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希琳
我的Podcast節目一周年了,想來寫寫一些感想跟心得,提供給同樣也想做Podcast的人參考。
我曾是中廣新聞主播,後來轉赴電視台發展,因為我當時的想法是,廣播已經走入夕陽沒救了,誰也沒想到二十年後,廣播竟然換穿Podcast的外衣,回來了!!!
兩者本質雖然很像,但很多地方,其實已經不一樣。
如果你是五六年級生,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第四台興起前,廣播可說是大家生命的一部分,但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Podcast才是主流。
我本身就是五年級生,面對Podcast節目紛紛冒出,自己也很想摻一咖,一開始卻完全不知從何開始。就像YOUTUBE剛興起時,我雖待過大眾傳播媒體,對鏡頭不陌生,但一想到要拍影片頭還是很大,個性低調,不習慣看到鏡頭裡面的自己,怕出錯,怕被笑話,勉強要上鏡頭,也總想ㄍㄧㄥ出最完美的形象。
最後拍出來的成果,在自媒體裡往往不夠自然,不夠接地氣,連自己也看不下去,實在很佩服那些網紅,可以輕易放下偶包展現自己,所以對於錄影片這件事,我始終沒有那麼大的興趣。直到Podcast出現,終於不用露臉也可以有自己的舞台,對於躲在麥克風後面這件事,讓我很有安全感。
當時周遭的朋友,紛紛有了自己的Podcast節目,我也很想開始,但他們談論的那些英文,甚麼hosting啦、Spotify啦、Apple Podcast啦,Audicity啦,我完全鴨子聽雷,聽隆謀.....甚至連要開口問,都不知要從何問起。
後來有天跟朋友聊天,發現他各種話題都侃侃而談很能聊,光是閒聊我們就激盪出很多火花,於是我開玩笑的跟他提議:「我們來開個Podcast節目吧」。
沒想到他一口答應,但希望我能搭高鐵南下去他的攝影棚,最好一口氣錄個十集八集,這樣比較有效率,他認為既然要錄音頻,乾脆連視頻一起錄掉,既放到Podcast上,也同步放到YT上,一兼二顧。
天哪!我就是不想露臉才要做Podcast,現在竟要我同步錄YT,這個提議,讓我又陷入猶豫中,且一次要錄那麼多集,到底要聊什麼呀?
如果要先寫稿,一次寫那麼多集,怎麼玩呢?朋友還提醒我,一旦開始了,就要有持續至少一年的心理準備,他說很多人一開始興致勃勃,最後玩個一兩集就不想玩了,他不喜歡這樣。
老實說,我當時只是想趕快有自己的頻道,對於他的叮嚀,覺得有點囉嗦,我才不想那麼有壓力,於是合作案...胎死腹中。但想開一個Podcast節目的想法,我卻始終沒有放棄,只是說認真的,我當時連一集podcast都沒聽過,真的不知從何開始?
直到有次去聽了一堂Podcaster的分享課,才開始對於要買甚麼樣的設備、怎麼開自己的頻道?該使用什麼託管平台(就是前面說的Hosting),有了一些概念。
接著老師要我們討論自己的節目想談甚麼主題,我才發現原來我光有熱情,卻完全沒仔細想過要談甚麼內容?要如何為自己的節目定調?真的是直到要交這個業,我才開始認真思考,好像可以談的方向很多,但不知能不能執行?
就在這樣整個概念還很模糊的情況下,為了交作業也只好趕鴨子上架,心想不管了,先有第一步再說。現在很慶幸當時有這個壓力,我竟然真的開了我的Podcast頻道,就在上完課的...五天後。
而在這之前,我已經空想了大半年。
這讓我真正體會了「不要等到完美才開始,而是開始了你才有機會追求完美」這句話。
分享這段心歷路程,是要告訴大家,即便我有十多年廣播經驗,面對新媒介,新玩法,我依然跟你一樣像張白紙不知從何開始,但我很慶幸去上了課,讓老師幫我把自己踢出完美主義的自我設限,先做再說。
因為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只要能先開始,沒那麼完美也沒關係,再來修正微調就好。實際行動,真的勝過一直只是停留在夢想或空想。
回首來時路,覺得自己這段經驗,對於想做Podcast又始終跨不出第一步的人,可能很重要,所以就多分享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