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冥婚"這個詞,是不是腦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鬼?這個習俗讓許多人乍聽之下便不寒而慄,甚至閉口不談,不過你知道嗎,其實關於冥婚的習俗和由來可是很值得探究的!既然你都大膽的點進來了,那麼就讓我們一同探索這個神祕的習俗吧!
冥婚角色介紹
1.亡者
達適婚年齡的男女,在未結婚前不幸身亡,這時家屬會視情況為其舉行冥婚
2.鬼媒人
為順應民間冥婚習俗而出現的職業,始於宋代,主要功能為確認雙方意願,並且協助雙方家屬談攏嫁妝以及聘禮。
3.法師
跟道教喪葬儀式的法師相同,主要功能是在迎娶過程中負責招魂,並且擔任與亡者溝通的角色。
4.家屬
再冥婚儀式中擔任重要的協助者,儀式當天需擺設宴席並遵從法師及道士的指示。
為甚麼要舉行冥婚?
冥婚,又稱靈婚、鬼婚、陰婚、配骨、靈契、娶神主,在民間還有更多不同的稱呼,舉行冥婚的目的較普遍的說法是如此,自古以來受到了各種宗教及流派的影響,傳統上民間認為達適婚年齡的女子死亡後必須列入夫家的族譜並且葬於夫家的宗祠,不能入娘家的宗祠和族譜,俗稱「案格桌頂沒栽老姑婆」,但這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問題,若達適婚年齡的女子在結婚前不幸死亡該如何處理?這時便衍生出了讓已故女子嫁給活人男子或已故男子的冥婚習俗,這種習俗被稱為"娶神主"或"娶孤娘",為的是讓亡女能有人祭祀,不會成為孤魂野鬼;另一種說法是未婚即死亡的男子女子會含怨而逝,因而變成孤魂野鬼使家宅不安,或徘徊於陽世引誘活人,為了避免招來厄運及禍害凡間,家人便會為這些過世的靈魂們舉行冥婚;除了以上這些半強迫式的冥婚,實際上也存在著由活人自願提出的冥婚,例如在訂婚或交往後,伴侶中有一方不幸身亡,活著的一方便可以提出冥婚與已故的愛侶結為夫婦。
冥婚的儀式
冥婚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種形式,死人和死人的婚姻,以及活人和死人的婚姻。死人和死人的冥婚習俗大致和陽世的婚禮差不多,受道教習俗影響較大。
雙方皆為亡者的冥婚儀式
訂親
起初,會先由"鬼媒人"負責搓合雙方,使用一些民間的法術來徵求男女方的意見,若兩位亡者皆同意這樁婚事,那麼便會舉行冥婚儀式,除此之外,也有一方先寄送"龍鳳帖"(類似求婚)再由鬼媒人徵求亡者意見的形式,待雙方意見確認後,擇黃道吉日進行大婚,在女方"出閨"前,男方必須如同陽世婚姻般送上聘禮,不過並不是送聘金、首飾或是衣服,在冥婚儀式中男性須送紙錢、紙衣服、紙紮首飾甚至紙紮大宅,這些聘禮將會在大婚儀式當天燒給女方,同樣的女方嫁妝也必須以紙紮的形式在大婚當天燒給男方,其中耳環屬最重要,避免這位女子被祖先誤認成丫環。
迎娶
因民間關於陰陽的觀念,通常冥婚儀式會選擇凌晨或傍晚的時段進行,避免讓亡者照到光,大婚當日,先將祭拜女魂的香爐會將女方遺骨從墓中取出,穿上嫁衣,放入喜轎內連同牌位抬至男方葬處,通常會由披麻的隨從抬轎,在出嫁隊伍行走時,須注意轎上的魂幡是否飄動,若魂幡沒有飄動,則表示亡者不同意這樁婚事,此時必須立刻停止冥婚否則會招來厄運,不過現代也出現以轎車取代轎子的形式,此外,受道教喪葬文化影響,會由法師吹奏招魂的曲子以及誦念經文使魂魄不要迷失,再上下轎(車)、過門、過橋時必須呼喊亡者的名字,避免亡者被門神和橋神擋下,有些民間風俗甚至有在接近男方葬處時會灑洞房五果祝賀雙方。
入土與迎牌位
隊伍到達男方葬處時,家屬必須布置酒果及擺宴,並將雙方的牌位、衣服、娃娃等放上供桌祭拜,表示二人結為夫婦,而後由法師誦念經文後完成招魂,將女方的遺骨放入男方的墳中使兩人合葬,這時雙方家人需大哭並道賀大喜直到入土完成,同時,男方家屬也會迎接女方的神主牌位到家中的宗祠,並將名字寫在祖先牌位上,俗稱"合爐",表示女方正式成為男方家人,大婚至此完成。
一方為生者的冥婚儀式
普遍來說,亡女找活男較為常見,亡男找活女則比較不常見,因為亡女舉行冥婚是為了讓亡魂有人祭祀,不過亡男行冥婚就僅是為求個安心。
訂親
若亡者為女性,當時又沒有剛過世的男性時,女方家屬便會請求鬼媒人尋找合適的活人男性舉行冥婚,通常會伴隨非常高額的嫁妝,找到合適男性後便會擇黃道吉日舉行冥婚;若找不到合適的男性,則台灣地區流傳一個做法,將亡者的生辰八字及頭髮或指甲放入紅包內,放置在路邊等待有緣男子拾取,若有男子撿起這個紅包並拆開,這名男子就必須和擁有紅包內物品的亡者舉行冥婚,若拒絕進行冥婚則會招來厄運,因此"路邊的紅包不要亂撿"就是因為這樣的習俗;若亡者為男性,也會請鬼媒人尋找合適的活人女性,不過不同於亡女找活男,男方不一定會準備高額嫁妝,有時甚至會以威脅利誘脅迫較貧窮或較低賤的女性舉行冥婚,同時也幾乎沒有放紅包在路邊的習俗。
迎娶
一方為亡者的冥婚形式上和陽世的婚姻很類似,不過聘禮或嫁妝也要以紙紮的形式出現,在亡者為女性的儀式中,法師會全程輔助,亡女的晚輩會先擦拭先前祭拜亡者的香爐,意即為亡者沐浴,過一段時間後男方會帶著黑手套前往女方家迎接女方,持香祭拜女方祖先告知迎娶,而後迎出蓋著紅頭紗的女方神主牌,男方持神主牌拜別岳父岳母,將神主牌及紙紮新娘,香爐一同放入米斗內,香爐周邊須以冥紙塞緊,並套上亡者的衣服,再由新郎捧至儀式地點,期間必須在上下轎(車)時、過橋、過門過時呼喊亡者姓名,避免亡者迷路或被神明擋下,並且在經過會照到光的地方時,以黑傘遮擋神主牌避免照光。而若亡者為男性,則由臉貼亡者照片的男子代替亡魂迎娶女方。
大婚
生者會先將米斗放於供桌上進行祭拜,法師會協助進行合爐,若男子已有妻室,則這位妻子也必須一同參與祭拜,因為在儀式結束後家族內必須遵冥妻為大老婆,原本的妻子必須退為二老婆,為了緩解原妻的委屈,所以原妻祭拜時須踩著矮凳祭拜,口中念:"腳踏椅,小妹拜大姊",含有高冥妻一等地安慰意義。某些民間傳統甚至會請專人在臉上貼亡者的照片,和生者一同拜堂的儀式,在這種儀式中,會請女子穿上嫁服,臉貼亡者照片代替亡者參與儀式,而新郎必須在拜堂之後掀起女方的蓋頭;若亡者為男性,也會請男子臉貼亡者照片代為參加儀式,而後這位臉貼照片的男子須將新娘抱入洞房。大婚晚上多不會宴請賓客,不過吃飯時需多留一副碗筷給亡者。
洞房
和雙方皆為亡者的儀式不同,一方為生者的儀式將會有洞房的環節,散席後,媒人會將香爐上的衣物解下,鋪在床上,將亡者的鞋子放在床底,宛如真人睡臥,而新郎須跟這些衣物同睡一夜,謂之圓房。亡者為男性的洞房儀式也是如此。
註
舉行過冥婚的活人男子是可以再婚的,不過必須供鬼妻為正室,吃飯時須多擺一副碗筷;但是舉行過冥婚的活人女子基本上無法再婚,幾乎沒有人家會娶冥婚過的女子為妻,所以經歷過冥婚的女子大多會守寡一輩子。
冥婚的歷史
冥婚最早被記載於周朝,按《周代.地官.媒氏》之載:"禁遷葬者與嫁殤者。"殤,死者也,由此可見當時官方禁止冥婚,不過還是無法有效制止冥婚,不僅如此,冥婚之風反而日漸繁盛,許多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都曾參與過冥婚,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他的幼子,秤象的曹沖於十三歲時不幸病逝,悲痛的曹操決定為愛子舉行冥婚,因此與當時的世家大族甄氏之女進行冥婚;南北朝時期北魏君主孝文帝受漢化習俗影響,宮中的始平公主過世後,為了避免公主無歸宿,因此也與不久前死亡的高官之子穆平城舉行冥婚後將二人合葬。到了宋代,冥婚之風大盛,幾乎每個未婚子女亡故的家庭都會為其舉行冥婚,因此宋代也發展出了"鬼媒人"這種職業,透過搓合冥婚得到高額的報酬。到了明清時期雖然官方也禁止冥婚,但是民間風氣依然不減,這時甚至有強迫活人女子進行冥婚的風氣,現代出土的明代棺材就曾找到被強迫放入棺材中的女屍,清朝至民國時期也存在冥婚的案例。這項神秘的傳統習俗長盛不衰,自周朝以來流傳了好幾千年,一直沿用到今日。
現代的冥婚
直到今日,在許多地區都還保有冥婚的習俗,尤其是中國的鄉下,在山西一帶,許多,許多家庭會為未婚即死的少年舉行冥婚,不過因曾經實施過一胎化政策,以致中國一直存在性別比失衡的問題,女性少於男性的情況下,亡故男性難以找到死亡的女性,因此當地出現了販賣女屍的商販,一具數十萬元不等;在台灣地區,近代也存在許多冥婚的案例,例如蔣介石的弟弟蔣瑞松就曾舉行過冥婚,直至今日,仍能耳聞許多冥婚的事例,2016年台南大地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不少人因此喪生 ,當時生還者李姓男子就表示想跟罹難的女友舉行冥婚,除了都市之外,鄉下地區也還保有路邊放紅包的風俗。不過近代台灣出現了祭祀未嫁即亡女性的寺廟"姑娘廟",因此許多家庭會選擇將亡故的少女供奉於此,使亡者能有人祭拜,不一定要透過冥婚的方式,也有家庭會選擇打破傳統,讓少女直接葬在家族的宗祠裡。
結語
冥婚的風俗流傳已久,這項神秘的傳統習俗反映了中華地區的生命觀及家庭觀,值得探究與深思。
參考資料
- 娶鬼妻談「冥婚」
- 林和君/被影視誤導的民俗觀(二):掀開鬼新娘紅頭蓋,冥婚可怕嗎?
責任編輯:洪立庭 核稿編輯:廖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