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励志典范,寻宝先锋丨海因里希·施里曼(上)

    丨海因里希·施里曼的希腊文签名
    丨海因里希·施里曼的希腊文签名
    楔子
    特洛伊(Troy)、迈锡尼(Mycenae)、梯林斯(Tiryns)的发掘者;阿伽门农黄金面具(Mask of Agamemnon)和狮子门(Lion Gate)的发现者;自学18种语言;生意遍及全球,富可敌国。海因里希·施里曼的故事颇为传奇。然而,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他的家庭、天资并不比任何人优越。是怎样品格,怎样的经历造就了他。这一切,要从施里曼的出生讲起。
    丨海因里希·施里曼肖像
    一、家族与出生
    1822年1月6日,海因里希·施里曼生于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新布科(Neubukow)。从新布科向西,越过梅克伦堡湾(Bay of Mecklenburg),是汉萨同盟(Hansa)昔日的首府吕贝克(Lübeck)。16世纪,施里曼的祖上曾在此经商。
    从1730年到1830年的100年间,施里曼家族连续三代任路德宗牧师。
    父亲恩斯特·施里曼(Ernst Schliemann)年轻时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通过神学考核,获得教职。普鲁士国教会似乎更看重一个人的神学造诣,而非他信仰的纯正和坚定。礼拜日,父亲在教会中向会众传讲信心、盼望、爱人如己。平日里,这个路德宗牧师则化身一位人文主义者,以怀疑和不屑的态度对待一切。日记中,他将家庭妇女比作“咯咯乱叫的母鸡”和“野猫”。尽管他准备神学讲章的过程中,正好有一位家庭主妇在为他预备食物。
    丨施里曼的父亲恩斯特·施里曼
    语言的嘲讽只停留在纸面。更不堪的是,父亲与家中的女仆偷情。罪恶降临到这个牧师之家。此后,哀伤、凄婉主宰了母亲年轻的生命。生命最后几年,她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不断诉说自己的痛苦,以及抄写感伤的诗歌。在生完最后一个孩子几个星期后,不到40岁的母亲,这个曾受过良好教育的镇长千金,撒手人寰。
    这时,施里曼9岁。一种从未体会过的奇异感受萦绕着这个少年。没有过多的伤痛,因为他还不具备感受伤痛的能力。记忆印刻在这个孩子的心头,等到他渐渐长大,往事的影响才慢慢显现出来。
    施里曼的家族背景,他幼年时所经历的事情。如同他生命的隐喻,会在他以为早就忘记的时候,突然从某处降临,提醒他,他的出生,他的家族,他的父亲和母亲。他生命的剧本,似乎在母腹中就已写好。
    二、少年施里曼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故事原型。
    施里曼的父亲是一位怀疑论者,施里曼则极其单纯地相信所有事情。3岁以后,施里曼一家搬到安克斯哈根镇(Ankershagen)。小镇里流传着这样一个鬼故事:小镇郊外一座圆形古塔废墟中,埋藏着大量金银财宝。一位鬼男爵守护着这些财宝,他宣誓主权的方式是在夜深时,将一条腿从坟墓里伸出来。
    为了搞清楚男爵的腿是怎么回事,施里曼多次央求父亲,希望父亲带他将坟墓挖开,看个究竟。
    7岁时,父亲给施里曼买了一本讲世界史的书。书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这个男孩。埃涅阿斯(Aeneas)在熊熊大火中逃离特洛伊的景象,让施里曼一生难忘。对当时所有欧洲人来说,特洛伊的故事,勇武善战的阿喀琉斯,忠义的赫克托王子,风流的帕里斯,天下第一美人海伦,不过是来自遥远希腊的传说。
    丨布里塞伊斯与阿喀琉斯,作者 Wenceslaus Hollar
    少年施里曼却认为,《荷马史诗》叙述的事件,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都是真实的。时光与尘土掩盖了英雄的坟墓和伟大的城池。有朝一日,他要亲手将这一切挖掘出来。
    父亲对爱情不忠。施里曼则在9岁时,在舞蹈班认识了农家女孩米娜。他坚信,自己会和米娜结婚,并且一起去探索男爵宝藏的秘密。遗憾的是,米娜一家因为施里曼父亲的丑闻,很快不再与之往来。施里曼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痛苦。他甚至说:米娜离开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超过母亲去世时的一千倍。
    安克斯哈根镇留给施里曼的,是父亲的伪善与背德,是母亲的死亡,是还未开启就结束的朦胧爱情。他将自己的想象力交给古代世界的传奇故事,用历史来填补缺少友谊的漫长时光。
    也许正是这些原因,自14岁离家做学徒工,施里曼数十年内只回过一次家乡。
    三、杂货店学徒工
    11岁时,施里曼在叔叔家,从一位学者那里迅速学会了拉丁文。并且用拉丁文写下一篇名为《论特洛伊战争及奥德修斯和阿伽门农冒险经历》的散文。
    尽管有不少语法错误,但是这篇用拉丁文写下的文章,开启了施里曼学习语言的生涯。
    施里曼的出色表现,让他有机会进入大学预科班。不过,就在这时,教会因父亲的丑闻,吊销了他的教职,薪俸停发。
    父亲无法继续支持施里曼预科班的费用。三个月后,施里曼被送到一所普通学校。这里教学质量极差,三年后,施里曼的学校生涯彻底终止。
    现在,施里曼14岁,父亲不再继续供养他。他在一家食品杂货店当上了学徒工。
    上班前不久,施里曼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宅邸中偶遇了米娜。在施里曼晚年的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那时她14岁……长大了许多。她穿着一身黑衣,非常简朴,而正是她穿着简朴,才更衬托出她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当我俩直视对方的眼睛时,我俩的泪水都夺眶而出,随即扑到对方的怀抱中,泣不成声。有许多次我们都试着说点什么,可是我们都太激动了……不久,米娜的父母走进屋来,我俩只好分开了……那时我才确定,米娜仍然爱着我,而这个想法马上激发了我的雄心壮志: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自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并且充满了不可动摇的信心,相信自已有能力,凭借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热情,在这个世界上闯荡出一片天下,以证明我自己配得上米娜。当时我只恳求上帝满足我一个心愿,那就是,但愿她在我取得一份独立的工作之前,不要结婚。
    就这样,在对米娜爱情的期待中,施里曼开始了在杂货店的工作。
    他的工作繁琐、杂多。送货、打扫、整理货品、与顾客沟通。几乎每个工作日,施里曼都要从早上5点钟,一直干到夜里11点。
    繁忙的工作,让他很少有学习的机会。之前他学过的历史、语言,也渐渐被遗忘掉。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
    一天晚上,一个醉醺醺的磨坊工走进铺子。这人是教士的儿子,上过大学预科。所以,他读过一些古典著作。几杯酒下肚后,他用古希腊文朗读起《荷马史诗》,且读了不下100行。
    当时的施里曼还没有学过古希腊文。但是磨坊工那些充满韵律的诗句深深地打动了他。施里曼自己掏钱,请对方喝了三杯酒,只希望对方能把刚才的诗句再读上三遍。
    丨希腊文版《伊利亚特》第一节
    宁静的夜晚,《荷马史诗》动人的诗句用古希腊文念出。施里曼边听边流泪。
    当天晚上,施里曼向上帝祈祷,求上帝有朝一日,赐福给他,让他有机会学习希腊文。
    在盼望中,施里曼继续着每天繁重的工作。14岁到19岁的五年中,他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有学习的机会。
    排队等车时,读上几页书。工钱到手后,大部分用来买书,其余的寄回家,供养家人,只给自己留下极少的,维持简朴的生活。
    施里曼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像他这样出生的人,要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克制、道德和金钱。
    四、美洲之行
    命运的转折往往以世人无法领会的方式降临。
    19岁时,施里曼为了将一个重木桶举起,放到货架上,木桶落下,砸伤了他的胸部。胸口的伤让他没法继续在杂货店工作。失业后,施里曼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并且迅速做了一个计划:去美国。
    计划的第一步是先去罗斯托克(Rostock)学习复式簿记。施里曼租下一间小屋,从清晨到深夜,没有励志书籍,也没有任何人的鼓励。与他为伴的,常常只有他自己的影子。一个夏天,施里曼凭借极度的勤奋和自律,学完了一般需要花费一年半时间的全部课程,这些课程总共有九本书之多。
    学完复式簿记课程,施里曼短暂地回过一次家。家中的气氛让他窒息,父亲与继母整日吵架。施里曼从父亲那里拿到了母亲留给自己的29塔勒(父亲扣了88塔勒),收拾好自己仅有的几件旧衣服,出发前往汉堡。
    施里曼囊中羞涩,去汉堡的路途,有大半是徒步。
    汉堡的庄严与壮丽给施里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城市开销不小,施里曼又迟迟没有找到工作,29塔勒很快用完了。施里曼迫不得已,给叔叔去信,请求借10塔勒。叔叔马上把钱寄给了施里曼,接着又给施里曼寄来一封信,信的内容傲慢无礼。任何一个没有殷实家底,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可以想象这样的剧情。
    丨1872年的汉堡
    施里曼发誓,从此以后,无论境况多么糟糕,都绝不向任何一个亲戚求援,宁可悲惨地饿死,也不向他们讨哪怕一片面包。
    这件事之后,施里曼在汉堡碰到了一位母亲的同乡。他告诉施里曼,在美洲哥伦比亚,有一个适合施里曼的职位。美洲旧梦重临,施里曼欣然接受。
    1841年12月初,施里曼坐上这艘小帆船,心中怀着无数的幻想,向美洲驶去。
    出航数天后,北大西洋,强劲的北风裹挟海浪不断漫过甲板。船舱里灌进大量海水,剧烈的颠簸让人无法直立。别的旅客为了让自己舒服一些,终日躺在铺位上。施里曼把自己绑在一张凳子上,在帆船的颠簸中,面对一张西班牙语字母表,一天之内,将所有字母全背了下来。他认为,去哥伦比亚,当然要先学会哥伦比亚人的语言。
    12月11号,风暴持续增强。下午六点,帆船的主桅杆被风折断。坚持几个小时以后,这艘饱经风雨的帆船彻底倾倒在漫无边际的北大西洋。船上没有救生设备,旅客被抛到海水中,任凭冰冷的海水冲击。死亡的阴影瞬间笼罩了施里曼,他在心中祈祷,将灵魂托付给上帝,肉身交给鲨鱼。
    浪头一个接一个打过来,在即将沉入海底的时候,施里曼抓住了一个漂浮的空木桶,随着它漂流。空木桶在风暴和命运的指引之下,将施里曼带到了荷兰的海岸。
    五、醉心语言
    在荷兰的泰塞尔岛(Texel)海岸附近,施里曼获救。全身疼痛,两颗门牙被磕掉,脸上、身上有几道很深的伤口,双脚肿胀。
    他一瘸一拐地走过街市,这幅模样让当地的擦鞋工以为施里曼是来同他们抢生意的。
    身体慢慢康复后,施里曼去了阿姆斯特丹。这里的普鲁士领事接待了这个20出头的小伙子。在一个晚宴上,领事为施里曼现场募捐到14荷兰盾,又介绍施里曼到一间办公室做文员。负责在汇票上盖章、收发信件。
    收入仍然微博,但难能可贵的是,工作相对轻松。这让施里曼有不少学习的时间。为了让工作更顺畅,施里曼先学习了荷兰文和英文。
    同年下半年,施里曼又学会了法语。之后是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
    施里曼花费在每门新语言上的时间,大概是6个星期。多数人以为这个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穷小子,在语言上肯定有什么天赋。实际上,施里曼具备的不过是最朴素的品格。勤奋与自律。
    开始学习一门新外语后。施里曼会先将这门语言的字母背熟,然后找来这门语言的词典、原版书籍。在词典的帮助下,大声朗读、背诵这本书。每天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用这门语言写日记、散文。即便错漏百出,也继续写,然后做修改。有机会就去说这门语言的人当中,和他们交流,不停练习。利用一天中的碎片时间,有机会就拿出书,阅读、背诵。睡觉前醒着的时间,把当天学过的内容,在脑海中反复回顾。
    不断地磨练,让施里曼的记忆力越来越好。后来,他甚至能背诵司各特的《艾凡赫》。
    丨瓦尔特·司各特爵士所著《艾凡赫》一书
    22岁时,施里曼经人引荐,到外贸公司“B·H·施罗德”工作,做通讯员和簿记员。老板很快发现这个年轻人竟然掌握了7种语言,而且工作认真,精力旺盛、性格坚毅。
    未完待续……
    丨遥望雅典卫城,作者 jimmy teoh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