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到七月的時候,《錫安傳》進展到第一章後半段,故事以「動作戲」居多,相較於較常埋藏伏筆的前半段,寫起來真的流暢許多,因此也就達成了一連好幾週週更的成就─著實既熱血又自豪。
回首那段時間,每週發出約莫5000~6000字的新進度,使得生活不是上班工作就是下班擠文字,雖然開心,但也發現自己心底某處好像正在流失些什麼,後來我便體認到,這種創作模式對自己其實並不算健康。
那時之所以能週更,撇開寫作熱情外(這是基本),是需要建立某些天時地利人和之上的;身為有正職工作的業餘創作者,一週七天扣掉上班、通勤、吃飯、睡覺的時間,還得身體健康、過敏偏頭痛不發作、家裡風調雨順、週末沒有外務等等...我的天,那時運氣也太好了吧。
而前面提到的流失,與其說是流失,倒不如說是「缺乏澆灌導致的內涵枯竭」;既然是所謂的「內容輸出者」,同時又是一介凡人,那麼我們應該沒道理去期待,自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涵養,任憑我們「只出不進」。若是如此,既然不是全職創作家,又怎麼覺得自己有本事一年52週,週週都輸出高品質作品,而不需要花時間攝取、沉澱、內化外來養分,更何況,還不真的是能夠穩定輸出高品質作品的創作者。
如今,我依然能夠維持每週五千字的週更─我想要的話。
但我覺得那不僅對我的生活品質不好,對我的作品也不好;因此我給自己訂了課題:第一週沉澱自己,好好看點別人的東西(小說、漫畫、美劇),也可以加減寫點東西,第二週才可以正式開始完善那五六千字。
如此實行了兩個多月,看看目前輸出的作品,再對比以前寫的東西;這樣的步調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