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屋02】掠殺,失控的系統:橫跨美國十三州的連續殺人犯

第一次聽到「連續殺人犯」(serial killers,或稱連環殺手)的名詞和定義,是Ruby盧春如的《上帝的黑名單》;根據美國FBI的定義,連續殺人犯就是:「謀殺至少三個人,並在作案期間存在『冷卻期』,與短時間內,在同一地點展開大屠殺的大規模殺手(mass murderers),又或四處逞兇殺人的瘋狂殺手(spree killers)有別。」
掠殺》由一位阿拉斯加的失蹤女咖啡館服務生開始,警方循線在六千七百公里之外的德州,攔下了嫌犯的車。以瑟烈‧凱斯(Israel Keyes)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犯罪紀錄、搜捕紀錄,甚至連一張罰單都沒有,後續查訪他的營造公司客戶和軍中同袍,幾乎都是對他的好評:認真、優秀、聰明。他在軍中的長官接到調查局的來電時,還以為凱斯是要進入國家機關任職,對方正在做背景調查核實。
已查明的連環殺手大部分都是有組織型和反社會型的,他們通常智商很高,從外表根本無法判斷他們是殺人狂。連環殺手一般都是單獨行動,殺害的都是陌生人,且多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殺人。他們作案並不是一時興起,動機也不是出於嫉妒或貪婪。──「連環殺手」頁面,維基百科
凱斯讓調查探員們感到挫折又毛骨悚然,他迥異於過去的連續殺人犯,通常在殺人動機、殺人模式和被害人挑選上,都有規律可循的固定性,例如泰德‧邦迪(Theodore Robert "Ted" Bundy),他的犯罪手法就是憑藉俊俏的外表搭訕、潛入宿舍,誘騙綁架女大學生之後殺害;丹尼斯·雷德(Dennis Lynn Rade)則是因為他知名的犯罪手法「綁、虐、殺」(Bind, Torture and Kill)而被稱為BTK殺手。
「沒有受害者類型;沒有固定的物色、謀殺、埋屍地點;讓自己跟受害者保持幾千英里的距離;私藏在全美各地的武器。」──〈第三部 伏擊掠食者〉,二十。《掠殺》
以瑟列‧凱斯對警方的打擊,則是「我如果不說,你們根本不知道」。他的被害人沒有任何共同點,範圍佈及全美國,而凱斯不同於一些連續殺人犯,以展現自己的「成果」為傲,用他被循線攔下的阿拉斯加女服務生綁架案為例,警方事後根據凱斯的自白,在他關押、強暴並分屍被害人的棚屋內,完全找不到任何線索──毛髮、棉絮、DNA,若非凱斯犯下了兩個失誤,檢察官根本無法起訴他。
首先是提款紀錄。一直到莎曼莎(阿拉斯加的被害人)之前,凱斯沒有留下任何數位足跡──只靠紙本地圖移動、住旅館或搭帳棚、只用現金、做案時將手機電池拔除,但警方憑著莎曼莎的金融卡提款紀錄和監視器鏡頭,辨認出了車型,找到了他的行蹤。
第二是警方線索。作者莫琳‧卡拉漢(Maureen Callahan)幾乎是毫不遮掩的透過文字表達出,時任阿拉斯加檢察官費迪斯,搞砸了警方找到其他被害人的機會。根據書中的資訊,這位檢察官專門處理白領犯罪,就連一般的街頭犯行都沒接觸過,遑論凶殺案。而他卻要求凱斯必須要在檢察官辦公室接受偵訊,由檢方主導調查,聯邦探員扮演後援角色。
不知道是凱斯對自己太過自信,又或是對於警方某些能力有種《CSI:犯罪現場》的戲劇式想像,在檢察官費迪斯漏洞百出的詢問中,他並沒有意識到,檢方沒有任何實際的證據(屍體或DNA),將他和莎曼莎的死連結在一起,而是直接說出:喔,你們找錯地方了,線索都在我的另一間冰釣小屋裡。
警方事後循線於凱斯宣稱棄屍的湖中,找到了莎曼莎的五個屍塊。不過這一切還沒有結束,「這個案子不是結尾,我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說。」以美國複雜的警政法治體系,一旦跨了州,就很容易成為該州的單一個案,難以追溯有用的情報;加上前面提過,凱斯處理屍體的方式非常小心又縝密,這些被害人往往成為失蹤名單上的常客,變成另一起未解懸案。
就在檢方和FBI探員們計畫多從凱斯口中獲得更多被害人的資訊時,他在牢房中自殺,留下十二張用血畫成的骷髏頭。有探員認為凱斯的被害人共有十一位,第十二個骷髏頭代表他自己,不過,也有其他調查員深信人數絕對不止十一。在調查局公開案件後,全美各地都有人宣稱自己可能遇過凱斯,被他搭訕談話,甚至開車跟蹤。至今美國司法部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公開凱斯的相關資料。
邪惡究竟是與生俱來或是後天養成?人類尚沒有定論。在以瑟列‧凱斯的例子中,調查人員認定他的行為來自於童年經歷,懷疑他很有可能遭到父親的虐待,又或是幼年時期父母游牧式遷徙生活的不安定感導致。根據凱斯的自述,他在十四歲左右就表現出連續殺人犯的特徵之一:以獵殺和虐待動物為樂。然而凱斯本人對這種佛洛伊德式的精神創傷分析嗤之以鼻,「沒有人真正了解過我,這十四年以來我都是雙面人」,每當調查局的行為分析專家試圖為他的行為找出理由、加以定位「原因」、問他「為什麼」時,凱斯的回答總是「為什麼不?」
「並非所有心理變態都是連環殺手,但所有連環殺手都是心理變態。」
凱斯曾和調查員提過他反覆研讀過的兩本著作,來自兩位調查局的行為側寫先驅,一本是洛伊‧哈茲伍德(Roy Hazelwood)的《幽暗夢魘》(Dark Dreams:Sexual Violence, Homicide and the Criminal Mind),另一本的作者是約翰‧道格拉斯,Netfiex改編成影集的《破案神探》(Mindhunter)。《幽暗夢魘》中所提及性虐待罪犯的特徵,凱斯幾乎完全吻合:被捕前毫無犯罪紀錄、看似美滿的居家生活以及永遠不會真正停手;前面提過的丹尼斯‧雷德(BTK)以及泰德‧邦迪便是如此。
如果凱斯不是因為兩個失誤而被捕,他一定會繼續掠殺旅程;多年以來研究《CSI:犯罪現場》和調查局的側寫專家,還有其他的連環殺手,在3C數位時代中當一位低科技的殺手,讓自己更難被找到,成為優秀的殺手怪物。凱斯曾對調查探員透露,他會製作炸彈,探員也從凱斯軍中同袍口中得知,他曾經計畫過大規模的綁架案,如果沒有被逮捕的話,他究竟還有什麼計畫呢?
【利益揭露】◢◢◢本文中的書籍網址導購至讀墨電子書,若透過文章連結購書,我可獲得該書「訂單金額X3%」的獎金回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