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013# 深邃到不能再更深邃

[以色列]
耶路薩冷的情勢一天比一天緊張,路上的遊客只有前幾天的一半,原本各家民宿或飯店都有類似巴勒斯坦地區一日遊的套裝行程,因為遊客銳減,這幾天似乎都湊不出人數出團。
想去巴勒斯坦只剩下一個方法,就是自己組團包車去。為了避免前幾天被計程車司機綁架的戲碼再上演,事先跟民宿老闆打聽有沒有熟識的司機可以帶我們去。「我們」,包含了我,跟兩個在路上認識的香港姊妹花。
一台小客車想要從以色列通過檢查哨到巴勒斯坦,還要從巴勒斯坦通過檢查哨回到以色列,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個是這台車必須是巴勒斯坦的車牌,一個是這個司機必須是在以色列地區合法居住的巴勒斯坦人。民宿老闆想了又想,翻爛了電話簿,打了幾通電話都沒有人想開車進巴勒斯坦,畢竟情勢太緊張。
終於,老闆滿意的掛上電話,在紙上寫了一串阿拉伯文,慎重的折好,交給我們。「就是他了,哈桑·阿卜杜勒瓦哈卜·哈米德,我的朋友。明天一早他會在大馬士革門等你們!」接著老闆就大概描述了一下哈米德的長相,就是一般我們對阿拉伯人的印象,微胖的中年人,有點黑的皮膚,捲翹又油亮的黑髮,以及ㄧ雙深邃到不能再更深邃的眼睛。
老闆看著我們深深憂愁與困惑的表情,他立刻瞭解,我們無法駕馭超過三個音節的阿拉伯名字。
「妳們就叫他哈米德就可以了,他是個好人,我的朋友!」
一大早我們三個人就依約到了舊城區外的大馬士革門,城門外熙熙攘攘,剎那間把時間點從三千年前拉回到現代,城門外的人穿著現代的衣服,手上拿著筆記型電腦的公式包,突然讓我想到,原來耶路薩冷的人除了每天不停的禱告外,也是需要上班的。
城門外停了一排計程車,一眼就看到疑似哈米德的人。我們立刻揮手,快步的上前去遞上民宿老闆寫好的紙條。「是的,沒錯!」哈米德露出了閃著金牙的微笑,把紙條揉了一下塞在口袋,催促我們趕快上車。
小客車上放著熱情如火的阿拉伯舞曲,往北急速的駛向以色列跟巴勒斯坦的邊界,馬撒大(Masada)就是這個邊界跟死海相連的一座岩石山頂。
馬撒大是希律王修建的宮殿群,裡面有宮殿城堡、古羅馬浴場儲水池、劇場、教堂等遺跡,浴場甚至還有奢華的熱水加熱系統,可見人類早在西元前就發現泡湯的樂趣。最驚人的是,希律王在山腳下興建水庫,再用水道將水導入在峭壁上開挖的12個地洞,接著再用牛跟馬把水運到山頂的巨大儲水槽,供堡內蒸氣室和浴池使用,這個儲水槽竟然大到可供水讓幾千個人在三年內毫無匱乏!
但是今天的馬撒大之所以為以色列愛國象徵,並不是因為華麗的宮殿,是因為馬撒大背後那個悲壯的故事。
當年羅馬大軍攻陷了耶路撒冷,屠殺了居民一萬二千人。在羅馬統治期間,猶太人曾多次武裝起義反抗羅馬暴政,到了西元70年左右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暴政失敗,耶路薩冷又被攻陷,聖殿又再次化為灰燼,只剩下今天的一道哭牆,而猶太人的最後一支隊伍則退守到馬撒大。
這支最後的隊伍只剩下殘軍敗將、老弱婦孺,他們退居到馬撒大,為了不是要再作反攻,重回耶路撒冷,只是不想在羅馬人統治下過著形同奴隸般的生活,他們希望有尊嚴的在這個地方終其餘生。但對羅馬帝國來說,有這樣一批猶太人不受羅馬人管治,會使羅馬帝國的尊嚴掃地,所以勢必要殲滅他們不可。這純粹是一個面子問題。
羅馬帝國派了一支最精銳的軍隊,佈下整整八個營,把馬撒大團團包圍。猶太人借助希律王宮和周圍的防禦工事成功的抵擋了羅馬大軍三年,創下史上最長的的孤城奮戰史,這就是最著名的「羅馬圍城」。
城將破的前夕,馬撒大全城的男女老少九六七人,為避免落入敵手,全體自殺。他們推出十名勇士作為自殺的執行者,所有人緊抱妻兒,躺在地上,自願接受戰友的一劍刺喉。當那十個人完成任務後,再選出其中一個人殺死其他九個人,最後那一人清點屍體、放火焚城,最後自刎而死。當時有兩位婦女及五個小孩因為躲在水塔中而逃過了一劫,因此將當時的情形告訴了羅馬士兵,以見證這件歷史。
猶太人自此以後,從迦南地流離到世界各地,直到西元一九四八年重建以色列國。聯合國認為,從歷史的角度,馬撒大代表了爭取自由、反抗壓迫的無上勇氣,認為這是時代的標竿,因此在西元2000年將之列入文化遺產名單中。
這就是「馬撒大永不陷落」的精神(Masada shall never fall again)。
而今天,一個小小的以色列身處四周圍總共有22個阿拉伯國家的中東地區,要何等堅強才能夠為了生存而繼續奮鬥下去?
馬撒大山頂上的以色列國旗以最傲骨的姿態,繼續飄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