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麻醉前基礎評估]

    在臨床的生活中,時常會遇到病患需要鎮靜麻醉來進行手術或檢查,但因為對麻醉的一知半解與擔心其風險而打退堂鼓,反而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雖然進行麻醉一定會有風險,但我們可以設法將風險降到最低。
    要如何減低麻醉的風險呢?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麻醉前的審慎評估後建立完整的麻醉計劃;以及進入麻醉後的密切監控與臨場調整,直到病患從麻醉狀態中恢復為止。
    這篇文章先跟大家聊聊麻醉前評估到底需要做哪些事情。
    在真正開始進行麻醉之前,需要先進行各種檢查來協助麻醉獸醫師瞭解病患的背景資料。完善的麻醉前評估會有以下各種項目: (1) 進行問診去通盤瞭解病患的基本資料與過去的生活以及病史。 (2) 進行理學檢查,包含視診、觸診與聽診去初步評估病患當下的生理狀況。 (3) 基礎的血液學與血清生化學檢查。
    而後針對有異常的部分再建議安排進行不同的細項檢查。例如體外寄生蟲預防方面做得不完善的病患需要進行血液寄生蟲的快篩與心絲蟲的感染,或是聽診有心肺音異常的病患需要做胸腔X光或心臟超音波等等的影像學檢查。
    評估的項目做得越多越完整,我們對於病患當下的生理狀況就可以掌握得更確實,也能在非緊急的情形下,在麻醉前先針對有異常的部分進行處置,讓麻醉能在最佳的身體狀況下進行,將風險降到最低。
    當然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狀況都能如此完美,有些須緊急進行手術的案例可能在就診後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蹉跎,但仍然會需要進行最基本的檢查,盡量花最短的時間將身體的各項異常數值調整到較可接受的範圍,再進行麻醉手術。否則在麻醉風險極高的狀況下進行緊急手術,就算手術本身成功了,卻因身體狀況太差撐不過手術過程而賠上了性命,也只能說是得不償失。
    在檢查與評估做完之後,麻醉獸醫師會針對每個病患的不同身體狀況與麻醉所要達成的目標去設定計畫,例如想為有心臟病的老年狗狗進行骨頭關節的X光檢查可能只需要輕微的鎮靜,就會盡量避免使用較長效的藥物。而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要花較長時間清理大範圍的體表傷口就可以使用較強力的麻醉前給藥配合氣體麻醉去維持麻醉深度。舉凡麻醉方式,麻醉前中後的藥物使用選擇,局部麻醉技術的使用與否,麻醉中如何維持正常生理,甚至與外科獸醫師事先的溝通協調、計劃與默契的配合讓手術更加流暢,使整個麻醉時間可以盡量縮短都是麻醉計畫中需要規劃的事項。
    至於哪些生理異常會影響到麻醉獸醫師的計劃呢?就留待下集待續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