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可以聽見自己心跳聲的地方──在瑞芳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施岑宜從台北移居瑞芳十九年,曾經高調、白目、自以為是,之後打掉重練,回到自己的心,推動小鎮的文藝復興,持續建構「在瑞芳學」的想像。
撰文=施岑宜 照片提供=闕文彬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台灣第一棵茶樹苗是種在瑞芳。清晨採摘瑞芳茶。
有一個地方,有山有河有海;山不高,但每個山頭遠望的風景,都美得像幅畫讓人心醉;河很長,基隆河是貫穿北台灣都會的水之源頭,河床就像考古現場,裡頭有許多文化生活的祕密;海很近,親潮與黑潮的交會點,造就台灣最豐富的漁場,擁有台灣最美的海濱公路與蔚藍海水。
這個地方,有礦工、有漁民、有農民,還有許許多多的各式勞動者,他們透過勞力的付出,構築出這個地方的文化衝撞與生活多元想像;這個地方,也同時是許多人的夢想追逐之地,從知識份子、高階白領、藝術家到各種專業者,勇敢捨棄既定的生活圈,移居至此,只為了走向實踐自我之路,更靠近自己的心。
這是哪裡?是瑞芳,距離台北都會車程不到30 分鐘的地方,一個不山不市,既不都市也不夠偏鄉;而我在十九年前選擇移居至此,成為一個在地人。
瑞芳火車站平均一年八百萬人次造訪
許多人問在瑞芳能學什麼?新村芳書院為何要在小鎮辦學,推動「在瑞芳學」?這個離台北很近卻離文化很遠的所在,人口總數每年持續在凋零;但瑞芳火車站平均一年的旅次有八百萬人,一半以上是國際觀光客。這個小鎮,憑什麼承載這麼多人的青睞?
除了自然與人文交疊所構成的特殊地景風貌外,這小鎮的發展起落就像生命中精彩而意外的旅程。從過去到現在,它一直是個築夢與讓生命產生突變的神奇所在,讓我這個天龍國人,從高調、白目、自以為是,打掉重練,漸漸回到自己的心。
這裡窩藏著太多自由而低調的人們,看清了現實的荒謬處境,早早選擇出走舒適圈,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步調,從閒暇中體會人生;因為,在這裡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同時這裡又有許多困在生命邊緣的弱勢者,每日為下一餐發愁。天堂與地獄的腳本,每天都在這裡輪番上演,可以在這裡學到勇敢夢想與堅持實踐,同時也學會同理生命中的萬般無奈與求不得。學習不只是獲得知識或技能,而是關於生活態度的養成,在瑞芳學,是關於體驗並學習面對生命中的無常與意外,如何好好地活著。
曾經是茶鄉,曾經是礦山
我們對瑞芳既定的想像是礦,但可能不知道在更早未發現礦之前,它是個茶鄉,甚至應該不知道,台灣第一棵茶樹苗,是種在瑞芳,許多人家,移居至此依靠種茶維生。製好的茶,搬運下山至基隆河畔,隨著河運的船往上至瑞芳市集販賣或者順著河流至汐止集散。養茶生活清苦,是極端勞力密集且收益不高的工作,一旦有更好的選擇,離開是必然。發現金沙的基隆河,隨即召喚了眾多淘金客湧入,一路溯源至九份與金瓜石發現礦脈,展開黃金歲月的盛事,從此一個地方從茶鄉變成了礦山;關於茶的傳說與故事,漸漸被淡忘。外人對於瑞芳的印象,是吳念真建構出來的悲情城市想像。
挖礦一旦開始即走向耗竭,因為風險與不確定性,造就了特殊的礦工性格,必須互助與相挺,但同時又非常不容有模糊的誤解與處境,礦山人對當下的感受是深刻的。這和過往種茶的氛圍極度不同,人與自然像是在共創,春夏秋冬的更替,時間慢而延續著,彼此的糾結,可以透過漫長的歲月來沖淡。
從淳樸安定的茶山生活變成賭上性命的礦工,深刻體會到生命的無常,造就相對的即時享樂。最好的上品不是在台北,而是在這裡;外國的舶來品從基隆港下船,直接由火車運送到瑞芳。酒家的密度之高也是全台之冠,那個夜夜笙歌、享受人生的當下也透露著對未知的恐懼與不安,藉由酒精與飲食來麻醉。女性成了商品,常常被迫交換著一家子的安穩;而有些女性角色也必須強悍,大口喝酒、菸不離手,像男人婆般,只為了在勞動拚搏的市場裡存活,這背後常常是命運的無奈,也只能以剛強替代柔弱。一個地方的產業起落,讓人跟著質變。
以市集起家的交通轉運點
瑞芳過去是淡蘭古道水路與山路的轉換點,從大稻埕坐船溯源至瑞芳渡船頭下船,然後步行往山裡去。從山村來的物產還有鄰近漁港的漁獲,在此交換著從平地都市來的商品;後來黃金盛世的帶動,大量外來人口湧入,一個小地方從只是提供往來行旅方便的瑞芳小雜貨店,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地名。
在瑞芳極盛時期,最多人口參與的產業除了採礦,就是各種市集小販。一天有四次輪替的市集,針對不同對象與需求提供多元服務,比既定想像中的悲情城市礦業圖像還多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故事,務實、爭利、流通、創新與活力,只要肯打拚,機會一直在。
但隨著注定沒落的礦業發展引發的逃離潮,瑞芳小鎮的發展也產生戲劇化的轉變,漸漸從消費市場的核心變成邊陲,快速衍生出台灣社會最真實的邊緣處境,回不去的榮景,承載著難解而多重的課題。
每年元旦在新村芳書院舉行的息之祭,2020 年的主題結合朗讀與銅鑼浴來進行。
專屬於瑞芳的滋味、感受和心跳
三年來新村芳書院企圖建構出在瑞芳學的圖像,那是關於住在瑞芳、活在瑞芳、在瑞芳學習、在瑞芳調息、在瑞芳學好、在瑞芳學愛、在瑞芳學道的種種聚合。瑞芳曾是個人文薈萃的地方,有最早期的詩社與畫會,那是財富與閒暇的指標;曾經的浪漫成為這個地方的養分,持續吸納著來自不同地方的築夢者成為它的一員。
跟著隱居的藝術家,透過他的生活並看見如何轉化成創作;跟著老礦工,學習人生最終了的歲月,如何堅持著持續讓他人知道過去;跟著來自海洋的不一鼓聲,聽見自己與他人心底的真實聲音;跟著出海的船長,從海洋的觀點回應陸地,並學習臣服於自然;跟著溪流考古者,深入基隆河,聽見一條生命之河的聲音;跟著阿伯上山,回到故鄉的老茶園,重新採摘屬於瑞芳過去的記憶與香氣……
在瑞芳學,從來都不是關於地方知識的積累與疊加,而是我們如何從一個地方,看到人們擺脫框架與命運走向內在自由的過程,轉而回問自己最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感受心跳帶給自己的回應。瑞芳,台語諧音近似英文的sweet home,帶你回到自己心裡的家。
山長的息鼓課,透過不一鼓打入每個人的心坎裡。
作者介紹:施岑宜
新村芳書院的山長,在小鎮辦學的博士,從台北移居瑞芳十九年。從黃金博物館館長到地方營運的山城美館,透過不一鼓連結社區的人們;為尋覓習鼓地點,與火車站旁的百年老貨運行相遇,創辦了新村芳書院。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與活動訊不漏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撰文.作品提供◎吳松明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我走到橋上找到倪蔣懷當年寫生的地方, 發現眼前的光景和九十年前的樣子似乎沒怎麼改變, 雖然礦坑早就封閉,運煤車變古董 。 來了幾次猴硐都陰雨, 我只能匆忙地在不同地點望著運煤橋速寫幾張……
在歐陸異鄉旅行時,畫家吳松明觀察到山稜線消失引發的距離感,回想自己長期生活的島嶼,擁有特殊的山稜線和海平線,於是畫家把生活視線裡的真實場景變成圖畫裡的主角。 撰文.作品提供◎吳松明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十多年前搬到新店往烏來半山腰上的屈尺,住在一個湖畔社區,鄰近燕子湖風景區。清晨帶狗狗在湖濱荒徑中漫步,漸漸讀到一些生命的隱喻。 撰文.攝影◎駱亭伶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台灣的學生都在學西洋主流藝術,在大學兼任十七年的藝術家姚瑞中,從二〇〇七年開始帶學生們去爬山,打開他們的眼界和冒險心,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撰文、照片提供◎姚瑞中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都市忙碌的謀生方式使得人們只能拚命賺錢,用金錢去衡量、交換生活所需,但是現實的經濟需求、健康快樂的人生,到底要怎麼平衡?答案也許在山裡。 撰文、攝影◎陳敏佳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本期封面故事一決定要做新北群山,立刻就想找劉克襄大哥帶路,只要你上網隨便一查,「劉克襄」和「新北」,就會跑出一大堆他推薦過的步道和景點。這一趟半日旅行,我們跟劉克襄大哥約在新店捷運站,聽他說說小山美學…… 口述◎劉克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撰文.作品提供◎吳松明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我走到橋上找到倪蔣懷當年寫生的地方, 發現眼前的光景和九十年前的樣子似乎沒怎麼改變, 雖然礦坑早就封閉,運煤車變古董 。 來了幾次猴硐都陰雨, 我只能匆忙地在不同地點望著運煤橋速寫幾張……
在歐陸異鄉旅行時,畫家吳松明觀察到山稜線消失引發的距離感,回想自己長期生活的島嶼,擁有特殊的山稜線和海平線,於是畫家把生活視線裡的真實場景變成圖畫裡的主角。 撰文.作品提供◎吳松明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十多年前搬到新店往烏來半山腰上的屈尺,住在一個湖畔社區,鄰近燕子湖風景區。清晨帶狗狗在湖濱荒徑中漫步,漸漸讀到一些生命的隱喻。 撰文.攝影◎駱亭伶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台灣的學生都在學西洋主流藝術,在大學兼任十七年的藝術家姚瑞中,從二〇〇七年開始帶學生們去爬山,打開他們的眼界和冒險心,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撰文、照片提供◎姚瑞中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都市忙碌的謀生方式使得人們只能拚命賺錢,用金錢去衡量、交換生活所需,但是現實的經濟需求、健康快樂的人生,到底要怎麼平衡?答案也許在山裡。 撰文、攝影◎陳敏佳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本期封面故事一決定要做新北群山,立刻就想找劉克襄大哥帶路,只要你上網隨便一查,「劉克襄」和「新北」,就會跑出一大堆他推薦過的步道和景點。這一趟半日旅行,我們跟劉克襄大哥約在新店捷運站,聽他說說小山美學…… 口述◎劉克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宜蘭在地茶的豐富歷史與獨特風味,在該地區蓬勃發展和開展自產自銷,在宜蘭平原理三面環繞大山,東部面向著海洋,濕氣夠重時也會出現雲霧繚繞的景象,宜蘭愛哭愛下雨,隱藏著茶樹的豐富生長環境。文章介紹了宜蘭的不同茶區,包括大同玉蘭跟鬆羅茶區、三星鄉茶區、冬山茶區、礁溪茶區,每個茶區皆有其獨特的風味和特色。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曾經嬉遊於碧翠剔透的大森林,曾濯足於火燄山無水的小溪,山裏有茶園的波浪,但我們的心不再湧動,在「一世愛你」的觀景牌樓前面,成為永生的印記。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大一時,和同學從瑞芳火車站出發,經過北36線、臺2線,抵達陰陽海,再走金水公路、瑞金公路回去,當時,不知道附近有座「無耳茶壺山」。 和朋友聊到這座山時,已是多年以後,到了體力越來越差的年紀,爬山經驗很少的我,一邊擔心爬不動造成朋友的負擔,一邊想著風景、心動地答應下來。
Thumbnail
【翡翠谷】 翡翠谷早期是個人煙稀少的祕境,不過進入了網路時代後,台灣有越來越多的祕境被民眾知曉,當然我也不例外,在規劃行程時,就順手把這個祕境安排進行程裡,準備去一睹它的綺麗面貌!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宜蘭在地茶的豐富歷史與獨特風味,在該地區蓬勃發展和開展自產自銷,在宜蘭平原理三面環繞大山,東部面向著海洋,濕氣夠重時也會出現雲霧繚繞的景象,宜蘭愛哭愛下雨,隱藏著茶樹的豐富生長環境。文章介紹了宜蘭的不同茶區,包括大同玉蘭跟鬆羅茶區、三星鄉茶區、冬山茶區、礁溪茶區,每個茶區皆有其獨特的風味和特色。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曾經嬉遊於碧翠剔透的大森林,曾濯足於火燄山無水的小溪,山裏有茶園的波浪,但我們的心不再湧動,在「一世愛你」的觀景牌樓前面,成為永生的印記。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大一時,和同學從瑞芳火車站出發,經過北36線、臺2線,抵達陰陽海,再走金水公路、瑞金公路回去,當時,不知道附近有座「無耳茶壺山」。 和朋友聊到這座山時,已是多年以後,到了體力越來越差的年紀,爬山經驗很少的我,一邊擔心爬不動造成朋友的負擔,一邊想著風景、心動地答應下來。
Thumbnail
【翡翠谷】 翡翠谷早期是個人煙稀少的祕境,不過進入了網路時代後,台灣有越來越多的祕境被民眾知曉,當然我也不例外,在規劃行程時,就順手把這個祕境安排進行程裡,準備去一睹它的綺麗面貌!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