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W2H 給自己做podcaster的方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先講一下自己的背景,除了是素人,還是不使用FB、IG的社群邊緣人

基本上可以說是零成本開始這件事,因為真的也沒多餘的預算來打造專業錄音設備

話不多說,用5W2H開始思考

1.Why : 為什麼想做podcaster? 主要是因為自己很三分鐘熱度,雖然很愛閱讀,很多事情想嘗試想去做,一直用想的也不是辦法,就該紀錄跟開始踏出這一步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想在家就能賺錢啊

2.What : 主題要做什麼? 基本上就是自己熱愛的生活變成節目,喝一杯紅酒,讀一本書.現在給自己的設定就是節目長度15-30分鐘,分享這本書給我的養分,參雜一些自己的故事,分享一下目前正在喝的平價紅酒這樣子

3.Where : 在哪邊做這件事?就是家裡找一個比較安靜的空間(像是廁所?)

4. When : 什麼時候做? 給自己的設定就是每週兩更,每周三&周日更新

5. Who : 誰來做?跟誰做? 目前就是自己做,當然希望之後有賺錢就可以約好姊妹可以一起來聊天

6. How : 要怎麼做?這就會有點多,而且都是估狗來的,等真的開錄第一集就會再打一篇認真一點的

錄音設備-目前打算用手機加超平價麥克風

節目架構-開場白+書名+書中打動我的地方+自己的故事+今天喝那支酒+結尾

剪輯軟體+音樂-這個因為還沒開錄,自然也就還沒碰過,開錄那一篇就會分享

節目名稱-這就真的還在想,目前暫定喝酒配書

封面設計-基本上會是多巴胺的化學結構式,原因也只能是因為多巴胺是傳遞開心、興奮情緒的功能

Hosting平台-也是估狗就會有,目前台灣的平台SoundOn和Firstory二選一

7.How much :成本要多少? 目前就是零,因為沒有特別購入設備器材

要做到什麼程度? 基本上給自己半年時間,每週兩更,也就是6*4*2=48集的最低要求再來思考下一步

以上就是給自己一個簡單方向跟做法

基本上,為了讓自己邏輯清晰,跟記錄這些過程

這裡的文章也是會以書名+書中打動我的地方+自己的故事這樣的架構進行下去的

以下上架後的更新,跟原本自己想的封面、節目名稱完全不一樣......
各大平台的收聽連結,喜歡可以訂閱、幫我分享:
1.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peopleok
2. Spotify: https://reurl.cc/Q3kLpO
3. KKBOX: https://reurl.cc/6l3Z2Z
4.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k0j10L
5.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e8439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蜜絲那迪 Ms. naughty的沙龍
7會員
12內容數
曾經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也會批判自己討厭自己, 曾經害怕改變,躲在舒適圈又不甘平凡, 「自我成長」從來就不容易,至少我還沒抓到要訣, 跟我一起面對自我,開始一場有意識的自我覺察吧。
2020/12/05
嗨,一定很多人不認識我吧? 沒關係,我也跟自己裝熟了30年呀。 現在認識我還不晚的,因為我想邀請你們,透過文字透過聲音,跟我一起長期抗戰,開啟一段自我探索的漫漫長路。 知道有人跟你一樣徬徨,知道探索自我這條路很漫長,不是幹話幾句一兩篇文章可以結束的事。 這條漫漫長路,陪我走吧。或是,用我的故事給點靈
Thumbnail
2020/12/05
嗨,一定很多人不認識我吧? 沒關係,我也跟自己裝熟了30年呀。 現在認識我還不晚的,因為我想邀請你們,透過文字透過聲音,跟我一起長期抗戰,開啟一段自我探索的漫漫長路。 知道有人跟你一樣徬徨,知道探索自我這條路很漫長,不是幹話幾句一兩篇文章可以結束的事。 這條漫漫長路,陪我走吧。或是,用我的故事給點靈
Thumbnail
2020/12/04
我求籤我問神,只是為了得到認同。 為了得到救贖,相信事情有轉機有貴人。 就算沒有認同,我就走投無路想得到心靈慰藉, 不行嗎?至少知道自己就是運勢走低,小心為上。
2020/12/04
我求籤我問神,只是為了得到認同。 為了得到救贖,相信事情有轉機有貴人。 就算沒有認同,我就走投無路想得到心靈慰藉, 不行嗎?至少知道自己就是運勢走低,小心為上。
2020/12/01
目前更新到第三集:關於副業賺錢這本書的分享 APP錄製的功能,錄完有提供幾個音樂可以加進去,也可以先另存草稿,對於不太會剪輯軟體的人來說,我覺得這個功能真的蠻好的,總覺得我後面會開始想直接這樣錄。
2020/12/01
目前更新到第三集:關於副業賺錢這本書的分享 APP錄製的功能,錄完有提供幾個音樂可以加進去,也可以先另存草稿,對於不太會剪輯軟體的人來說,我覺得這個功能真的蠻好的,總覺得我後面會開始想直接這樣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開始錄就對了 想開始錄podcast的新手,在錄音前考慮最多的3個問題 1.我要講什麼主題與內容 2.我要用什麼器材錄製 3.我不會後製剪接怎麼辦 Podcast可以做得精緻專業,也可以隨興紀錄 如果先不考量品質,隨性錄下每天生活的心情,手機就是最好的工具。上架平台的部分,我推薦新手朋友可們可以下
Thumbnail
#開始錄就對了 想開始錄podcast的新手,在錄音前考慮最多的3個問題 1.我要講什麼主題與內容 2.我要用什麼器材錄製 3.我不會後製剪接怎麼辦 Podcast可以做得精緻專業,也可以隨興紀錄 如果先不考量品質,隨性錄下每天生活的心情,手機就是最好的工具。上架平台的部分,我推薦新手朋友可們可以下
Thumbnail
你的聲音是一份禮物,你的故事是一份禮物, 你的知識、幽默、見解和經歷:這些都是禮物。或者更直白的說:你的Podcast是為誰而作? 首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做Podcast?
Thumbnail
你的聲音是一份禮物,你的故事是一份禮物, 你的知識、幽默、見解和經歷:這些都是禮物。或者更直白的說:你的Podcast是為誰而作? 首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做Podcast?
Thumbnail
我們要有什麼本錢,能在出社會短短的時間,依然維持這個框架帶給我們認為的生活品質? 如果信我一把,關鍵絕對不是讓自己尋尋覓覓看似很好的工作之中。
Thumbnail
我們要有什麼本錢,能在出社會短短的時間,依然維持這個框架帶給我們認為的生活品質? 如果信我一把,關鍵絕對不是讓自己尋尋覓覓看似很好的工作之中。
Thumbnail
文:畢希琳 我的Podcast節目一周年了,想來寫寫一些感想跟心得,提供給同樣也想做Podcast的人參考。 我曾是中廣新聞主播,後來轉赴電視台發展,因為我當時的想法是,廣播已經走入夕陽沒救了,誰也沒想到二十年後,廣播竟然換穿Podcast的外衣,回來了!!! 而在這之前,我已經空想了大半年。
Thumbnail
文:畢希琳 我的Podcast節目一周年了,想來寫寫一些感想跟心得,提供給同樣也想做Podcast的人參考。 我曾是中廣新聞主播,後來轉赴電視台發展,因為我當時的想法是,廣播已經走入夕陽沒救了,誰也沒想到二十年後,廣播竟然換穿Podcast的外衣,回來了!!! 而在這之前,我已經空想了大半年。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剛要起步的Podcaster,我相信絕對常常有這樣的時刻,千頭萬緒不知從何開始,其實製作一個Podcast的流程,說穿了,就是企劃、錄製、宣傳、回饋、修正而已。 而根據不同人的能力跟條件,就會在不同的地方卡關 比如說我製作的第一個Podcast節目《星女郎老司機》,由於主持人星女郎擅長企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個剛要起步的Podcaster,我相信絕對常常有這樣的時刻,千頭萬緒不知從何開始,其實製作一個Podcast的流程,說穿了,就是企劃、錄製、宣傳、回饋、修正而已。 而根據不同人的能力跟條件,就會在不同的地方卡關 比如說我製作的第一個Podcast節目《星女郎老司機》,由於主持人星女郎擅長企
Thumbnail
podcast 週年紀念 回首這一年,錄podcast的甘苦談以及成長,由於幫朋友發展小小的事業。加上長輩有了一些狀況。決定停更部落格和方格子,但是繼續錄podcast。
Thumbnail
podcast 週年紀念 回首這一年,錄podcast的甘苦談以及成長,由於幫朋友發展小小的事業。加上長輩有了一些狀況。決定停更部落格和方格子,但是繼續錄podcast。
Thumbnail
我們最近愈來愈有這樣的感覺,尤其在我們第一次直播結束之後,那就是,我們發現,我們只是將平常聊天、討論的內容分享出來,就會有人能夠獲得幫助,而我們就只是開心地在聊聊生活經驗而已。 認真地過生活、持續地覺察自己的生活,然後將生活分享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天賦或天命吧!我們猜想。 分享和表達是每個人的「基本需
Thumbnail
我們最近愈來愈有這樣的感覺,尤其在我們第一次直播結束之後,那就是,我們發現,我們只是將平常聊天、討論的內容分享出來,就會有人能夠獲得幫助,而我們就只是開心地在聊聊生活經驗而已。 認真地過生活、持續地覺察自己的生活,然後將生活分享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天賦或天命吧!我們猜想。 分享和表達是每個人的「基本需
Thumbnail
直接進結論。 持續不懈的行為,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近來 Podcast 的頻道數量似乎沒有六、七月時那麼蓬勃的發展了,這是因為 Podcast 泡沫化了嗎?還是因為有了不同的發展呢?我在這邊發表一下自己聽了 Podcast,以及錄了大概四個月 Podcast 的心得。
Thumbnail
直接進結論。 持續不懈的行為,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近來 Podcast 的頻道數量似乎沒有六、七月時那麼蓬勃的發展了,這是因為 Podcast 泡沫化了嗎?還是因為有了不同的發展呢?我在這邊發表一下自己聽了 Podcast,以及錄了大概四個月 Podcast 的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