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力挽狂瀾的鋼鐵之獅 - 南越20裝甲團簡史(上

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雙這篇想簡單介紹一下南越第20裝甲團以及在復活節攻勢時作戰歷程的介紹,順便藉此展現一些越南裝甲戰的過程。

越南裝甲部隊運用背景淺談

和很多人的認知相反,越南地形對於裝甲部隊使用的侷限性不是很大,至少對美軍而言都不是他們遇過最糟的。而早在美軍進入前,法國裝甲車輛更是已經活躍於全國。越南的地形大致分為三大類,侷限性由大到小:
  1. 湄公河三角洲與中部高地:湄公河大部分時候是在海平面以下的,因此土壤含水量極大,肥沃而適合種植,排水能力則相當糟。以上特性導致越南南端的金甌(Cà Mau)半島為潮濕的沼澤、溪流、運河與紅樹林等障礙充斥,通常只有沿著堤壩、水壩等設施建設的鋪裝道路容許裝甲部隊快速行動。
  2. 安南山脈(Annamite chain):這是橫跨越南中部南北的山脈群,最高峰達到2600米,遍布密林且人口稀少聚居分散,道路建設也比較差。但整體而言密林對於裝甲車輛來說僅僅是麻煩而非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隨著當地軍事部隊運作的加強,越來越多的簡易道路被開闢出來,對於裝甲部隊運用還算方便。
  3. 其他:這裡指的是上述兩者特殊環境以外的地帶,比如安南山脈以東的沿海平原區,山脈以南的山麓地帶,山脈以西的高地。這些地方環境不那麼一致,共通點是對於裝甲部隊活動都稱得上相當方便,評估顯示全年8成左右時間允許裝甲部隊通行。
越南地形區域劃分示意圖
以天候來說,6-9月從印度洋吹來的夏季季風會讓湄公河三角洲、山麓與西部高地、高原的大部分地帶進入濕季,其餘地區雨季則發生在11月至2月。這些時候對於裝甲部隊的活動會相對不利,但其他時候則不太困難;而即便是在雨季,這些地帶的通行仍然可行,但先決前提是有事先做過實地全面評估。1967年美軍展開的越南機械化和裝甲作戰(Mechanized and Armor Combat Operations, Vietnam)研究正是針對此一目的,而這場調查也讓美軍發現在更早之前的一些評估過於保守,部分理論上允許裝甲部隊活動的區域被標註為不能。就結論而言,研究人員指出越南全國在乾季大約有61%地帶允許戰車運做,在雨季則是46%;而對裝甲車而言,全國大約65%地帶在任何季節都允許運作。
研究後記錄的越南裝甲車輛運作限制圖,黑色區塊是判定戰車與裝甲運兵車(APC)均不可運作的區域,淺色區塊是判定戰車不可運作的區域。
總而言之,由於盲目將二戰太平洋與朝鮮半島裝甲力量運用經驗套用在越南(實際上兩者季風與種植習慣的差異導致朝鮮半島對裝甲部隊的適應力要低於越南)形成的刻板印象,以及對於南越盟友提供的法軍裝甲力量運用經驗反饋的無視,在1967年的全面調查開始之前,早期介入的美軍也低估越南戰場對於裝甲武力的適應性與必要性,從而也影響南越裝甲力量的發展。
而美軍協助南越的裝甲力量的開端是在1961開始,當年美軍完成越南地形對M113運兵車的適應力評估後在隔年開始提供M113、M114、V-150等裝甲車,隨後和原有的M24輕戰車與M8等繼承自法國的輕型裝甲車輛構成了南越裝甲部隊的主力,其主要作戰單位是裝甲騎兵團。在學說強調靜態防守的南越軍中,裝甲騎兵團是少有的軍級戰術區(Corps Tactical Zone)內快速支援反應力量(但似乎不承擔跨軍區支援任務)。
南越四大軍級戰術區劃分示意圖。
1964年起,南越現有的戰車M24開始逐漸失能,它們太老了,即便是全面介入時期的美軍也因為備料庫不再有對應零件庫存,無法提供現場有效維護與零件更換,發動機甚至需要送去日本才能維修,且M24較低功率也影響在越南野地的適應能力。隨後M41A3被選定為繼承者,並於1964年開始供應。
南越和美國人對M41評價都很高,較為簡易原始的設計對於南越軍低效的後勤體系比較親切,因此有不錯的妥善率,且較輕的重量和不錯的推重比在遍布水田與叢林的越南適應力很高。防禦力看似是個痛點,但早期還不是不可接受的缺陷,因為北越早期也缺乏單兵反戰車武器,即使開始配發了RPG-2/7,這種重心不佳的超口徑火箭彈命中率也不高,根據統計大約每發射8-10發才會命中一發;即便被命中,M41得益於更合理的裝甲外型在生存能力上相對於M113有很大進步,雖然裝甲不足以阻擋穿流,但統計表明平均需要7次擊穿才能徹底摧毀一輛戰車,只是傷亡概率還是不小,通常每0.8次擊穿就會造成一名乘員傷亡。而且美軍因為在實戰中意識到裝甲部隊的必要性,並在1967年後逐步增加越南的裝甲單位,在1970年越南佈署的美軍中裝甲營占全部作戰單位的46%,1971年隨著撤軍的開始,裝甲營比例反而又增長到54%;美軍裝甲力量的存在無疑也大幅減低南越對更先進戰車的需求。
然而北越反戰車能力與裝甲部隊的進步的很快,RPG-7已經日漸普及,T-34與PT-76戰車已開始裝備並投入戰鬥,1972年蘭山719(Lam Son 719)行動的LZ31著陸區戰役中首次與南越裝甲部隊交火的T-54/55更是讓M41承擔的壓力暴增,雖然在和T-54/55首次接觸時由於北越拙劣的訓練與不成熟的運用,頭兩次進攻暫時還能被M41和美軍空中支援偕同擊退,但第三次南越終究還是被T-55趕出著陸區,南越也知道北越戰車部隊的訓練與運用成熟只是時間問題。而與此同時,美軍撤軍的速度卻在增加,1971年全年撤軍量達到17.7萬,到年底美國駐越南軍事人員只剩15.8萬人,很快的南越就必須靠自己對付日漸強大的敵人了。
搶救一輛困於爛泥的T-54/55的北越軍民。越南的爛地對於北越裝甲運用也存在制約,而且他們大部分時候都在敵方火炮與航空打擊壓制下,也更缺乏機械支援,但這些困難仍然不是不可克服,而T-54/55的發揮也證明這些努力是值得的。
1971年8月隨著美軍第5步兵師1旅和美軍最後一個派駐越南的裝甲部隊77裝甲團的撤軍,南越陸軍終於獲准成立一個換裝M48巴頓主戰戰車的戰車部隊,這支部隊就是第20裝甲團。美軍共撥交54輛M48A3,並分為3個中隊和1個團指揮部。然而這批戰車不同於先前美軍提供的全新M41,這批M48不但是二手的狀態也很差,其中2輛完全無法使用,20團乘員訓練與經驗也不足以應對這批戰車的車況。
雖然M48的到來對於南越裝甲部隊而言是訓練、學說、技術上的飛躍性進步,但這種飛越存在條件:理論上南越裝備的是較老舊的M48A3,90毫米主砲在T-54/55面前並不佔優勢,更優秀的射控理論上可彌補差距,然而訓練的不足與妥善率問題限制了射控優勢的發揮。在美軍顧問團看來,由於M48射控水準和M41差距較大,讓那些只操作過M41的南越車組適應與理解M48的火控設備不是一件易事。語言不通與教材翻譯緩慢也導致他們在和這些南越軍溝通上不太順利,比如美軍一直沒有找到可以適當反應彈道計算機定位的越南詞彙,這也是南越車組熟悉和發揮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等精密設備的主要障礙。
南越20裝甲團為數不多的照片,可以看出這輛戰車仍未裝備氙氣燈。
同時美國顧問也認為南越軍並沒有很明白後勤維修的必要性,導致車輛妥善率欠佳,他們必須反覆灌輸這些概念讓他們真正按照美軍規範的維修流程和強度。而概念上南越也需要接受精密設備帶來的後勤與訓練問題,並理解這些問題只是提升戰力的必要代價,而這點從南越軍看待夜視設備的態度上就可看出:南越軍認為價值30萬美金的氙探照燈太貴了,所以他們原本打算讓所有M48都取消這個裝備,直到美軍顧問指出讓價值1500萬美金(原文如此,但有前輩指出這價位不合理,畢竟30年後的艾布蘭也沒那麼貴,估計30萬和1500萬均是全部54輛M48的總價而非單位價格)的戰車只能在白天作戰更不合理後,南越軍才在每個中隊都配置6台探照燈。
而從裝備上來說,第20戰車團也沒有配發M88與M548等後勤車輛,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專業搶救車協助拖帶受困車輛也沒有全地形車輛補給燃料。他們也缺乏裝甲架橋車(AVLB)以及後備零件,兩者的問題對以在國土內守備為主要任務的20團看似不大,卻成為後來該團覆滅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第20團也沒有編制乘坐裝甲運兵車的機械化步兵,僅僅是多編制一個步槍連,作戰時每個戰車中隊都額外增加90名隨車步兵掛在車體外部提供步戰偕同支援,同時也受訓作為備用車組。
一輛擠滿隨車步兵的T-70戰車。在缺乏可伴隨戰車突破的裝甲運兵車或裝甲步兵戰鬥車時,這是唯一能確保步兵可以跟上戰車並隨時響應掃蕩、偵查等要求的折衷作法。
該團的個人培訓在1971年11月於廣治市(Quang Tri City)附近的愛子基地(Ai Tu)展開。訓練情況在這一階段得到改善,1972年1月51個車組中有41個被判定符合美軍車組水準,86.1%的戰車被判定保持在戰鬥準備狀態;雖然缺乏支援車輛的問題早在訓練階段就開始影響整個訓練計畫的實施,但20裝甲團仍然在1972年2月1日展開單位戰術訓練,雖然前述的問題又導致實地演習的延誤,但至少敢在3月27日完成。然而北越不會給予他們更多時間。

復活節攻勢的考驗

1972年3月30日,北越發動復活節攻勢,計畫的第一階段是在20-25天內佔領(或者用他們的說法:解放)廣治市,並消滅4-5個南越團級單位。基於此目標,2個師在裝甲部隊帶領下穿過非軍事區(DMZ)直接威脅第一軍級戰術區,更糟糕的是北越可借道寮國而極易從側翼攻擊和切斷南越靠近DMZ的防禦力量,北越也善用這個優勢,擁有1個裝甲團加強的312師從寮國境內穿過並威脅到靠近DMZ的部隊左翼,3個師的部隊都加強了大量火炮、野戰防空力量與總計322輛裝甲車輛,其中也有大量T-54/55。而在南越在這一地帶的防禦力量訓練、裝備與組織均嚴重不足,因此北越在數量、質量和火力都有巨大優勢。
復活節攻勢前期態勢。可以看到在北越大致確保對寮國的滲透控制後,由於寮國與柬埔寨和南越的接壤,北越很容易從寮國進攻並威脅甚至切斷狹長的第一軍級戰術區,而美軍和南越也很難判斷攻勢主次和集中力量應對。
在4月1日結束前,北越的火炮與裝甲力量迅速摧毀或分割包圍南越最前線的各個火力基地,南越主力的105毫米榴彈砲射程低於北越122與130毫米炮,在卡羅爾營區雖有長射程的175毫米炮,但數量不足,單靠他們無法壓制住北越砲兵。天候問題以及北越特地強化的野戰防空力量(包含肩射對空飛彈、ZSU-57-2自行高炮)也讓南越與美軍空中優勢效果大減,經驗與訓練不足的南越軍也被北越強大的火炮與裝甲攻勢動搖,士氣與訓練不足的南越士兵經常會在戰車的震懾力下屈服並逃跑,北越裝甲力量也得以利用公路發揮機動力將南越防線切割得支離破碎。而此時美軍地面部隊早已盡數撤離,蜆港以北的美軍只剩少量顧問團,他們的數量完全不足以幫助南越重整態勢,快速變動的戰線也讓他們必須不斷後撤難以協調美軍火力打擊。
更清晰的示意圖。
在兩天以內匯集第一軍級戰術區多數作戰單位的DMZ前線已經全線潰敗,庙江河(Thạch Hãn)以北全面淪陷,南越高層趕緊試圖重整。新防線被設定在庙江河以南,其中關鍵的地帶是東河(Dong Ha),這裡有可以一條直接跨越庙江河的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和另一條鋼筋結構鐵路橋,一但北越能控制些橋南越就會失去庙江河提供的有利防禦姿態,做為廢棄舊橋的鐵路橋只能讓行人通過所以不是問題,關鍵是那條美國協助下建造,以混凝土基座打底上頭是鋼筋結構和木製橋面的公路橋,不但承重能力允許機械化部隊使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透過少量炸藥或砲擊徹底摧毀,同時南越軍和美軍也都還沒有得到炸毀橋梁的許可。
東河橋樑,左為新橋,右為以廢棄舊鐵路橋。
但此刻南越鄰近作戰單位大部分都是從DMZ撤退下來的殘軍,人數和補給嚴重不足且士氣低落,此時南越第3師需要時間爭取重整潰散部隊並安排防禦。因此南越第3步兵師師長武文階下令南越陸戰3營和營長黎伯平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同時將陸戰4營的4門吉普車載106毫米無後座力炮派往此處避免缺乏重武器的陸戰隊防禦被北越戰車突破。南越第3步兵師副師長更是表示裝甲支援已經上路,而這支裝甲支援力量就是第20團。
北越的戰車也不會給南越更多調集兵力的時間,4月2日1015時無線電網內南越57步兵團報告北越第1師20輛T-54/55與PT-76組成的先頭部隊正在沿著QL-1公路快速南下,很快就會通過東河,而57團此前已經被擊潰無法阻止他們。
國家1號公路(Highway QL-1)是一條橫穿整個越南南北的公路,也是北越機械化部隊南下快速突破的重要路線。
事實上第20裝甲團離東河不遠,他們此前都在廣治市以西的山區作強化訓練,因此該團的42輛戰車在4月1日上午被派往東河阻擋勢如破竹的北越。第20團收到命令後沿著QL-1高速公路北上並在庙江河以南防禦,雖然距離不遠但沿路大量南下難民與惡劣的交通管制讓部隊的移動速度並不快,直到4月2日11點才和東河防線的南越陸戰6營會合。隨後武文階任命在場最高級別軍官20團孫謝里(Ton Ta Ly)擔任指揮官。
當時防禦重點是庙江河以北沿著QL-1公路推進並試圖通過橋梁的敵軍,因此20團第2、3中隊都被安排在Dong Ha鎮內與外圍,南越陸戰隊3營的2個連在鐵路橋的南端設置防禦陣地,第1中隊和3營的另一個連以及美軍火力支援協調官則佈署在鎮以西3公里可以俯瞰QL-1公路與橋梁的高地上。在這段時間裡,北越砲擊和難民製造了大量混亂,甚至還有一大群仍身穿軍服但已撕掉標誌且也丟棄大部分自身武器的潰敗部隊通過了橋梁,而他們也沒有加入防禦的意思,黎伯平當著所有人(包括美軍顧問)的面攔住一人並親自將其槍斃。但這完全沒有重建起秩序,這群南越散軍即便面臨自己人子彈的威脅也已經失去任何面對北越的勇氣。
20裝甲團在東河防禦佈署示意圖
此時北越也跟得很緊,第36步兵團已經在北岸建立立足點。雖然美軍顧問已經協調到4艘驅逐艦組成的火力支援盡可能覆蓋河岸以北,這對驅散36團的北越步兵起到很大作用,也摧毀先頭的4輛PT-76,但更多剩餘的北越裝甲武力仍在推進,距離橋梁還有1000米不到。隨後一架南越的A-1天襲者攻擊機降臨並轟炸了北越裝甲縱隊造成很大損失,不過攻擊機在這一輪俯衝後就被擊落,而且這一輪攻擊的拖延還不夠久,一架偵察機回報更多的北越戰車仍在推進,他們尚處南岸觀察陣地的視線範圍外但很快就會與南越軍接觸。
1200時,北越戰車再度出現在視線範圍內,這次輪到第20裝甲團出手了。高地上的第一中隊能夠從近乎完美的位置觀察和打擊橋樑與公路上的北越戰車部隊,南越車組能充分發揮M48的射控優勢從2公里以上的距離外開火並摧6輛T-54/55,而北越始終沒能發現第一中隊所在,因此第20團沒有承受任何損失。
此時南越整體態勢仍在不斷惡化,北越的320B和308A師的進攻仍然成功將所有殘存的南越火力基地與據點全數碾碎,此刻東河大橋以北已經不存在有組織的抵抗,東河與後漢河是北越前往廣治市僅剩的阻礙,而308A步兵師在戰車的帶領下也開上了QL-1公路並直衝東河。
1215時,一輛北越T-54/55戰車單獨出現並一路直衝公路橋。陸戰6營的一名老兵黃文留獨自帶上2管M72反戰車火箭獨自一人待在橋面上依託兩個塞滿泥土的彈藥箱和鐵絲網構成的薄弱工事,獨自擋在戰車面前。這種勇敢到近乎魯莽的行為反而一時震懾住北越車組,他們在發現自己被瞄準時剎了車,這給了射擊的機會 - 但第一發打高了。然而北越車組沒有利用這時機反擊,而是又慢吞吞的開始前進。隨後黃文留打出了最後一枚M72,命中 - 被傾斜的前裝甲彈開,但又戲劇性的打在T-54/55的砲塔環上。這一發M72可能導致這一輛T-54/55砲塔卡死,雖然黃文留沒有更多的M72可以補槍,但這輛戰車還是緩緩後退了,危機暫時解除。美軍顧問約翰.雷普利(John Ripley)讚譽黃文留的行為是他:[我所聽過、見過或經歷過的最勇敢個人英雄主義]。(注:此段出自U.S. Marines in Vietnam The war that would not end 1971-1973,未提及20團為何沒攔下這輛T-54/55,也缺乏北越方紀錄證實和說明這輛戰車單獨衝刺的原因。)
雖然第20團的活躍以及黃文留的勇敢讓東河防線的南越士兵建立起對抗戰車的信心,但美軍顧問也很清楚這單純是因為先頭的北越部隊零散且麻痺大意,等北越主力到來他們就未必可以重現先前的成功了。隨後雷普利請求允許將公路橋炸毀,然而武文階對於戰況仍存在幻想,他還寄望反攻的可能,因此不僅不允許摧毀橋梁還下令東河部隊應該在北岸建立橋頭堡。雷普利深知以東河上這點兵力放棄河流提供的天險到對岸防禦是毫無可行性的,只是在浪費他們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短暫空檔,因此他繞過武文階請求美軍駐越南高級顧問杰拉里德.特里請求炸橋的許可。然而特里並沒有這個權限,他雖然也繞過武文階直接向峴港的美軍支援司令部要求炸橋,但峴港又表示這許可需要由西貢政府下達。
1245時,耗盡耐心的特里決定不再顧慮繁瑣的政治程序直接下令雷普利炸橋,同時承諾如果東和部隊手邊的炸藥不夠他會再送過去。當美軍顧問抵達公路橋時,南越工兵已經在行動了,大約500磅C-4或TNT炸藥正在被安置,但在遊騎兵學校與英國陸戰隊學校受過訓練而擁有豐富爆破經驗與知識的雷普利很快意識到他們安裝的方式不當,不足以摧毀這座橋梁。然而他一上橋梁南越工兵就直接跑了,此刻他是在場的唯一知道該如何摧毀公路橋的人,因此他親自把25-30個裝滿炸藥的彈藥箱交錯安裝在橋墩下;同時斯莫克上校帶領的南越工兵也在鐵路橋上安裝了炸藥。雷普利隨後利用附近一輛廢棄吉普的電池啟動了電力起爆引信 - 但失效了。不過雷普利還準備了做為最後保險的長引信,這正好派上用場。
在雷普利點燃長引信時,援軍也抵達了。這支增援力量是南越第一裝甲騎兵旅(裝備M41戰車、M113或裝甲騎兵戰鬥車,後者泛指基於M113改裝強化火力與防禦力的支援車輛),他們擁有能夠重整和統一指揮防線態勢的通訊設備與層級,因此河岸防線的指揮權也交給了他們。但第一裝甲騎兵旅得到的命令是要到北岸設防,加上橋梁附近戰況看起來還很穩定,北越輕武器和迫擊砲騷擾沒有停過但沒有更多重武器抵達,因此旅長和旅內的美軍顧問路易斯.瓦格納(Lewis C. Wagner)也都認為橋可以先做好爆破準備但暫時不炸。但在他們爭論時,引信已經被正確引爆,公路橋在1630時被徹底摧毀。雖然特里的獨斷會讓他接下來有很漫長的口水戰要打,但至少對於東河防線來說他們暫時不用擔心T-54/55通過了,只剩具備兩棲能力的PT-76仍可以直接穿過河面。而隨後守軍也注意到4輛PT-76在嘗試渡河,很快美軍顧問召喚了海軍艦砲全數摧毀。隨後B-52的弧光轟炸到來,暫時壓制住對岸北越軍的裝甲力量活動。
被炸毀的公路橋空拍,一旁的鐵路橋沒有但也沒絕對必要摧毀。
根據兰山血、广治泪一書引述的南越人民軍202機械化步兵團政委回憶,參與此戰的66營損失數量不是4輛而是8輛。此前該營配置23輛戰車,但在通行一條東河以北的另一道河時只有13輛成功通過,而且原定配合的步兵沒有及時抵達,他們對於東河的敵情甚至地形也都缺乏了解。這些因素正是北越投入兵力有限且表現低劣的原因。
雖然這些戰鬥規模很小,但沒有了東河橋梁,至少是阻止了北越的308A師進攻勢頭,然而天氣還沒有好轉,儘管美國不僅調集太平洋與亞洲大部分的航空資源絞殺北越進攻部隊後勤,同時還集結大批B-52對北越境內發動了後衛2號作戰,意圖透過這場幾乎已經放棄所有原則的戰略轟炸摧毀北越經濟從而迫使他們屈服於談判桌;然而無論是戰略轟炸或對北越後勤的絞殺,等破壞展現出足夠效果都需要時間,如果在這之前北越就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那會導致停火後談判的被動,進而宣告美國與南越的失敗-而這些時間就是南越東河防線部隊所要爭取的。

第二階段的對抗

雖然在東河暫時受挫,但由於此前南越的基層表現低劣高層則是遲鈍無比,此時北越高層對於戰況估計仍然很樂觀,308A步兵師在4月3日至8日時意圖先靠36步兵團組織白日砲擊消耗南越軍士氣並迫使他們頻繁轉移陣地,趁夜晚試圖偷渡取得部分立足點。頭兩三天這一企圖被南越20團配備強大氙氣燈的M48粉碎,然而M48也因為顯眼的燈光成為重點打擊對象,雖然間接砲火的精度不足以直接摧毀這些鋼鐵巨獸,但不受保護的氙氣燈很快就全數被破壞殆盡。在失去氙氣燈提供的全天候作戰能力後,北越偷渡的嘗試開始有進展,但這些缺乏支援的小股偷渡部隊即便抵達對岸仍很容易被M48與南越陸戰隊的反擊消滅。
雖然此前對於穩定戰線起到巨大貢獻,且北越也對於戰車的機動性感到有些頭痛,不需長時間定點駐守也能提供穩定防禦與火力的特性讓北越引以為傲的長距離精準砲擊很難發揮效果。但以美軍顧問的標準來看,第20團仍因看著頻繁通過的難民與潰軍,又長時間沒有收到支援的消息而飽受士氣不足的問題,團長亦缺乏積極進取的領導且不願時常視察前線穩定基層信心,這導致20團戰車的作用沒有被完整發揮。
與之相對的,南越陸戰隊師長黎元康下令重建秩序禁止南越陸戰隊搜刮掠奪平民,違者格殺勿論。這對於穩定陸戰隊意志力與精神起到很大作用,同時此前被擊潰的南越57步兵團殘部約250人也撤離到東河並加入了防守,負責QL-9公路到,看似緩解他們人數不足的壓力 - 然而該團殘兵的士氣與組織還是太低,以至於北越成功突破他們的防守在庙江河南岸取得立足點。此戰後黎伯平對那些常規陸軍潰兵失去信心,要求增派一個陸戰隊營支援;而武文階原本希望陸戰6營主力增援,然而此時佩德羅火力基地(Fire Base Pedro)遭到北越滲透偷襲,眼看北越主力可能離佩德羅基地不遠,6營需要先支援佩德囉。
先前表現優秀的陸戰3營此時已經從參戰時的700人減少到200人,因此4月7日黎伯平帶領他們撤離東河整補,20團第2分隊也退到愛子基地作為預備隊。東河防線只剩20團的2個分隊、第1裝甲騎兵團、別對軍4、5聯團和減員嚴重的57步兵團。很碰巧的是隔天1500時,北越304A和308A師在4個炮兵團支援與裝甲部隊的帶領下於東河、愛子、羅汪基地同時展開行動並控制部分前進出發陣地。隔日0500時308A師的2個團在戰車與裝甲車帶領下於東河西北取得突破並撕開8公里的突破口。然而南越別動軍第5聯團在第20裝甲團支援下發動反擊,別動軍是南越基於美國遊騎兵概念與學說打造,少有的戰力與意志力足夠堅強的作戰單位,20團又彌補了別動軍缺乏重武器的侷限,因此他們很快挫敗了36團的攻勢,即便在北越也出動戰車試圖壓制後別動軍和20團也沉穩的轉入防守並利用北越步戰之間仍然不成熟的配合擊毀3輛戰車。
而北越304A師的進攻也沒取得進展。北越在4月9日午夜時發動整晚的遠程砲擊,隨後在0645時,2個步兵營在16輛戰車支援下接近了佩德羅基地發動總攻。2輛戰車首先摧毀南越陸戰6營外圍防禦的工事與前哨排,並衝進基地內,而南越陸戰隊只能分割躲在掩體內已輕武器反擊。後續的北越戰車部隊在沒有步兵和工兵開路的情況下也跟進突入,但卻誤闖雷區,多輛戰車立即被癱瘓。
佩德羅火力基地位置示意圖
雖然雷區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但佩德羅基地的守軍還是無法單憑自身對抗剩餘戰車,特別是領頭那兩輛T-54/55,此時低空雲層厚實也導致航空打擊難以進行,因此愛子基地的南越陸戰隊258旅出動1營的2個連分乘12輛M113和20裝甲團第2分隊的8輛M48前往。然而他們需要時間,因此美軍顧問首先召喚了艦砲打擊,這無法直接摧毀戰車,但透過砲擊戰車後方地帶可以暫時壓制跟進的北越步兵迫使其後撤,從而暫時將北越戰車分割出來;而至少4架南越空軍所屬的A-1也抓到雲層空檔鑽入低空發動攻擊。雖然6營營部一度被北越戰車逼進到極近距離,但南越陸戰隊、空軍與美軍砲擊仍成功爭取到足夠時間,裝甲部隊到了。
隨後的過程順利到無聊,接近基地的M48進行1500米遠距離砲擊將5輛T-54/55逐一摧毀(南越說法,根據北越紀錄對照應該高估不少),而T-54/55的反擊完全沒有命中,沒了戰車也沒了步兵,增援部隊在佩德羅基地的掃蕩和支援也沒什麼難度了。在看到援軍抵達後,6營也發動反擊接應。北越的16輛戰車中13輛被擊毀2輛被俘虜,僅有1輛逃出(再次強調可能高估不少)。根據美軍顧問的評估,南越陸戰隊雖為南越軍中少有的在士氣與技能上都足夠可靠的菁英,但初次面對戰車仍出現一定程度的動搖,只有當其中部分足夠膽大的士兵以M72成功癱瘓戰車後才讓更多人建立起對抗的信心與勇氣。根據北越方面紀錄,在東河防線的戰鬥階段中北越損失8輛PT-76和3輛T-54/55,在西面組織的進攻中損失5輛T-54/55和59式戰車,但筆者仍未確定是否全損失於佩德羅的戰鬥。
佩德羅火力基地附近空拍的遺棄北越戰車。
到這一階段為止,東河防線一直憑藉著河流天險,以及北越進攻力量在突破過程中備分散的有利條件阻擋著北越進攻主力,這為南越調集更多增援力量爭取到不可忽視的時間。而第20裝甲團的M48也以不那麼完美但仍然有效的姿態發揮出防禦、機動與火力的優勢,特別是能有效阻擋戰車進攻這點,賦予了南越守軍對抗T-54/55的信心,雖然美軍仍然在提供強大的艦砲火力與航空支援,但兩者受單位集結、天候與和友軍距離等因素影響太大,不總是能夠即時響應,因此戰車仍是維持防線的重要構成。而佩德羅基地的戰鬥也證明戰車在發動反擊穩定防線缺口的巨大作用,在此戰中即便是南越精英作戰單位的海軍陸戰隊仍在戰車面前顯得無力,作為輕裝步兵的陸戰隊很容易被分割在掩體之間逐一消滅,全仰賴砲擊對北越步兵的壓制,以及M48的即時挽救才渡過危機。
M48的活躍也可歸功於北越自身的問題。在這一階段北越展現出深入後部隊失調嚴重的問題,結合先前的順利引起的輕敵冒進心態,導致在部分輕裝步兵早已在東河附近騷擾的情況下,雙方仍未進行最低限度偕同與資訊共享,戰車部隊仍顯得對局勢一無所知;而這些錯誤再結合T-54/55與T-34射控和態勢感知的劣勢以及本就缺乏的作戰經驗,雙方裝甲對抗的一面倒結果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然而北越能和美軍周旋數年並使其知難而退,正是因為他們強大的適應與改進能力。北越很擅長總結分析失敗因素總結戰場教訓並找出和利用對方弱點,在面對美軍時如此,面對南越也不例外。第20裝甲團的活躍固然讓北越承受了出乎意料的損失,但尚有承擔的本錢,而南越已經沒有第二支配備M48的作戰力量去維持當前平衡。下一階段才是20裝甲團、整個東河防線乃至整個第一軍級戰術區的真正考驗。
待續......_)
資料來源:
兰山血、广治泪
U.S. Marines in Vietnam_The war that would not end 1971-1973
MOUNTED COMBAT IN VIETNAM
Vietnam tracks : armor in battle 1945-7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86年4月15日美軍對利比亞發動一次教科書般的完美空襲任務,從英國起飛的F-111和海軍偕同直闖防空網密度世界前列的利比亞前2大城市:班加西與的黎波里,僅以1架F-111的代價完成空襲。這裡將簡單介紹美國海軍在此戰中展現的對敵防空壓制戰術,以及利比亞防空部隊失能原因。
前言 雖然自仁川登陸以來便沒有過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但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美軍陸戰隊也曾規畫過登陸作戰。儘管由於風險過高,且地面攻勢進展良好,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登陸他們規劃的作戰並未付諸實施。但透過研究美軍當時作戰規畫,以及面臨的問題,都是了解現代兩棲登陸作戰的範本。
自誕生以來,AH-64憑藉優秀的設計與不曾中斷的精進,在海外市場與戰場上都收穫不可計數的讚譽。然而,再優秀的兵器,如果不能在正確的場合被正確的運用,那還是有折戟的可能 - 而阿帕契也曾經如此,在2003年伊拉克自由行動中,美軍一支全由當時最先進的AH-64D長弓阿帕契組成的部隊,遭到伊軍由輕型地對空
1986年4月15日美軍對利比亞發動一次教科書般的完美空襲任務,從英國起飛的F-111和海軍偕同直闖防空網密度世界前列的利比亞前2大城市:班加西與的黎波里,僅以1架F-111的代價完成空襲。這裡將簡單介紹美國海軍在此戰中展現的對敵防空壓制戰術,以及利比亞防空部隊失能原因。
前言 雖然自仁川登陸以來便沒有過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但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美軍陸戰隊也曾規畫過登陸作戰。儘管由於風險過高,且地面攻勢進展良好,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登陸他們規劃的作戰並未付諸實施。但透過研究美軍當時作戰規畫,以及面臨的問題,都是了解現代兩棲登陸作戰的範本。
自誕生以來,AH-64憑藉優秀的設計與不曾中斷的精進,在海外市場與戰場上都收穫不可計數的讚譽。然而,再優秀的兵器,如果不能在正確的場合被正確的運用,那還是有折戟的可能 - 而阿帕契也曾經如此,在2003年伊拉克自由行動中,美軍一支全由當時最先進的AH-64D長弓阿帕契組成的部隊,遭到伊軍由輕型地對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登陸越南至今剛好滿半年,儘管正式在西貢生活的年資不長,但在搬到西貢前,我已到過越南出差旅遊過 4 次。聽過不少越南前輩說過,剛到越南的甜蜜期約一到兩個月,之後就會開始討厭這邊的生活,但隨著待在這邊的日子越久,我發現我竟然越來越喜歡這座城市,甚至興起直接定居越南的念頭。
Thumbnail
今年三月越南工商部(MoIT)開始研擬離岸風電示範計畫政策。根據工商部7月的報告中提出示範計畫三個執行方向:一是由越南國家石油公司主導;二是由越南國家電力公司(EVN)主導;三是由軍方單位主導。
Thumbnail
北越: 1. 下龍灣 2. 河內古城 3. 沙壩梯田 4. 芽莊海灘 5. 寧平 南越: 1. 胡志明市 2. 美奈沙丘 3. 會安古城 4. 湄公河三角洲 5. 富國島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越南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國家,近年來經濟成長非常可觀。 人口與經濟:越南的人口約為9646.2萬,GDP為4064.5億,人均GDP為4087美金1。 越南的人口結構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3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約為56%2。 經濟成長:越南從1986年開始實行經濟的改革開放,並在2010年後加速
Thumbnail
越南4月宣布10支CS Wind離岸風機塔架將從南部巴羅頭頓省的富美工業區,運往韓國西南端的全羅南道,供應CIP及韓國SK E&S 99MW全羅南道1號(Jeonnam 1)離岸風場使用。  
Thumbnail
因應越南北部省份可能面臨的缺電風險,越南國家電力公司(EVN)評估從寮國Truong Son陸域風場進口電力的可行性。
Thumbnail
F-5戰機於冷戰時期活躍於區域衝突中,雖然在越戰未能與米格機交手。在其他衝突中證實F-5E性能優於MIG 21,並成為米格機殺手。
Thumbnail
越南,與台灣關係最深的東南亞國家,或許也是台灣人最應了解的東南亞國家歷史。
Thumbnail
越南李朝遷都至今河內後,改名「昇龍」,建設皇城,但作為蒙越戰爭的戰場,遭逢數次祝融,加上時間遷移,原先佔地宏大的故宮,如今只剩幾座城門遺跡與考古挖掘區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登陸越南至今剛好滿半年,儘管正式在西貢生活的年資不長,但在搬到西貢前,我已到過越南出差旅遊過 4 次。聽過不少越南前輩說過,剛到越南的甜蜜期約一到兩個月,之後就會開始討厭這邊的生活,但隨著待在這邊的日子越久,我發現我竟然越來越喜歡這座城市,甚至興起直接定居越南的念頭。
Thumbnail
今年三月越南工商部(MoIT)開始研擬離岸風電示範計畫政策。根據工商部7月的報告中提出示範計畫三個執行方向:一是由越南國家石油公司主導;二是由越南國家電力公司(EVN)主導;三是由軍方單位主導。
Thumbnail
北越: 1. 下龍灣 2. 河內古城 3. 沙壩梯田 4. 芽莊海灘 5. 寧平 南越: 1. 胡志明市 2. 美奈沙丘 3. 會安古城 4. 湄公河三角洲 5. 富國島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越南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國家,近年來經濟成長非常可觀。 人口與經濟:越南的人口約為9646.2萬,GDP為4064.5億,人均GDP為4087美金1。 越南的人口結構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3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約為56%2。 經濟成長:越南從1986年開始實行經濟的改革開放,並在2010年後加速
Thumbnail
越南4月宣布10支CS Wind離岸風機塔架將從南部巴羅頭頓省的富美工業區,運往韓國西南端的全羅南道,供應CIP及韓國SK E&S 99MW全羅南道1號(Jeonnam 1)離岸風場使用。  
Thumbnail
因應越南北部省份可能面臨的缺電風險,越南國家電力公司(EVN)評估從寮國Truong Son陸域風場進口電力的可行性。
Thumbnail
F-5戰機於冷戰時期活躍於區域衝突中,雖然在越戰未能與米格機交手。在其他衝突中證實F-5E性能優於MIG 21,並成為米格機殺手。
Thumbnail
越南,與台灣關係最深的東南亞國家,或許也是台灣人最應了解的東南亞國家歷史。
Thumbnail
越南李朝遷都至今河內後,改名「昇龍」,建設皇城,但作為蒙越戰爭的戰場,遭逢數次祝融,加上時間遷移,原先佔地宏大的故宮,如今只剩幾座城門遺跡與考古挖掘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