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先說一說為甚麼神隱這麼久,主要是要返工,無時間寫文。嗯,我也沒辦法。其二是手上的旅遊照片存貨也不太夠了。大概寫多三至四篇後存貨就用光了,所以一直懶得動筆。

封面:海南三亞大小洞天景區,拉來當封面是因為這個比較符合大家的「海南」印象。
這次輪到海南島,去的主要地區是海口和三亞,原因是當時暑假的相當平價機票。坦白說,對海南印象不太深刻。我知道很多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玩的人都挺喜歡海南的,的確,從渡假的角度來說連我這個「硬核歷史旅行黨」來說,也覺得海南島是頗悠閒的,但問題也很明顯:一、物價太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簡直是天價的水平,特別是景點門票,我不敢說不值一遊,只能說不合我口味,但來都來了,不進去看看又好像說不過去。
所以三亞是沒有甚麼「推介景點」的了,大體和其他網上的推介差不多,反而最有名的「天涯海角」,竟然沒去,連我都忘了為甚麼了。至於海口,海口老街有驚喜,事前倒是沒想到在海南也有這種民國風的老街。其實在海口也有花一天坐船去了廣東徐聞縣,但好像不關海南島的事,相片就放在將來的廣東篇算了。
畢竟海南本身沒太多值得大書特書的東西,記憶也不甚深刻,這次就隨便拉一些值得說說的照片寫一下算了,故時序可能會略為混亂。
三亞:連附近景點

三亞鳳凰島,在三亞住的酒店,質素還好。


酒店遠眺三亞市區。

甘什嶺檳榔谷,就是那種「偽」原居民景點,當然本來我也沒奢望看到甚麼「真」的東西,當是一個博物館來逛會好一點。

呃…



當然,裡頭的原住民我相信是真的,但他們應該也有自己的日常生活,這裡只是一個工作的地方,和我們坐冷氣房返工沒甚麼分別,能改善生活也是好事,你總不能要求人家要像建築般與以前一模一樣不許改變吧?

原住民表演。這個舞台很明顯是「大家心中的原住民」建築。

好像是附近的苗寨,還是檳榔谷同一個景區的東西?忘了。



海南山谷。

原住民的祭壇


亞龍灣,要坐纜車上山。

山上的瞭望台。

提提大家,瞭望台其中一個方向是軍事基地,不能拍照(不是這個方向),瞭望台上有軍人駐守阻止旅客拍照。



...無語

山上的仿古建築

還有教堂?

三亞的解放路步行街,沒甚麼特別。

黃昏的三亞市區。


三亞大小洞天景區,嗯...其實就是幾塊石頭。

坦白說我覺得海和椰樹更漂亮一點。

當然這個景點與「陽明洞天」有關,和明代心學有關的東西,的確令人產生許多聯想,但「陽明洞天」全國有很多,所以沒甚麼深刻感受。

海上觀音,一個「現代佛教」景點,對於一個居住城市就有「天壇大佛」的香港人而言,也無甚感覺,權當證明「去過」。


附近的海灘

三亞部分 完
海口:反倒是比較合我的口味,特別是老街(雖然沒北海的原生態,參考:https://vocus.cc/article/6002585bfd8978000155783d)

海口的馬鞍嶺,不難行,而且有些博物館可以看,挺好的。



對了,馬鞍嶺作為一個死火山,也是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

火山岩。



火山口,現在已長滿植物。


遠眺海口市區。




海南省博物館,比甘肅、青海的新一點,但藏品方面比較一般,畢竟海南也沒太多歷史沉澱。





五公祠。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德裕和李綱,有讀中史的朋友,應該很熟悉了。

五公祠內部。




旁邊的兩伏波祠,主要紀念攻下海南島的西漢伏波將軍路博德和征越南的東漢伏波將軍馬援。

東坡書院,當年蘇軾便是在此講學。

秀英炮台,晚清的作品。有地道、城牆等,挺值得古城迷一遊,如果不嫌年代略新的話。


城牆上。




海口老街。


挺喜歡這張老街轉角。

嗯嗯。



老街的邱氏祖宅,當天沒開。

海口老街天后宮。

黃昏的海口市。

海口港,可以坐船去廣東湛江。
海口部分完

三亞fun:一刀修羅?

三亞fun:說之以理。

三亞fun: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