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武見聞志之一---回憶〈古傳陳氏太極拳王嘉祥師爺收徒儀式〉】

2020/11/1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一篇
總是要交代一下前後來由
廢話會有點多
正式的參觀見聞可以直接看橫格線之後的部分
今年過年前
說了要將自己的訪武回憶整理出來
原本打算在第一篇
先出賣自己社團的學長
不過幾經考量
為了避免業配嫌疑太重(或太快被學長處理掉XD)
所以留在後面再跟大家介紹
有段經歷,有兩位人物
是我想先讓大家記得的
所以我一直在等一套書的到貨
因為,如果沒有這段經歷
如果沒有這兩位長輩的鼓勵
也許我不會與傳武結緣
也不會持續這麼久
為了回憶、也為了紀念跟收藏
我重新去找尋這套我曾經借過
卻只記得內容而忘記書名的著作
有時候忘記書名才是找書最辛苦的事
從去年找到過年前,還發現都是缺貨的狀態
終於,在過完年後
收到一直缺貨的這套書加印版了
那麼就來正式談談這段回憶吧
這是在我高中時某個暑假的故事
以傳武來說
我接觸的時間相當早
在國小時就有全校把鄭子太極拳37式取代健康操的經歷
在國小高年級時加入課後社團,衣服上大大寫著少林洪拳
到現在那條黃帶都還留在我家裡的衣櫃
我只學完基本拳跟蛇型簡易拳而已呵呵
然而,就跟大多數這個年紀的學生一樣
我並沒有真正用心的去學習傳武
躲避球曲棍球跟足球對我的吸引力
遠超過這些
這點即使在國中被抽籤分派到跆拳道社也是一樣
簡單說就是心性不穩或沒有長期持續
只是學套路學過就忘的狀態(一向不太會記動作)
然而就在這樣斷斷續續的接觸過程中
不難發現我始終容易受到傳武吸引
(不諱言李連杰的黃飛鴻跟太極張三丰的確影響甚多)
也因此從母親處偶然得知
家中有一位長輩習練太極拳多年
這位長輩,就是翁瑞堂教練
同時也是我的舅舅
此時我才知道
我的舅舅不只是會修電腦、玩紅色警戒跟看霹靂布袋戲而已
同時他也是一位陳氏太極拳教練
不過,有教過家人的教練都知道
有時候最沒定性最難教
也最不會珍惜技藝的其實就是家人
畢竟太親近就難以樹立權威跟規矩
所以古往今來的家傳技藝
大多不是成年才回頭學習
不然就是從小被嚴厲強迫才有可能成材
(也聽過不少圈內前輩說,自己拜師的那些師爺師祖輩,都曾經對家傳絕學恨之入骨或被操到厭世XD)
因此國中時期的我與弟弟
雖然每年暑假都會回到外婆家
都會跟舅舅說想學拳
但往往練習兩三天就停了,大概連套路都沒記熟
也不是討厭練習
而是單純無法六點起床(慚愧~)
明明外婆家有一位太極拳教練的舅舅
跟一位多次得到業餘軟式網球冠軍的外公
我們卻沒有變成楊澄甫跟越前龍馬
孫姪輩每年來這邊度假幾天
舅舅也就放給我們睡,並不會特別來叫我們起床
原本要教我們兄弟軟式網球的外公一開始還會叫
後來也放棄了XDD
-------------------------終於要談到參觀的部分了------------------------
時間來到高中的暑假(應該是)
這時期雖然已漸漸聚焦在課業及社團上
每年回外婆家的習慣並沒有停止
當時拳霸系列與葉問系列的影響
我們也開始偶爾在與舅舅的對話中談到武術這一塊
可能是心血來潮
也可能是舅舅希望我們來見證他的成就
舅舅難得沒有讓我們繼續睡下去
而是跟前一晚說的一樣,八點多叫我們起床
並把我們載到高雄一處看起來像是租借的活動中心
我們抵達時現場已經開始簡單的布置
現在想起來的確是舅舅所屬的門派中相當重要的大事
幾位相識的師長跟師兄弟紛紛過來關心我們
在完成布置後的空閒時間,像我們示範了一下推手遊戲
會說是遊戲的原因
是我們不懂,所以就跟玩遊戲一樣試圖解開對方的控制
結果想當然爾,一直被拉走或推走重心
這時候舅舅就會在旁邊
稍微講解一下為甚麼會被拉走,下一場該怎麼做
當時小屁孩如我,做了一件「每位小屁孩都會犯的錯」
就是質疑「可是我不會等在那邊阿,直接連打就好了不是嗎?」
還記得當時陪我們玩(真的只算是玩)的前輩
輕輕的將我打出的拳往旁邊一撥一引
以今日的眼光看應該是「手揮琵琶」的動作
我就跌出那講好的磁磚區域了
後面不信邪又試了幾次,結果都一樣
一一被舅舅的師兄弟化解
舅舅看著這一切還有一臉莫名其妙的我
用頗為幸災樂禍的表情說
「哼,這樣打你早就飛了啦~~不打你而已喔~~」
後來小小地演示一下他們門派的「亂環訣」攻擊技法
問我(在貼著手的情況下)擋不擋得住
當然擋不住了,力量的方向完全螺旋瞬間爆發
無法硬抗是要怎麼擋?
這個感覺
一直到多年後我因為友人的介紹
而拜訪另一位教忽雷太極拳老師
被打得滿場跑的時候
才突然驚覺「阿就是這東西了。」
(驚覺的時候我人就又噴出去了一次)
不過這段就是另一場參訪了,之後再另發一篇跟大家分享~
遊戲時間很快就過了,作為親屬跟觀眾的我們坐到旁邊的座位上
當時以為舅舅只是作為該門派這一代的大師兄必須到場
直到看見一位目光如炬,聲音宏亮的老人到場
即使坐在輪椅上,你仍然能感受他的身型原本很魁武
只是現在變得精瘦而已
(要說形容的話,就是于承惠大師在螢幕上給人的那種感覺吧)
中間主辦人或師兄弟致詞的部分畢竟時間久遠我已記不清
只知道在這位很武俠小說道長的老人致詞的時候
沒用麥克風依然整間活動中心都相當清晰宏亮
舅舅告訴我們,他的師傅是張健祥老師
那位老道長是他們門派的王嘉祥師爺,是杜毓澤師祖的大弟子之一
聽見唱名,舅舅便跟該代弟子輪流上前奉茶,舉行拜師儀式
已經高中的我,當時已能感受到這場儀式的隆重
舅舅當時難得顯現出,那獲得師爺認可的驕傲的笑容
即使只有一點點一下子的神情
我仍然很慶幸能夠見到這個瞬間的舅舅
雖然時間很短暫
我們還是被王嘉祥師爺跟舅舅對話時稍微介紹了一下
(這是以我舅舅的角度稱呼,我其實沒有任何資格這樣稱呼)
王師爺用很渾厚又帶著東北口音的聲音跟我們聊了幾句
內容我已記不清,唯一模糊記得的是
「年輕好啊,你這年紀學拳正是時候,我現在教不動了,以後有機會要跟你舅舅學學,他練的是真不錯,阿可是這功課還得顧好啊,文武並重才是真人才......」
依稀記得儀式結束後我們返回台南
有好幾天的時間
因為實在太炫了
弟弟又跑去問了舅舅亂環訣要怎麼做
我當時還因為模仿動作的完成度不及弟弟而有些失落呢(笑)
對於跟王嘉祥師爺之間的對話沒有想過太多
當時只覺得是被舅舅的師長關心了
多年後
我為了交出大學歷史系的論文計畫
才在蒐集太極拳沿革史的過程中
發現自己竟然曾經跟這樣一位真正的活歷史
兼傳奇人物面對面對話過(雖然也就兩三句話而已)
略感遺憾的是
就在該儀式後的幾年內
這位大師就以將近百歲的高齡仙逝(應該沒有記錯)
我已無緣再次拜訪深談
唯一能窺得其思想研究的機會
就剩下當時舅舅借我的這幾本書了
但我想,以我當時的年紀跟完全沒有習武的經歷
有這樣的緣分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在舅舅得知我大學加入國術社之後
我們之間關於武術的話題也就越來越多
偶爾在套路比賽前還會給他看一下身法
心血來潮的時候
他也會分享一些他的習武心得跟酷炫技法給我看
(酷炫是指,我其實模仿不來,試圖聽懂但又需要揣摩很久的那些東西)
這樣的分享
在他後來生病之前
都是我回台南外婆家相當期待的時光
因為此時的我,開始懂得這些好東西是如何珍貴
即使不是真的會,光是聽跟試圖揣摩,就相當的令人雀躍了
不過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題外話--------------------------------------
這幾本書值得珍藏的原因
並不僅是因為大師著作
綜觀武術史的文獻典籍
絕大多數的著作都是以傳說故事、口傳心訣、技法理論為主
且作者大多數是門派中人,以武術人的眼光來編纂
所以大多數只能做為拳譜跟門派故事
並沒有太多作為歷史學術著作的價值(但仍然是有價值的史料喔~)
然而王嘉祥先生(這裡涉及學術就不用大師尊稱了)的這套著作
的確有部分觀念略顯陳舊,受限於所學系統及時代,或者資料佚失限制的瑕疵,但就歷史研究價值而言,其圖文考證比對方法,根據地緣時代的研究推論,文獻典籍的參照與追溯,都符合時代乃至於現代的歷史研究方法
所以的確有資格與唐豪徐振的著作一樣被當作歷史研究著作,且其完整度相當少見(注意,他的敘述及立場仍然是有偏頗跟限制的,但並不影響其歷史價值)
------------------------------歷史人的碎碎念結束------------------------------
    宅伯的玩武見聞
    宅伯的玩武見聞
    宅伯的訪武、交流、讀譜、賞析、聽故事的輕鬆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