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當天,我們約在王玉芬位在苗栗的家,轎車沿著山坡的窄路緩緩爬升,終於在遠處看到一間單層,外頭還有小庭院的木屋。這是王玉芬退休後的恬淡步調,在苗栗山裡的小屋生活、燒陶,享受寧靜的時光。
舉止溫柔、充滿知性氣質的她,在九年前曾擔任新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並且在任內完成了公辦都更最具代表性的永和大陳單元2推動案。能夠整合居民意願的關鍵,歸功於當時都更處同仁們真誠相待、與居民長期溝通的付出。即便如此,回想起那段時光,王玉芬對當初遇到的困難與反思仍歷歷在目。
延伸閱讀
保障居住安全 再困難也得堅持 談到當初推動大陳時的經驗,過程中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王玉芬苦笑答道。憶起當時推動的過程,有些住戶認為只要一直不同意,就能分到更多。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她不斷地向民眾強調兩件事:權利價值都是公開透明的,絕無檯面下的討論,而且基於安全的理由,政府絕對會執行這個案子。
「跟民眾溝通確實要從情感面出發,告訴他們面臨的危險是什麼;推動一個更安全的居住環境,保障基本的人身安全,仍然是不變的。一旦社區發生火災、地震,有造成傷害,責任是由政府單位擔當,也可能有居民會責怪政府推動都市更新延遲。我知道到了那個時間點我要執行,我必須要做得到,一定可以做到的。」
晚上拜訪意見不同住戶、長期駐點社區讓市民詢問,為了取得民眾的信任,政府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過程中也會與負責實施的建商共同和地主溝通。「必須要讓民眾知道,我們不是一般建商,不要跟我談檯面下的。也讓民眾知道政府有執行的公權力。」
歷經了10年溝通、整合與興建的時間,2020年末,居民們終於能夠入住更新後的大廈,開啟生活的新篇章。但我們不禁好奇,都市更新為何難以推動,需要耗費這麼長的時間?這樣的情況在未來有機會改善嗎?
將資訊簡單化 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 自2012加入新北都更處後,王玉芬不斷思索著都市更新難以推動的原因。「大家對於都市更新有很大的期望⸺明明它的財產價值沒這麼高,又覺得在這個都市更新裡要吃得飽飽的。」訪談中王玉芬不諱言「人心也是人性,都市更新面對的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人性問題。人性就是很難。」而會有這樣的原因,往往也和民眾不了解都市更新有關,對都市更新寄予了過高卻不切實際的想像。
為了幫助民眾了解都市更新,新北都更處當時決定推出「都更小百科」,讓民眾能透過 Line 詢問對都市更新的種種疑問,也定期在上面介紹一些和都更相關的基礎知識。「民眾對於都市更新並不是這麼瞭解,裡頭有太多細膩的法規與賦稅,但大家不需要知道很細節的東西。」王玉芬認為,最重要的是對都市更新有個最基本的認識,並且擁有正確的觀念即可。
「都更小百科補足民眾對都更缺乏的基本認識後,我覺得抗拒會減少,也可以減少專業者與一般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都市更新小百科內的內容,也都是由都更處同仁共同努力完成的。「這些淺顯的文字由同仁撰寫,將深奧的法條以簡單的例子,或是生活上我們常用的語彙,讓民眾可以用輕鬆的方式、理解大家認為複雜的概念。」
放下刻板印象 追求更好的生活才是都市更新的本質 「每次選舉,我看到每一個縣市的候選人都在喊都市更新,喊說一坪換一坪,我其實非常難過。這不是助力,是阻力。你讓民眾有很高的期待, 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人也可能會有都市更新都該由政府來推動的想法,「事實上,公部門在有限的人力下,很難全部都以公權力介入來做公辦都更。民間組織如此豐沛,要藉由民間力量來做,除非是很特別的案子才要以公辦都更進行。」「要讓推動都市更新繼續往下走,要讓大家知道這樣的真實面。」王玉芬在訪談的後段這麼告訴我們。
訪談了許久,我們不禁思考未來要推動都市更新的關鍵到底是什麼?也許是市民更了解自我的權益,以及都更能為生活帶來的好處;也許是打破過往對都更的刻板印象,意識到都市更新的能與不能。但無論如何,透過政府推動也好、民間推動也好,最重要的仍然是居住在其中的人,對於更好、更安全的居住環境的需求與渴望。
(本文轉載自「從他鄉到故鄉的歷程」,未經新北市都市更新處同意禁止轉載)
完整內容下載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