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賓士先生】看史蒂芬‧金如何以老派的傳統與科技抗衡

如果你不是膽小如鼠或對恐怖電影嗤之以鼻,你的人生中一定最少看過一部史蒂芬‧金的電影,甚至,你不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
說真的,只要搬出史蒂芬‧金這位「恐怖大師」的名字,有哪一部改編的電影或影集不賣座的?
經典的《刺激1995》、《秘窗》、《鬼店》,到近年來的《安眠醫生》、《牠》首部曲以及二部曲、《黑塔》。如果你不是膽小如鼠或對恐怖電影嗤之以鼻,你的人生中一定最少看過一部史蒂芬‧金的電影,甚至,你不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
但是,你曾經買下一本史蒂芬金的小說,細細的品讀它嗎?
至少,「賓士先生」,是我第一本買下的,史蒂芬金小說。

推理如何使人戰慄

2014年出版的《賓士先生》,是三部曲中的首部曲,也是史蒂芬‧金第一本冷硬派推理小說,出版即拿下愛倫坡「年度最佳小說獎」。
故事從一輛賓士撞入失業人潮聚集的就業博覽會說起。一位已退休且厭世的警官與熟悉電子科技(甚至可以說是具備駭客能力)的年輕世代鬥智展開一場你來我往各懷鬼胎的推理攻防戰。
雖然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但其實作者並沒有特意隱瞞殺手是誰。
而藉由「恐怖大師」的「恐怖之筆」,殺手雖然顯而易見(對讀者來說),卻仍然恐怖:其恐怖之處就像「牠」中的跳舞小丑潘尼懷斯隱藏在小鎮下縱橫交錯宛若迷宮般的地下水道,這位殺手則是埋伏於小鎮之中,隱身在你每天下班後會去晃晃的購物商場中,或是化身為孩童們的快樂天堂-開著冰淇淋車的美味先生司機,抑或搖身一變成為你最信任的到府維修電腦人員。
這些平凡到理所當然,一般人過目即忘、存在但無存在感的角色及面容。
如同虎姑婆。披著再熟悉不過外皮而偽裝生活著的,其實才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

故事要慢慢地說,才能深深的扎入心臟

史蒂芬金非常擅長將讀者「不知不覺」地帶離現實。
明明眼中的文字描寫的是鎮上的天氣、車子的廠牌及型號、電視上播放的節目、餐廳裡的義大利麵菜單,這些乍看之下和主角以及劇情走向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事物,卻能將人一點一點的搬離逐漸塌陷的沙發,像是小老鼠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奶酪搬回自己的窩。
如果你靜下心讀著史蒂芬金的小說,你會發現一回神時自己已身在小鎮,有時是霍吉斯警官老舊狹窄的客廳、有時是位於布雷迪家中的地下室,那設有五部電腦和聲控技術、彷彿擁有整個世界生殺大權的高科技控制室。你會在灰色賓士與土色速霸陸的駕駛座椅間來回換位,在黛比的藍雨傘網站上和主角一起期待新訊息的通知,也就是藍雨傘圖示燈的亮起。

邪不勝正,世界的真理

當然,我們對於「殺人犯」、「心理變態」等名詞,各有一套心中既定的「人渣演化史」,但在真實世界中,往往壞人並沒有那麼壞、好人不一定有好的結局。
而史蒂芬金的不管是小說、或是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卻常常可以發現一種近似於童話的「邪不勝正」,像是一連串的不幸命運堆疊出了賓士殺手扭曲的人格,即使做好縝密的犯罪計畫,卻總有殺出來的程咬金破壞、原本要用來毒死別人寵物的肉排,卻反而被唯一的親人-酗酒的母親誤食。
反觀退休警官的身旁,則不乏有各路高手、總是逃過一劫的幸運,以及朝著正確方向的直覺。
在史蒂芬金描繪出的世界中,邪惡總是差正義的一方那麼一點。不完美的世界中也能有近似童話的結局。
也許,這是曾酗酒的史蒂芬金將些許的自己與現實世界投射到這部作品上,也期望帶給讀者的結果。

結語

文字的力量和電影相比,多了可以反覆咀嚼思考的時間,少了同時可以分享的同伴。史蒂芬‧金的作品可說是橫跨兩界,電影加入了導演及演員的詮釋,小說則是原汁原味的,大師之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