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旅行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浪漫,從2018年我們揹著7公斤的行李出發之後,帶著興奮、期待的心情上路了,身處在不說中文的地方完全讓人超級興奮。跟不喜歡的工作說再見,離開討厭的社會框架,現在的自己,好、自、由。
然而,兩個月之後,疲乏感如影隨行跟著我們。
旅行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不斷的用couchsurfing和搭便車的方式移動,只要抓到空閒時間、就是打開couchsurfing的App,不斷瀏覽各城市沙發主的資料。搭便車也是個非常消耗精神的事,在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能不能順利抵達的那種不確定性,壓力常常搞得我們邊搭便車邊鬥嘴。到了沙發主家之後,還得提起精神跟沙發主聊天,所以我們利用自己獨自出門的時侯,坐在公園或是百貨公司的椅子上發呆。
旅行第二個月,位在波蘭華沙,我們開始倦怠了,每兩、三天就換到下個城市,好像只是為了移動而移動,在一個地方沒有太深刻的連結,只是蜻蜓點水從A跳B再跳到C。直到克羅埃西亞,雖然持續感受到刺激,但已經沒辦法再繼續移動,只想好好待在某個地方不動,真的無法在繼續下去了。
只想找個地方放空、什麼都不想……
訂了Airbnb,錢給他花下去,決定好好休息一個禮拜。
我們選在Bosnia的首都Sarajevo休息,好好放鬆一下子,不用跟沙發主報備行程或是強迫自己去聊天。這樣的假期總共7天,我們只去了城市晃兩天,其他時間都在房間裡看YouTube、煮飯,完全不想出門,住在這樣的房子好舒服,離開之前我們非常不捨,真的是個很棒的房間。然後我們開始用workaway打工換宿,在山上砍柴、放空,過了一個禮拜沒水沒電沒wifi無聊的山上生活後,我們又繼續移動。
在Sarajevo和山上打工換宿讓我們體驗到定居的舒適,但我們的裝滿旅行熱情的電池還是沒被充滿,接下來的仍然是不斷消耗。
一直到馬其頓,我們找到一間hostel讓我們打工換宿,才完整的待在一個地方一個月,好好放鬆,不需要再計畫要去哪裡,也深深的體會到之前在土耳其遇到的Philip說的:「只休息兩個禮拜完全不夠,應該休息兩個月!」
這次在馬其頓一個月之後,我們才感覺到真正的放鬆,總算有辦法繼續往前了。結束歐洲之後,我們踏上了北美大陸,很巧的是,大部分在LA或San Francisco 的沙發主都很忙,給了我們很大的自由,這一個月大多都是放鬆的,而我們兩個的悠閒和沙發主的緊繃則是強烈的對比。
後來到南美洲,我們分別在厄瓜多的亞馬遜叢林和祕魯的沙漠打工換宿,這些經驗都調適了我們對旅行的疲乏,也慢慢發現,在一個地方待一、兩個禮拜的旅行方式比較有品質,然後我們開始在一個城市寄兩個沙發主,試著讓我們在一個城市的時間更長一點。以短期來說,在一個地方待兩三天好像是短時間體驗最多的方式,但其實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能深度了解整個城市,跟當地人有更深的連結,也滿好玩的,不用一直掛念著下個目的地的交通、住宿。
長途旅行的疲憊感大多只能靠放空或無所事事來解決,因為外在給的衝擊太多,腦袋不斷轉動,就算我們正在旅行,也需要一些時間「放假」。當興趣不再讓人感到放鬆,而是令人疲憊,就是時候該做別的興趣了。所以寫這些文字也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
很多旅人在上路兩個月到四個月這段期間都會有這樣的疲憊感,興奮感消失了,開始懷念家裡的溫暖,沒有往前走的動力,這時候通常會有靠著安排下一段旅程來排解,知道下一個目的地,有什麼新的體驗、新的風景,就有目標再出發了。
改變
第二次的出發,我們到了尼泊爾和印度,不再一個城市只待兩、三天,而是一個月的深度探索,也開始花錢住宿,比較少用couchsurfing和搭便車來旅行。
然而,旅行第17個月,位在尼泊爾的博卡拉,結束了Pooh Hill五天的健行,卻找不到下個好玩的事情,什麼體驗都沒辦法感動我們,全世界的國家公園都一樣,鄉村和都市也就那個樣子,看著下個目的地的旅行資訊已經不再吸引人,以前是什麼都想嘗試、什麼都想參加,現在覺得都體驗過了,變得挑剔。在某個地方住一陣子,又到另外一個地方住一陣子,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走,為什麼要出發。比起出門,我們更想要待在房間,唯一讓我們出門的理由就是去餐廳吃飯。
所以,是時候回家了。
2020年1月,我們回到臺灣投票,也打算待在臺灣一陣子,仍然想到各地冒險,但目前我們需要回歸日常,思考著我們的下一步,航行的船隻偶爾也要定錨在港口,把一些旅行中的回憶卸下,維修不斷運轉而僵固的腦袋,再搬運激情作為燃料,準備下次的航行。
之前捷克的沙發主Dalibor曾經對我們說過:
「就是在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之中,你才會對那些旅行中的風景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