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麗春
以礁溪為主要場景的《少年龍船隊》,是李潼參加第一屆現代兒童文學獎,從124篇少年小說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的作品。這本書以礁溪二龍村的「龍舟競渡」為背景,結合龍舟賽的儀式、淇武蘭、洲仔尾,俗稱頂莊和下莊間的恩怨情仇,加上少年的好奇、仗義,將龍舟賽「君子之爭」的精神表達得十分淋漓。
書開頭寫道:
「元宵夜,十一點,四個人和一條狗,沿著二龍河畔,來到停放龍船的倉庫。」
筆者最近走訪二龍河,看到水流平緩,河岸兩側綠樹搖曳,映著遠處的雲山,視野寬闊,並沒有看到李潼所描述的:「水流湍急的二龍河,偶有陣陣熱氣飄浮上來。」曾在礁溪工作的家人卻說,他以前看過二龍河河水洶湧、湍急的景況,印證了李潼當年的觀察。
書中另一段寫著:「二龍河是條溫泉河,河畔除了種植茂密的蕹菜,河岸還有幾處洗衣場。」可能也是因為時過境遷,現在的二龍河河畔既沒有種蕹菜,也沒有洗衣場。倒是在河岸邊的一座三合院裡看到了「龍船屋」。
三合院面對河流的一堵牆上,畫著一個色彩鮮艷的龍頭,龍的嘴裡咬著一面紅色的三角旗,旗子上寫著「龍舟競渡」,牆的另一面則寫著「競渡來由」、「下水儀式」、「比賽過程」、「賽後謝神」等活動介紹,甚至還有QRcode導覽。
夾在三合院中間,有一間藍色鐵捲門的房子,門額上寫了一個「渡」字,就是「龍船屋」,兩邊的對聯,紅底黑字有些斑駁,右聯是「二木成舟聊學楚國之裕」,左聯則是「龍爭虎鬥因施屈原誠忠」。
若非鄰居指點,很難發現龍船屋就在這三合院內,裡面放著頂庄淇武蘭的龍船,而下庄洲仔尾的龍船則停放在社區活動中心內。兩座龍船屋大門深鎖,幸好熱心的村民告知在附近高速公路的陸橋下有一艘舊龍船,船倒扣在架子上,修長的船身繪製鮮麗的圖案,似乎能聽到揚槳的吆喝聲。
《少年龍船隊》中,龍船屋是很重要的場景,故事的開頭即是一群好奇的孩子想在元宵節的晚上,去龍船屋看傳說中的龍神顯靈。故事後段,兩位「固執」的阿公先後「偷偷地」去修補龍船,也是發生在龍船屋裡。
二龍村的龍舟競渡,承襲自噶瑪蘭的舊俗,又納入漢人的端午節習俗,不以輸贏為目的,而是「划平安」,感謝河神,並撫慰失足落水的魂魄。比賽時,既沒有裁判,也不計時,而是雙方的默契,從下午比到黃昏,先奪旗次數多者為勝方。
住在河邊的一位賴先生說,他們從小參與這項活動,因為不是為了比賽輸贏,所以從來沒有事先練習,都是當天直接下船去划,而「龍舟遊港保平安」才是他們最在意的。這一點倒是跟小說中所描述的不同,小說中一群少年選手為了熟練划船技巧,勤奮練習,以便在端午節的正式比賽時「不會把龍船駛得團團轉」。
李潼描述端午節龍船出場的場景十分生動。
「去年端午節,上下兩庄的龍船賽可熱鬧。那天一早,兩艘龍船在鑼鼓聲中迎請出來,停在火炎伯公的大稻埕,供上下兩庄的民眾祭拜謝恩。兩艘龍船新上的彩漆,紅紅綠綠,船身的幡旗,在五月的和風裡飄揚,比船身更艷麗。」
李潼一向期許自己的小說要寫得有趣,希望借著趣味敲開讀者的心扉。《少年龍船隊》以有趣的方式,讓讀者認識「二龍競渡」這個君子之爭的珍貴傳統,故事是虛構的,但傳承文化的心意卻是真實的。
走讀台灣—李潼的宜蘭書寫 ※路徑三│蘭陽的歷史與風土
‧日期:110年3/13(六)、3/21(日)、4/10(六) 09:00-17:00
‧走讀路徑:宜蘭後火車站-礁溪淇武蘭+洲仔尾(淇武蘭遺址、二龍競渡龍船厝)(宜蘭縣定民俗「二龍競渡」)-礁溪玉田慈天宮(玉田弄獅)-員山結頭份大樹公(歌仔戲原鄉、宜蘭縣文化景觀)-五結季新加禮宛(噶瑪蘭舊社地)-大眾廟(噶瑪蘭大眾廟)-加禮宛開山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