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特輯──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1年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從1721年來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1年呢?(圖/台灣服飾誌)
  祝大家新年快樂!今年除夕打算怎麼過呢?
   2021年是辛丑牛年,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的歲時祭儀,希望在這新的一年裡,分享給大家一些不同(甚至沒聽過)的過節風貌。
  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神奇的過節方式吧!

三百年前的過年

  三百年前的臺灣似乎沒有做臘肉的習俗,倒是除夕之前會開始醃泡菜。等到除夕那天打開,叫做「來年菜」。
除夕夜之前古早臺灣人會醃製泡菜(圖/台灣服飾誌)
  除夕當天會殺黑鴨來拜神,並且在紙糊的老虎裡面塞鴨血,在門口燒掉以後代表壤除不祥。
  初一時,人們會準備紅白的米糕來祭拜,並且在「四、五鼓」,也就是半夜一點到五點時,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子。
除了會在半夜拜訪親戚以外,三百年前習慣用紅白米糕來祭祀神明。(圖/台灣服飾誌)
  所以今年初一的半夜一點,知道要做什麼了嗎?

三百年前的元宵

  看花燈是一定要的,熱鬧的燈市會持續大約兩個禮拜。
三百年前在元宵有各式各樣的習俗,現代難以體會。(圖/台灣服飾誌)⠀⠀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神奇的傳說:「如果十五歲之前的少女,偷折別人的盆摘被罵了,就代表今年會有婚姻;平民如果損毀了別人家的圍牆、偷竊雞欄,就會『一年大利』」。
  (請勿在現代模仿,後果恕不負責。)

三百年前的端午

  端午節時,臺灣人不只會送親友粽子,還會送西瓜。可以說是非常臺灣的禮物。
  並且當時過端午節,並不是只過「端午那一天」。從三月結束那天、四月的朔望、五月初一~初五,各寺廟及海岸各船都會敲鑼打鼓,叫做「龍船鼓」,據說可以帶來好運興旺。
三百年前的端午節,臺灣人會互相贈送西瓜。(圖/台灣服飾誌)
  也就是三百年前的台灣人在端午之前,起碼會聽到各個寺廟的敲鑼打鼓七次。給三百年前的臺灣人Respect。

三百年前的七夕

  除了我們過去時常介紹,保佑婦女手藝與孩童的「七娘媽生」。三百年前的臺灣人過七夕時,還有叫「結緣」的習俗。這個習俗來自閩南一帶的「分豆結緣」,例如福州一帶,會在七夕時分享蠶豆。
不同於現代贈送巧克力,古早台灣會在七夕贈送芋頭、龍眼與黃豆。(圖/台灣服飾誌)
  但臺灣習慣將糖拌炒黃豆,並且和芋頭、龍眼等等當季水果一起分送給親友。可以說是一種因地制宜了。

三百年前的中元節

  如今中元節究竟什麼水果可以拜、什麼水果不能拜,還是眾說紛紜。然而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拜的是:「餅餌(餅類食物)、香櫞(佛手柑的親戚)、柚子、蕉果、黃梨、鮮姜」(似乎都是黃色的水果),還要「堆盤高二、三尺」。
相較於現在的鬼月禁忌,清朝臺灣的中元節簡直是和好兄弟一起開同樂會。(圖/台灣服飾誌)
  不同於如今一堆的鬼月禁忌,當時的中元節簡直就是同樂會,到處都是賭局,在中元節結束後,還會請人來演戲,人鬼一起開趴。

三百年前的中秋節

  中秋節是屬於文人雅士的節日,文人們會把筆、墨、硯台、香囊等文具擺設成小市集。
既風雅也有趣的賭局中秋節。(圖/台灣服飾誌)
  然而即使是文人雅士,還是改不了賭徒的習性,於是他們的攤位旁會放置骰子,贏了可以帶走墨寶,輸了要賠錢。
三百年前的重陽節
  中國習俗在清明節時會放風箏,而臺灣人則習慣在重陽節放風箏。
三百年前的重陽節臺灣人會放風箏,而考生則有吃狗肉的習俗。(圖/台灣服飾誌)
  除此之外,如果有應考的學生,則會在隔天用狗頭祭拜大魁星君,並且考生們一起分食狗肉,祈求好運。
  (請勿…模仿…狗勾…那麼…可愛……QQ)
──⠀⠀⠀
  我們參考了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從1722年開始,他就陸陸續續記錄了不少臺灣當時的風俗民情,可以說是留下了不少羅漢腳時代的颯爽風景。⠀⠀
  《臺海使槎錄》的歲時介紹,也差不多在這裡告一段落了,重陽節之後就可以等待除夕的到來,再來過這一年前的豐富盛典。
  臺灣服飾誌,再次祝大家新的一年快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身騎白馬過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這段琅琅上口的歌詞,改編自歌仔戲〈王寶釧〉的「平貴回窯」。那麼「王寶釧」的歌仔戲服,又是什麼呢?  
  說起鄭成功的樣貌,許多人第一個浮現的是這幅「鄭成功畫像」。但是這幾年隨著古物鑑定的發達,也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疑雲。究竟畫像裡,藏著什麼秘密呢?  
說起藝妓,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京都的花見小路上,踏著優雅步伐,穿著和服,妝容精緻的藝者、舞妓或花魁。 臺灣雖然沒有「藝妓」,但曾有過非常蓬勃的「藝妲」文化。那麼臺灣的「藝妲」,又是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今年1/29日時,龍貓的電影將首次在臺灣大螢幕上映。而前幾個月Netflix播出了宮崎駿系列特輯,我們也回顧了幾部小時候看過的宮崎駿電影,其中許多服裝即使在奇幻的世界觀裡,卻仍有背後的歷史意涵。 我們今天就來介紹宮崎駿裡的服裝史元素吧!
鄒族女子的頭巾,上面有什麼花紋與意義呢?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我身騎白馬過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這段琅琅上口的歌詞,改編自歌仔戲〈王寶釧〉的「平貴回窯」。那麼「王寶釧」的歌仔戲服,又是什麼呢?  
  說起鄭成功的樣貌,許多人第一個浮現的是這幅「鄭成功畫像」。但是這幾年隨著古物鑑定的發達,也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疑雲。究竟畫像裡,藏著什麼秘密呢?  
說起藝妓,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京都的花見小路上,踏著優雅步伐,穿著和服,妝容精緻的藝者、舞妓或花魁。 臺灣雖然沒有「藝妓」,但曾有過非常蓬勃的「藝妲」文化。那麼臺灣的「藝妲」,又是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今年1/29日時,龍貓的電影將首次在臺灣大螢幕上映。而前幾個月Netflix播出了宮崎駿系列特輯,我們也回顧了幾部小時候看過的宮崎駿電影,其中許多服裝即使在奇幻的世界觀裡,卻仍有背後的歷史意涵。 我們今天就來介紹宮崎駿裡的服裝史元素吧!
鄒族女子的頭巾,上面有什麼花紋與意義呢?
臺灣古代究竟穿些什麼呢?這是我們之前的「歷繪重現」專題做的總整理懶人包(漢人篇),介紹台灣史上四百年來,每個年代的服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gue France Vogue法國版2024年12月號/2025年1月號特別邀請九位千禧年火熱的模特兒,齊聚法國巴黎街道進行拍攝一組名為9 Femmes的內頁特輯。
Thumbnail
首席-洛斯里克家: 家主:羅曼尼-洛斯里克/男/52歲。 家徽:白薔薇蜂鳥皇冠。 二席-蘭加德家: 家主:阿列克斯-蘭加德/男/45歲。 家徽:梟與雄鷹寶劍。 三席-米爾凡托雷家: 家主:多米妮-米爾凡托雷/女/16歲。 家徽:月季月亮權杖。 四
Thumbnail
多蘭一族的分支血脈,洛斯里克老先生收留的養子,與薇爾夏是青梅竹馬,母體修復計畫的主導者,但因為其風險和人道性,最終團隊只有他一個人繼續,夥伴倫澤樊迦選擇和一般老百姓站到一起,後期幾乎世在各個戰地奔波,幫忙救治傷者。同時也是伊底斯研究機關的創辦者,直到他離世前,不管是國事還是伊底斯研究機關,兩邊的狀況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Thumbnail
2024/08/08發布: 今天一早點入方格子,忽然發現一篇舊文出現了新的按讚格友,好奇的看了一下,還得到「即時精選」,原來是這一篇: 「台灣習俗「中元普渡」裏,「胭脂水粉組」供品,為什麼每次都要用新的?Chat gpt的回答還滿有道理的。」 便想到來生成美麗的「胭脂水粉組」供品。 指令: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我有本70多萬的書一直未看完了?不記得的話不如來看看下圖——   這樣有點記憶了嗎?哈哈,我!終!於!讀!完!了!!!!二月中到七月末,花了整整五個月,終於讀完了_(:3 」∠ )_。當時我還特地去誠品看看這本書到底有多厚,結果……   這本書一上架我就買下來了,買之前
Thumbnail
日本本州僅存最後一款的國鐵特急電車381系將在6月15日迎來最終定期運用日。有著國鐵經典電鍋頭造型,加上復刻塗裝推波助瀾,不只是吸引日本鐵道迷的目光,身邊許多臺灣朋友也紛紛二訪、三訪取景。為了收集過去因故沒拍攝到的景色,我再次來到了伯備線,以四天的時間、不計步行距離的方式進行381系電車的最後追逐。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上元節,「上元三夕過,年節隨燈盡」來到此日,年節也將告一段落。今年元宵節恰在週六,隔日還放一天假,可以好好調整身心節奏,步入新的一年。 應景美食自是元宵湯圓,而元宵與湯圓之分,不是內容物的有無,而在作法之別。大抵元宵是以竹篩搖動滾滾而成,湯圓則純以雙手搓揉以成形。此外,乞龜也是
Thumbnail
Vogue France Vogue法國版2024年12月號/2025年1月號特別邀請九位千禧年火熱的模特兒,齊聚法國巴黎街道進行拍攝一組名為9 Femmes的內頁特輯。
Thumbnail
首席-洛斯里克家: 家主:羅曼尼-洛斯里克/男/52歲。 家徽:白薔薇蜂鳥皇冠。 二席-蘭加德家: 家主:阿列克斯-蘭加德/男/45歲。 家徽:梟與雄鷹寶劍。 三席-米爾凡托雷家: 家主:多米妮-米爾凡托雷/女/16歲。 家徽:月季月亮權杖。 四
Thumbnail
多蘭一族的分支血脈,洛斯里克老先生收留的養子,與薇爾夏是青梅竹馬,母體修復計畫的主導者,但因為其風險和人道性,最終團隊只有他一個人繼續,夥伴倫澤樊迦選擇和一般老百姓站到一起,後期幾乎世在各個戰地奔波,幫忙救治傷者。同時也是伊底斯研究機關的創辦者,直到他離世前,不管是國事還是伊底斯研究機關,兩邊的狀況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Thumbnail
2024/08/08發布: 今天一早點入方格子,忽然發現一篇舊文出現了新的按讚格友,好奇的看了一下,還得到「即時精選」,原來是這一篇: 「台灣習俗「中元普渡」裏,「胭脂水粉組」供品,為什麼每次都要用新的?Chat gpt的回答還滿有道理的。」 便想到來生成美麗的「胭脂水粉組」供品。 指令: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我有本70多萬的書一直未看完了?不記得的話不如來看看下圖——   這樣有點記憶了嗎?哈哈,我!終!於!讀!完!了!!!!二月中到七月末,花了整整五個月,終於讀完了_(:3 」∠ )_。當時我還特地去誠品看看這本書到底有多厚,結果……   這本書一上架我就買下來了,買之前
Thumbnail
日本本州僅存最後一款的國鐵特急電車381系將在6月15日迎來最終定期運用日。有著國鐵經典電鍋頭造型,加上復刻塗裝推波助瀾,不只是吸引日本鐵道迷的目光,身邊許多臺灣朋友也紛紛二訪、三訪取景。為了收集過去因故沒拍攝到的景色,我再次來到了伯備線,以四天的時間、不計步行距離的方式進行381系電車的最後追逐。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上元節,「上元三夕過,年節隨燈盡」來到此日,年節也將告一段落。今年元宵節恰在週六,隔日還放一天假,可以好好調整身心節奏,步入新的一年。 應景美食自是元宵湯圓,而元宵與湯圓之分,不是內容物的有無,而在作法之別。大抵元宵是以竹篩搖動滾滾而成,湯圓則純以雙手搓揉以成形。此外,乞龜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