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耶路撒冷舊城區被16世紀的城牆環繞,共有八座各具特色的城門,舊城內被一條南北向和東西向的大街分隔為四個區域。東北為穆斯林區,西北是基督教區、西南跟東南則分別為亞美尼亞區跟猶太區。一座城市,四種表情,造就了耶路撒冷獨一無二的姿態。
我住的地方在基督教區,就離聖墓教堂不遠,這一區西方的觀光客比較多,餐廳跟旅館林立,亞美尼亞區是面積最小的一區,相對來說比較低調寧靜,有許多藝術家開設的特色小店,販售手工藝術品。穆斯林區是辨識度最高的一區,從大馬士革門前吵吵鬧鬧的菜市場往下走,一路兩旁全是販售明信片、紀念品、香料、甜食的小店家,牆上總有青少年半夜搞出來的花花綠綠塗鴉,男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抽水煙,這是四個區域中最生氣蓬勃的一區。
我最喜歡的是猶太區,除了寧靜以外還多了一份低調的神祕,這裡處處可見頭戴基巴(Kippah)的猶太人,基巴,不是罵人的話,是傳統的猶太小圓帽。小男孩頭戴小基巴在巷子裡面追逐,小女孩三三兩兩坐在石階上翻著故事書,剎那間給人一種錯覺,以為世界和平這個偉大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走在乾淨的猶太區,突然有小女生拿著剛畫好的蠟筆畫給我看,我們就坐在地上一起玩了起來,小女孩還不會講英文,童言童語的希伯來文聽起來真像天使的語言。
我在畫紙上畫了猶太的燭台,在九盞燭台上畫上火焰,展現一下亞洲人對於他們的文化也是相當瞭解。原本以為小女孩會給我一個崇拜的眼神,想不到她居然拿出紅色的蠟筆在其中兩支上面打了叉叉,然後趴在地上狂笑。惱羞成怒的亞洲人不堪受辱,立刻拿出藍色蠟筆把叉叉塗掉,小孩笑到從地上爬起來,拉著我往哭牆的方向走。
我心想,明明在飛機上才復習了光明節的由來啊!西元前五百多年,耶路薩冷被新巴比倫王國攻陷,聖殿第一次被摧毀,後來耶路薩冷又來來回回被佔領了很多次,直到西元前165年,馬加比家族率領了猶太人以寡擊眾,驅離在耶路薩冷的異族,避免聖殿被希臘化。當時的猶太人在奪回聖殿之後,準備以蠟燭來淨化聖殿並慶祝勝利,原以為上面的蠟油只夠燃燒一天,但蠟燭卻足足燃燒了八天。所以光明節的蠟燭一共有九盞,其中八盞的意義是為了紀念蠟燭在神的祝福下,奇蹟似的燃燒了八天,而第九盞的用途是拿來點燃其他八支。第九盞蠟燭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做Shamash,在光明節的第一晚,猶太家庭會用Shamash點燃第一支蠟燭,第二個晚上點燃第二支,直到第八天整個燭台都被點燃,最後一支Shamash就插在最中間,可以想像在光明節的晚上,家家戶戶都點燃所有的蠟燭,大家分享著傳統的洋芋煎餅(latkas)、交換禮物、小孩玩著光明節陀螺那樣溫馨的畫面。
這也是光明節延續八天的由來。所以燭台怎麼可能只有七根呢?
「七根蠟燭要怎麼過節!怎麼過!妳說啊!」我居然用中文跟以色列小女孩嚷嚷。
結果我跟小女孩一路拉拉扯扯來到哭牆前的黃金燭台(Golden Menora),當初從第二聖殿搶救出來的寶物,天啊!還真的只有七根。
小女孩雖然不會說英文,但是她揚起的嘴角,配合著那深具穿透力的眼神,就是一附「I told you!」的意思。
我聳聳肩,好吧!文化這種東西果然不是兩三天惡補可以理解的。
七支燭台 Menora,是猶太教會的標誌,也是以色列的國徽。用「七」這個數字主要是因為「七」象徵了舊約聖經中,上帝創造世界用了七天,而Menorah的形狀像棵樹,又有生命之樹的象徵。對在以色列的猶太人來說,七支燭台的國徽才是深刻在心中,那無可取代的國魂。
這是在巷子裡小孩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