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有效學習?別錯過關鍵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Paige Cody on Unsplash
上次腦媽有聊到《是否能在嬰兒時期打造專業力?》,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每項能力的 #關鍵期 吧!


什麼是關鍵期?


我們來想想日本的朋友,是不是他們很難發出/r/與/l/的聲音,其實在他們的大腦裡,也很難區辨這兩個聲音的不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日文的環境裡面,並沒有這兩種聲音的區別,因此在孩子約10個月時,大腦就覺得分辨這個音素的技能不重要,就把他給刪了!
.
在著名的視覺實驗裡面,Hubel和Wiesel博士將剛出生的小貓單眼蒙蔽,等到貓六個月大時,再把單眼蒙蔽的眼睛打開,但小貓的視覺已經大受影響,明明視覺功能完善的眼睛卻看不到,#原來是大腦阻斷了這條路,因為大腦以為這隻眼睛不需要視覺的刺激。
.
在心理學裡,我們認為在這個期間,#必須要好好把握,否則一旦大腦認為不重要,日後也很難將這條路接回來,因此稱為「關鍵期」!
.
但大腦,也不是三頭六臂,所以並不會在每個領域都設置一樣的關鍵期,各位拔媽可以來看看腦媽重製的圖。我們以兩歲為一個切點(這又可以回應腦媽先前說2-3歲是 #大腦很關鍵的時期
@BrainyMama: adapted by Council for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ref: Nash, 1997; Early Year Study, 1999; Shonkoff, 2000)
#兩歲之前(迅速削弱):
1. 聽覺
2. 視覺
3. 慣性回應方式
4. 情緒控制
這四項能力,就是在2歲以前大概就定下基礎了!而且這四項都屬於比較 #低階層(也就是小孩一開始發展的腦區),所以在這個年紀之前,沒有讓孩子去碰到這些能力,就要趕緊在4歲前提供足夠的刺激。
#兩歲(緩慢削弱)
1. 語言
2. 符號運用
#兩歲後(緩慢削弱)
1. 數字
2. 同儕社交
.
緩慢削弱的部分都比較屬於 #高功能的認知能力,譬如語言、數字、社交,這些能力也都是需要奠基在 #低階層 的基礎上面,例如:你希望孩子的語言能力強,勢必聽覺與視覺不能有問題;如希望孩子的 #社交能力強,那他也一定要有好的 #情緒控制 與正當的 #慣性回應
.
雖然這些能力的敏感度是慢慢削弱,但他仍然有個最好的接觸時間點,那就是2-3歲!當然,不是要父母在這個時機點就給孩子念微積分,而是讓他多接觸有趣的數學、科學實驗、或多一點語言刺激,讓孩子的大腦產生連結,大腦就不會認為這個東西不重要,就疏於發展囉~

▌關於大腦媽媽 ▌

我是個媽媽,也是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對象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的 #親子互動關係#情緒發展#語言學習#人機互動#AI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對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都略懂略懂啦!
🔔 追蹤臉書,更快讀到新文喔!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腦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陣子有些同樣孩子和腦寶年齡都落在2歲的媽咪,都和我反應一件事情,就是…… #孩子怎麼那麼愛唱反調 :吼,我說要坐電梯,他就要走樓梯。 :我說不可以開抽屜,他馬上就打開,還露出賊賊的笑容。 :我說不可以丟東西,立刻
這個問題是腦媽在哲學星期五@慕尼黑演講時,有位聽眾詢問的問題。 先和各位把麻複習一下,#神經元連結 代表是某種 #能力 的表現,譬如「說話」的能力,就必須透過聽覺、視覺、動覺、語言理解等區塊共同連結合作,才能讓一個人說話。
有些育兒的文章會鼓勵爸媽一次讓孩子只玩一種玩具,要玩下一種玩具時,一定要先收好前面的,才能拿下一個。這樣的作法,是訓練孩子有 #自制力、養成 #收拾 的好習慣。如果你是很擔心家裡會像爆炸現場或是非常非常有潔癖的媽咪,這樣的方式對你來說,會比較方便處理整個環境。
之前已經談過用 #視覺學習,並建立小朋友的順序與日常習慣,(請見《【腦媽自製教具】寶貝的視覺學習待辦事項》)但7個月以前的孩子 #視覺敏感度 較低,或是即便視覺敏感度慢慢提升,但孩子還是比較習慣自己比較有能力的方式來學習,那就可以來試試看聽覺學習發!
腦寶在1y3m時,就已經算是非常會使用湯匙了,到1y4m連吃湯湯水水的粥、豆花,都很少吃到漏出來。所以有些媽咪就問腦媽,「#該怎麼訓練小孩吃飯?」 小孩會自己吃飯是一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在學會自己拿湯匙之前,還考驗他的 #手眼協調、#抓握能力、#咀嚼能力、#吞
對於各位認真的父母來說,一定有幫孩子建立 #生活儀式(譬如,睡前先刷牙、洗臉、說故事等等),讓寶貝熟悉並習慣 #流程,可以穩定孩子的 #情緒反應。但是,有時候總會有些 #突發狀況 或是 #特殊行程,有沒有感覺孩子那天通常會比較歡呢?因為這項行程是超出他的預期
這陣子有些同樣孩子和腦寶年齡都落在2歲的媽咪,都和我反應一件事情,就是…… #孩子怎麼那麼愛唱反調 :吼,我說要坐電梯,他就要走樓梯。 :我說不可以開抽屜,他馬上就打開,還露出賊賊的笑容。 :我說不可以丟東西,立刻
這個問題是腦媽在哲學星期五@慕尼黑演講時,有位聽眾詢問的問題。 先和各位把麻複習一下,#神經元連結 代表是某種 #能力 的表現,譬如「說話」的能力,就必須透過聽覺、視覺、動覺、語言理解等區塊共同連結合作,才能讓一個人說話。
有些育兒的文章會鼓勵爸媽一次讓孩子只玩一種玩具,要玩下一種玩具時,一定要先收好前面的,才能拿下一個。這樣的作法,是訓練孩子有 #自制力、養成 #收拾 的好習慣。如果你是很擔心家裡會像爆炸現場或是非常非常有潔癖的媽咪,這樣的方式對你來說,會比較方便處理整個環境。
之前已經談過用 #視覺學習,並建立小朋友的順序與日常習慣,(請見《【腦媽自製教具】寶貝的視覺學習待辦事項》)但7個月以前的孩子 #視覺敏感度 較低,或是即便視覺敏感度慢慢提升,但孩子還是比較習慣自己比較有能力的方式來學習,那就可以來試試看聽覺學習發!
腦寶在1y3m時,就已經算是非常會使用湯匙了,到1y4m連吃湯湯水水的粥、豆花,都很少吃到漏出來。所以有些媽咪就問腦媽,「#該怎麼訓練小孩吃飯?」 小孩會自己吃飯是一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在學會自己拿湯匙之前,還考驗他的 #手眼協調、#抓握能力、#咀嚼能力、#吞
對於各位認真的父母來說,一定有幫孩子建立 #生活儀式(譬如,睡前先刷牙、洗臉、說故事等等),讓寶貝熟悉並習慣 #流程,可以穩定孩子的 #情緒反應。但是,有時候總會有些 #突發狀況 或是 #特殊行程,有沒有感覺孩子那天通常會比較歡呢?因為這項行程是超出他的預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夠妥善運用前額葉的功能,它將會是我們未來的關鍵.. 前額葉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負責許多高級功能,包括決策制定、規劃、社會行為和自我控制等。要正確地應用前額葉的功能,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策略: 1. **持續學習和挑戰大腦**:參與需要複雜思考和決策的活動,如學習新技能、解
Thumbnail
我從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再也沒有堅持、或是期待跳跳糖會英文,他現在就學的幼兒園有半小時英文課,園長在入學前就說明的很清楚:「這半小時的英文課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有這個語言的存在,有這堂課,不會讓孩子 #會英文!」園長跟我想得一樣,我只想要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語言,同時不排斥這些語言,他不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夠妥善運用前額葉的功能,它將會是我們未來的關鍵.. 前額葉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負責許多高級功能,包括決策制定、規劃、社會行為和自我控制等。要正確地應用前額葉的功能,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策略: 1. **持續學習和挑戰大腦**:參與需要複雜思考和決策的活動,如學習新技能、解
Thumbnail
我從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再也沒有堅持、或是期待跳跳糖會英文,他現在就學的幼兒園有半小時英文課,園長在入學前就說明的很清楚:「這半小時的英文課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有這個語言的存在,有這堂課,不會讓孩子 #會英文!」園長跟我想得一樣,我只想要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語言,同時不排斥這些語言,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