所有的無助徬徨、恐懼焦慮,好讓你不會是那個加害者也不會是被害者,存在於你的少年?
《少年的你》Better Days/2019 導演:曾國祥 編劇:林詠琛、李媛、許伊萌 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玖月晞 演員:宋冬雨、易烊千璽
(英文應該改成Bad Day吧!!!傷心的電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