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寫寫外人也看得懂的武界見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你沒向某位老師或教練學習武術,現在的你看見中國武術的想法是甚麼?
太極以柔克剛?八極橫衝直撞?詠春連消帶打?高手在民間?內家拳練內功,外家拳練筋骨皮?西洋拳擊或MMA之類的老了就不能練了?
如果你不是傳武人,看見徐曉東接連秒殺傳統武術的那一些「大師」,你的想法會是甚麼?是規則不適合,還是這些大師不下狠手?還是中國武術不堪一擊?
如果你是傳武愛好者,看見綜合格鬥擂台上接連出現你所熟悉的招式,你卻不敢發言說出這個技法你的系統有,深怕被酸「那怎麼你們沒人打MMA」的心境,總是讓你糾結?
留下來的不敢問,離開的帶著恨,就任何一場相識的緣分而言,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即便香港拍出一系列《功夫傳奇》的影片,我們仍然會懷疑那到底是節目效果配合,還是確有其事,即使是大學時加入中國武術社的我,當時也同樣抱著這樣的懷疑。
可是,難道不打MMA就不能討論技術異同嗎?
難道不是選手不是高手就不能去懂得去欣賞其中的專業嗎?
不用是棒球選手也能喜歡看棒球看全壘打看三振看NICEPLAY
不用是網球選手也能懂漂亮的勝盤跟可惜的雙發失誤
為何只有武術,只有當過選手拿過金牌的人才有資格談論跟欣賞技術含量呢?
中國功夫電影太過成功,偏偏武人惜藝,你若不懂,我就不說。沒管道了解的世人只好爭相在現實中找尋電影,或看見自己的夢被擊毀,因愛生恨。
然而武術在現代作為運動興趣的價值,讓圈外人一直如此乃至於變成一種刻板印象,真的真的非常可惜。
作為歷史系出身,看文本文獻跟考證來進行歷史回溯是我的本能,口傳的東西容易質變,唯有文字你有機會回溯當時的情境與用語習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真的在乎是否真傳能留下,那獲得真傳的習武者們,不更應該想辦法以文字將真傳保留下來,而非最後只剩下一些圖利者的想像或編織流傳後世不是嗎?
正是這樣追溯的過程中,看見螳螂拳訣裡流傳的那句話:「賢師莫若訪友妙」,創派的王郎曾訪18家當時知名武師或門派,最後截長補短合其精華創立了螳螂拳系統,不正與今日綜合格鬥及特種作戰訓練中,融合各家技法進行訓練與運用殊途同歸?
也是因此開啟了我參觀訪問的念頭,剛好也利用了那些等兵單或其他時期的空閒時間來增廣見聞,雖然無法與那些開宗立派的宗師前輩相提並論,但就武術領域的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卻也是我們歷史人的本業。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正在我為了工作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的過程中,其實有許多新一代的教練或老師,承接上一代的功法也持續進行著現代化的改革及創新,也有舉辦或參加許多能夠呈現傳武特色與技法的比賽,也有許多人參加諸如踢拳道、MMA、柔道、空手道等基本上可以被公評的比賽取得獎牌,但這一切卻始終沒能被社會大眾看見,所以還是有許多人抱著傳統武術無用論大肆宣揚,跟如月經文一般的挑戰著,也因為他們的言論造成許多圈外人仍然抱持著這種印象。

這是我認為非常遺憾的事實,也是我最終決定將那些年在外參觀訪問的紀錄跟回憶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像我這樣一位「極其普通的傳武愛好者」的所見所聞。當然,以我的功力程度,是不可能像金庸小說裡天龍八部的慕容家族一樣精通各家各派核心武學的,所以就不用期待這種事,真的只是個見聞紀錄分享。
然後再次強調,絕對不是到處踢館,我只是愛好者,不是甚麼絕世高手,不嫌命長,只交朋友,也打不贏那些掛著金腰帶的世界級傢伙。
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能讓更多圈外的人對於武術這個領域(不限傳武)的好玩、跟實際的技術欣賞有更多的了解,而不用一直在現實中尋找電影。
這是我個人的小小發願。

宅伯 2020/01/2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一篇 總是要交代一下前後來由 廢話會有點多 正式的參觀見聞可以直接看橫格線之後的部分 今年過年前 說了要將自己的訪武回憶整理出來 原本打算在第一篇 先出賣自己社團的學長 不過幾經考量 為了避免業配嫌疑太重(或太快被學長處理掉XD) 所以留在後面再跟大家介紹 有段經歷,有兩位人物 是我想先讓大家
第一篇 總是要交代一下前後來由 廢話會有點多 正式的參觀見聞可以直接看橫格線之後的部分 今年過年前 說了要將自己的訪武回憶整理出來 原本打算在第一篇 先出賣自己社團的學長 不過幾經考量 為了避免業配嫌疑太重(或太快被學長處理掉XD) 所以留在後面再跟大家介紹 有段經歷,有兩位人物 是我想先讓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多年前有一場中國武術與泰國腳比賽。中國武師按慣例期待對手相互一鞠躬,沒料到對方就在行禮如儀時一腳踢過來,頃刻"秒殺"。可比擬地,藍營期待"雙少數"的賴總統會和國會有"蜜月期",沒料到執政黨在就職典禮前夕製造了國會亂戰。執政黨沒想朝野溝通,索性把試圖徹查過去8年弊案的在野派說成是大陸的"第五縱隊"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公告。和所有武道師兄弟修煉不同 本人和 我師公莊聯騰武道202代。師父莊世裕武道203代。 及我所有師兄弟修煉大異。不同模式。含拳功道武功道功皆不同。 本人所修習的是。當下瞬間演作。 全新理論教您自創自導自演。而非背拳套背譜再現又再現。 教當下直接瞬間創新發明開創不再現。修習模式相當不同。修道功亦同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看過功夫的電影或者武俠小說的都會覺得很驚嘆,能飛天水上飄的無疑是虛假的電影特效,所謂降龍十八掌沒有人會覺得是真實的,但類似葉問電影的打鬥卻看似真實的也只有八成是電影效果而。 事實上,武術是什麼呢?
Thumbnail
武者的氣質 今天上一對一劍術課程時🗡 學生提到當初會練劍術、太極拳☯️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武者的氣質。這在現實生活不容易看到,但很令人嚮往又充滿想像。 什麼是武者的氣質 迎著劍鋒、迎著刀鋒上🗡勇往直前不怕困難。所謂危機與機會並存!生死之間要搶奪先機。 但這不是只憑著暴虎馮河
從小練武術練十幾年了,因為這一件事讓我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在這之後我看武術的古書慢慢的好像漸漸看得懂前輩們在說什麼了。當然只是漸漸看得懂,功夫是得慢慢修煉慢慢學習體悟的。感覺是進了一扇武學修煉的大門。 前幾天看到有太極老師在YouTube 分享,有人問他練太極拳是為了什麼?太極拳在練什麼?
故事以北方大家宮寶森引退為引,帶出武學門派裡的臥虎藏龍,宮寶森的習武心得,宛若莊子庖丁解牛,功夫在意不在形,刀在藏不在殺
Thumbnail
我沒說武道是國術。也未說是傳武。不能妄言綺語。 古武古道不代表傳統。而是龍鶴。無限融合創新演作當下都是好。 好的留下。不好花招花拳繡腿去除。全側身武道零角度。要害全數不見。 傳武是大陸語言。 以武道視角觀之。國術和傳武都是雙線角度。余未練過。 西洋拳擊搏擊也是。余不做評斷。因我未練過。
相傳古代都流傳著所謂的武功,凡是修練成功者,將可以擁有強大力量有如超人,在數百年前至千年前確實有不少的所謂的武林高手,但隨著時光流逝,武功漸漸失傳,接著就讓現代現代武術取代,傳統武功如今雖然還在,但是懂傳統武功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一個年輕人建豪懷抱著習武美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多年前有一場中國武術與泰國腳比賽。中國武師按慣例期待對手相互一鞠躬,沒料到對方就在行禮如儀時一腳踢過來,頃刻"秒殺"。可比擬地,藍營期待"雙少數"的賴總統會和國會有"蜜月期",沒料到執政黨在就職典禮前夕製造了國會亂戰。執政黨沒想朝野溝通,索性把試圖徹查過去8年弊案的在野派說成是大陸的"第五縱隊"
Thumbnail
看到很多人讚揚《九龍城寨之圍城》,甚至拿來和《功夫》相提並論。那真的是很有力的宣傳,不免讓人想進電影院「朝聖」。然而,看完後我是有點失望的。不能說是拍得很差,只能說和《功夫》是不同類型的電影,在我看來,甚至不能算是武術片。在武術的招牌背後,它賣的是香港情懷。
Thumbnail
公告。和所有武道師兄弟修煉不同 本人和 我師公莊聯騰武道202代。師父莊世裕武道203代。 及我所有師兄弟修煉大異。不同模式。含拳功道武功道功皆不同。 本人所修習的是。當下瞬間演作。 全新理論教您自創自導自演。而非背拳套背譜再現又再現。 教當下直接瞬間創新發明開創不再現。修習模式相當不同。修道功亦同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看過功夫的電影或者武俠小說的都會覺得很驚嘆,能飛天水上飄的無疑是虛假的電影特效,所謂降龍十八掌沒有人會覺得是真實的,但類似葉問電影的打鬥卻看似真實的也只有八成是電影效果而。 事實上,武術是什麼呢?
Thumbnail
武者的氣質 今天上一對一劍術課程時🗡 學生提到當初會練劍術、太極拳☯️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武者的氣質。這在現實生活不容易看到,但很令人嚮往又充滿想像。 什麼是武者的氣質 迎著劍鋒、迎著刀鋒上🗡勇往直前不怕困難。所謂危機與機會並存!生死之間要搶奪先機。 但這不是只憑著暴虎馮河
從小練武術練十幾年了,因為這一件事讓我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在這之後我看武術的古書慢慢的好像漸漸看得懂前輩們在說什麼了。當然只是漸漸看得懂,功夫是得慢慢修煉慢慢學習體悟的。感覺是進了一扇武學修煉的大門。 前幾天看到有太極老師在YouTube 分享,有人問他練太極拳是為了什麼?太極拳在練什麼?
故事以北方大家宮寶森引退為引,帶出武學門派裡的臥虎藏龍,宮寶森的習武心得,宛若莊子庖丁解牛,功夫在意不在形,刀在藏不在殺
Thumbnail
我沒說武道是國術。也未說是傳武。不能妄言綺語。 古武古道不代表傳統。而是龍鶴。無限融合創新演作當下都是好。 好的留下。不好花招花拳繡腿去除。全側身武道零角度。要害全數不見。 傳武是大陸語言。 以武道視角觀之。國術和傳武都是雙線角度。余未練過。 西洋拳擊搏擊也是。余不做評斷。因我未練過。
相傳古代都流傳著所謂的武功,凡是修練成功者,將可以擁有強大力量有如超人,在數百年前至千年前確實有不少的所謂的武林高手,但隨著時光流逝,武功漸漸失傳,接著就讓現代現代武術取代,傳統武功如今雖然還在,但是懂傳統武功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一個年輕人建豪懷抱著習武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