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9日時,龍貓的電影將首次在臺灣大螢幕上映。身為宮崎駿愛好者的小編們當然非常興奮,一部分也很訝異童年看了千百次的〈龍貓〉……原來……沒上映……過嗎?
而前幾個月Netflix播出了宮崎駿系列特輯,我們也回顧了幾部小時候看過的宮崎駿電影,其中許多服裝即使在奇幻的世界觀裡,仍與日本的歷史習習相關,甚至有不少也影響到了臺灣在日治時期的服裝。
接下來我們就來回顧幾部電影裡有趣的服裝設計吧!
天空之城──希達的「もんぺ」
一開始女主角「希達」,無論是在飛船上,或是和男主角在礦山因為飛行石一起被反派追捕時,都是穿著洋裝,一派清純少女的模樣。直到投靠空中海賊「朵拉一家」時,才第一次以もんぺ的裝扮登場。
那時海賊首領朵拉,說飛船上不收沒有用的人,扔給他們一套服裝,要他們換上以後趕緊去做事,而女主角拿到的下身穿著,就是燈籠褲(もんぺ)。
燈籠褲原先是北海道一帶農家在勞作時會穿的日常服,而在1940年代進入戰爭時期,也被日本政府規定為是戰爭時期女性的「婦人標準服」。
因此電影裡便用了這段歷史的印象,利用女主角換上的燈籠褲,提醒觀眾劇情進入了交鋒階段,也用女主角服裝上的形象差異,突顯出她從一個需要被保護的小女孩,蛻變成一個可以面對危機的堅韌女子。
有趣的是,這件服裝在臺灣的歷史也曾經出現過。在1940年代臺灣進入皇民化時期時,總督府也曾下令女性下身必須穿著燈籠褲,除了因應戰爭以外,也代表對日本政權的忠誠。
然而,因為臃腫的燈籠褲終究不適合臺灣濕熱的天氣,因此臺灣人便把它改造成了更像西式服裝的褲子,推行上也有許多阻力,最後甚至變成了年輕女性的「戰爭時尚」,完全喪失了戰鬥服裝的意義。
「龍貓」裡的小凱制服
再來就是最近要上映的〈龍貓〉了。
龍貓是個更加現代的世界觀,但其中也有與服裝史相關的部分,像是愛慕姊姊小月的男同學大垣勘太(小凱),他穿的制服是卡其色的,這個設計便是來源於1940年代的男性「國民服」。
雖然如今想起日本男子的制服,大部分都是黑色的立領西裝,又被稱為「結襟」。但在二戰時期,日本男子制服,也曾經以卡其色的「國防色」為主調,並搭配鑲有校徽的海軍帽(或戰鬥帽)。
然而在戰爭結束後,日本的學校又逐漸將制服改為原來的服裝,或重新設計,較少維持卡其色的國民服樣式。而在其他幕有班級同學的橋段裡,也可以看出來,大部分男同學都以白色的襯衫為主,只有小凱穿著卡其色的。
因此在龍貓的時代裡,小凱的穿著,可以說是有些過時的。宮崎駿團隊便是利用這樣的反差,悄悄地暗示小凱的家庭環境,還有加強出他有點樸實、木訥的形象。
神隱少女裡的湯屋服裝
另外就是人氣也很高的〈神隱少女〉了。
為了救回變成豬的父母,女主角「千尋」只能先在神靈世界裡的湯屋工作。而湯屋大部分僕役的穿著,是類似平安時代的「水干」。
「水干」,指的是未上膠的布衣,由武家與貴族的「狩衣」(狩獵時的裝束,後來變成一種私服)演變而來,變成庶民的日常服裝。
但水干與狩衣的相似之處在於,為了勞作或狩獵,袖子在前肩膀處是不完全縫合的,透過袖子可以看見裡面的單衣。像是白龍一幕施法的劇照,就可以看見袖子和肩膀的接縫。
由於是接待神明的湯屋,因此男性僕役(青蛙)也會戴上「烏帽子」表達正式。畫面裡看起來配戴的應該是「萎烏帽子」,庶民與勞動階級可以配戴。
〈風起〉裡的男子西裝
再來就是更近期的作品〈風起〉了。風起描述1920年代末,日本準備從大正時期進入昭和時期,一位立志想成為飛機設計師的男子的故事。
其中讓人注意的是,每個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男子在穿著西裝時,幾乎都會配戴帽子。三件式西裝+帽子的男子,在宮崎駿的作品裡很常出現,像是龍貓中父親去大學教課時、天空之成的反派們,都有這樣的穿著。
事實上這源自於大正時期的流行,在日本逐漸西化的年代,受到西方服裝的影響,日本也開始將西裝視為正裝,最正式的穿著便是:帽子+西裝背心+西裝外套,中上層階級更是視這樣的穿著為彰顯自己身份的流行風潮。
這樣的西式正裝,也在日治時期影響到了臺灣,因此許多1920、30年代的士紳們,時常留下來的影像紀錄,便是他們戴著方折帽與全套西裝出席公開場合的畫面。
繽紛的服裝文化
歷史,不只是過去的事蹟,而會隨著文化的流傳,變成日常的一部份。而服裝史,則透過了各類影視作品的描繪,將那段曾經有的過去,變成一幕幕隱含意義的畫面。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介紹,也希望未來如果有機會,臺灣的服裝也可以在各個藝文作品裡,被更多的人看見。
參考資料:彭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ぺ(燈籠褲):戰爭時期台灣女性的服裝〉;池上良太《圖解日本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