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兒童情緒發展與歧視有關?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我們今天來聊聊小小人的情緒吧!

情緒發展就像是蓋房子,地基很穩的話,就能建立更穩固或更好的情緒控管。

我們從小一出生就和父母產生 #依附關係(和父母的親密接觸)、到三歲時能慢慢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需要透過父母就能自己解決情緒問題)、到五歲左右能與同儕 #產生連結(譬如說,我喜歡車車,也以為大家都喜歡車車,因為喜歡車車就可以當朋友)。

接著到最後兩關是:
#發現不同:發現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車車啊,原來也有人喜歡飛機,但我們都可以是朋友
#尊重不同:即便我們不是朋友,我也能尊重你有不同的喜好。

其實後面兩關,不見得每個大人都有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不同的性向、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宗教信仰,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尊重彼此達到包容性的社會。

但是如果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建立前三種的基礎,孩子就比較能擁有尊重別人的能力。多一份了解與 #尊重,就減少一分的 #霸凌 與誤會!

【依附關係】(0歲開始)
這應該是很多心理學家講到爛掉的東西哈哈,就代表他有多重要!他是從孩子一剛出生,孩子抱在媽媽的胸前就開始的東西,這可以給孩子信任感與自信心。

【情緒互動調節】(3m-3yrs)
孩子在達到能自己調節情緒前,都是參考環境中給他的回饋,透過時間的學習,才能慢慢學會幾調整情緒。3個月大的孩子透過和父母之間的互動,去了解每個情境發生後需要怎麼反應。譬如說,難過、害怕、生氣,孩子是先觀察 #父母的反應 然後再來是 #模仿,等到一歲左右,當身體的控制能力更好的時候,如果父母在遇到同樣情境時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孩子也會用比較 #多元 的方式處理情緒甚至會發展出 #新的模式 去處理情緒。

透過這種共同調節的方式,小孩學會如何去調解自己的情緒,但要注意一點,#孩子在3歲以前都還沒完全學會如何靠自己的力量調節情緒,因此父母或老師的角色就特別重要囉!

【自我調節、產生連結】(3-5歲)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教導孩子 #情緒社交學習(social emotion learning),目前越來越多歐美國小把SEL列為一項課程,主要就是要達到這五種能力:#自我覺察#自我調節#社會覺察#社交能力#決策力

1. 第一步驟:自我覺察
指認自己的情緒,「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的心情是什麼?是生氣?沮喪?難過?」(其實有些大人也不見得能做到這點)
2. 第二步驟:自我調節
「那我要再試試看嗎?我要請別人幫忙嗎?還是我開始大吼大叫呢?」
3. 第三步驟:社會察覺
如果當我開始大吼大叫時候,我會同理到其他人的觀感嗎?別人會怎麼看待?如果我很難過的時候,我會察覺到其他人的感覺嗎?這個能力更進一步需要同理別人、理解別人,這時候需要一點想像力。
4. 第四步驟:社交能力
在一個新的群體時,你要如何和別人溝通產生連結?遇到紛爭要如何調節?要如何尊重別人?
5. 第五步驟:負責任的決策能力
例如撿到錢,你該怎麼做?遇到和自己利益相違背時,你該如何做決定?

近期的研究發現,小孩在3-5歲接受「情緒社交學習」,到青少年時情緒較穩定、有良好的社交圈、減少霸凌率、減少逃學或輟學、煙癮酒癮也都下降!其實這項數據並不令人驚訝,因為懂得自我調節情緒、懂得尊重與理解他人,就能更面對自己的困難與幫助他人度過難關~


▌關於大腦媽媽 ▌

我是個媽媽,也是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對象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的 #親子互動關係#情緒發展#語言學習#人機互動#AI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對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都略懂略懂啦!

🔔 追蹤臉書,更快讀到新文喔!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腦媽媽的沙龍
30會員
50內容數
大腦媽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6
之前有媽媽問我說「從小學習第二外文好嗎?」「會不會連中文都顧不好啊?」「很多海外的媽媽都不確定一次教兩種語言,孩子會不會都學不好?」 語言這種東西,#當然是越早學越好啊!
Thumbnail
2021/03/26
之前有媽媽問我說「從小學習第二外文好嗎?」「會不會連中文都顧不好啊?」「很多海外的媽媽都不確定一次教兩種語言,孩子會不會都學不好?」 語言這種東西,#當然是越早學越好啊!
Thumbnail
2021/03/12
大家應該都知道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在小朋友的階段更為重要,因為睡眠也會影響孩子的 #大腦結構發展、#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語言學習能力 等。
Thumbnail
2021/03/12
大家應該都知道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在小朋友的階段更為重要,因為睡眠也會影響孩子的 #大腦結構發展、#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語言學習能力 等。
Thumbnail
2021/03/05
你們有沒有印象,有些東西,本來你不害怕,但因為身邊的人都很 #害怕,所以你也害怕了? 譬如說,在路上的時候,常看到有些家長會和自己的小朋友說「不要太靠近狗,狗會咬人」,然後就發現孩子的肢體就側偏走過或是快步跑開繞過那條小狗。這個就叫作「社交參照」。
Thumbnail
2021/03/05
你們有沒有印象,有些東西,本來你不害怕,但因為身邊的人都很 #害怕,所以你也害怕了? 譬如說,在路上的時候,常看到有些家長會和自己的小朋友說「不要太靠近狗,狗會咬人」,然後就發現孩子的肢體就側偏走過或是快步跑開繞過那條小狗。這個就叫作「社交參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小時的我,常常被媽媽突如其來的脾氣嚇個半死,深怕媽媽生氣,於是成為照顧大人情緒的孩子(親職化小孩),也就是媽媽眼中的乖小孩,聽著父母的建議長大,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少有自己的意見。 直到有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小時的我,常常被媽媽突如其來的脾氣嚇個半死,深怕媽媽生氣,於是成為照顧大人情緒的孩子(親職化小孩),也就是媽媽眼中的乖小孩,聽著父母的建議長大,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少有自己的意見。 直到有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在公共衛生以及兒童健康照顧領域,十分強調孩童EQ培養的重要性。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高EQ」。
Thumbnail
在公共衛生以及兒童健康照顧領域,十分強調孩童EQ培養的重要性。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知識交流,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高EQ」。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