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職場讀書人選書】我們以為社群是連接彼此的海洋 卻忘了腳下相連的土地-《群島》

若網路是大海,而人人皆是一座島嶼,大海將我們連接,或者,這片大海也同時分開了我們。然而,最深底層的海水之下,我們這一座一座海面之上看似獨立遙遠的島嶼,卻根連在一起,居於同一個地球。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根據統計,在台灣的臉書使用率逼近99%,整個社會甚至呈現對於社群軟體的癡迷與同溫層氾濫的氛圍中。如此情況下,202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作品《群島》誕生。有感於自己與社會對話的失語,作者同時也是現任文策院院長胡晴舫,描述了現代社會在臉書的影響下病態的發展,同時化身書中的「我」一角,藉由小說的形式,深度探討了人、社會、社群軟體、網路間的交互影響。
聊天不容易。他以為他追蹤了眼前這個女孩的臉書動態已經一個禮拜,對她有基本瞭解,找得到共同話題,但他依然覺得現時豬的林莉蓮與臉書上的林莉蓮有一點點不同。臉書上的林莉蓮聰明活潑,多愁善感,語言機制,對什麼的有話說,眼前的林莉蓮寡言冷淡,眼神謹慎,對週遭充滿懷疑。
以親密關係骨幹,《群島》描述了現代人因為社群軟體,產生的各種文化現象。不只是網路上與現實生活的斷裂、即時通訊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消費主義的擴張,以及在大數據管理下,每個人不再是個體,而是依照各種特徵被歸類成一組組資料。其中描寫最生動的,或許是關於同溫層造就的網路獵巫文化,以及對於「世代」概念的批評。
「年級」如今已成為社會常見的族群代稱,彷彿只要被歸類在「四五年級」、「七八年級」,就能夠如同生物分類法中的「介門鋼類科屬種」一般,被歸類出各種特性,而弱化了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不同。對於作者而言,「世代」不過是體制用來管理人的方法,如同幾歲上學、幾歲成年,藉此規定人們在相應的時間作出對應的行為,但如今卻因為網路,加深了束縛的力道,一方面因為無法跟上同齡的人而不安,卻又欽羨著並未跟隨眾人腳步的特立獨行者。
「(前略)我驚訝人們對其他人的生活誤解這麼深,恨不得找到各種機會自憐。他們老是羨慕我的無拘無束,我說那是因為我錯過了進入社會的時機,我因此沒有房子、沒有家庭、沒有車子,沒有你們建立起來的中產生活。他們就會打斷我,喔,你不要再說了,你太令人生氣了,你命那麼好,不像我們可憐人,要付房貸、還要養孩子。(後略)」
不久前,影音平台推出了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嚴肅討論在資本主義入侵下,社群媒體機制導致社會分裂、侵蝕民主的惡果。好巧不巧,筆者在閱讀《群島》前不久,也曾經與一名認識多年的朋友因為討論某個議題,最後不歡而散。比起過去總是依賴前人的經驗認識世界,網路的發達讓所有事實只需要透過指尖,就能馬上抵達眼前。但人終究不是機械,信仰「真實」為圭臬,卻往往總是讓溝通變成辯論,最後進而造成斷裂、崩解。甚至在運算法的作用下,所謂「真實」也成為可以被仿造,用來操弄人心的工具。
如同作者所描述,網路與社群軟體就如同海洋,人們就如同被海洋連結的群島,也因為海洋彼此分離,甚至遺忘腳底下共同的那一塊大地。《群島》是一本小說,同時也讓讀者得以反思社群軟體存在的意義,以及溝通最基礎的本質。
全球暖化的現今,海平面上升持續上升,而臉書與各種社群軟體氾濫及假新聞的充斥,更像大洪水般淹沒、改變著過去的一切,而身在洪流之中的我們,也只能期許自己能夠謹記彼此腳下共同相連的土地,並期許有一天汪洋能夠退去形成河流,退回成為讓我們與遠方產生連結的工具,讓人們重新看見腳下相連的根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職場讀書人選書|每週書評更新📖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