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徒步環島・Day 2 看似沒有計畫的徒步旅行計畫

引發我徒步旅行的想法,主要來自於2019年夏天的西班牙朝聖之路之行(法國之路)。從塞利亞(Sarria)走到終點聖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7天6夜,全程118公里。
西班牙朝聖之路大多走在山間或鄉間,路跡明確,住宿餐飲方便,並有快捷的行李託運服務,真是徒步者的天堂。心想退休之後,一定要走法國之路全程(779公里)或走北方之路、銀色之路等等。
由於疫情致使出國成為不可能,發現有人默默地耕耘台灣徒步旅行這件事,千里步道協會也建構完成千里步道環島路網https://www.tmitrail.org.tw/roadmap/1477)。透過徒步環島社團得知,陸陸續續都有人走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興起我徒步環島的念頭。
台灣地狹人稠,交通便利,雖然主要幹道的設計對徒步者不友善,但如果累了想休息或身體不適,幾乎當天就可以回到家,行程非常有彈性。更何況退休後有的是時間,沒的是體力,徒步緩行,除可親近大地,也可以鍛鍊身體。
Day1臨時起意,由台灣極北走到捷運淡水站,當告知家人我決定開始徒步環島後,太上皇不以為然,家妹們則躍躍欲試,相約如有時間,她們也會跟走。

Day2 淡水捷運站 北門 (原訂龍山寺)

Day2,由捷運淡水站,經關渡、社子、迪化街至北門。
Day2,由捷運淡水站,經關渡、社子、迪化街至北門。

淡水>關渡
大妹一早興致勃勃地趕到捷運淡水站來會合陪走。9點多出發,由捷運站後方沿著金色水岸單車道前進。
金色水岸單車道綠蔭夾道,且有觀音山及淡水河為伴,走來非常舒適。不久即到竹圍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人車分道,保育很成功。水筆仔非常強勢,幾乎覆蓋河岸,如果眼力好,還可以見到招潮蟹及彈塗魚。
過了竹圍,美麗的關渡大橋出現眼前。有些單車騎士在此上引道過淡水河,再沿著淡水河左岸前往五股、新莊,或再沿著大漢溪前往板橋、鶯歌、三峽等等。
今日不過關渡大橋,續走單車道到關渡宮及緊鄰的關渡生態自然公園。淡水河在此處有個大轉彎,河面寬廣開闊,並與基隆河會流後到河口出海。
金色水岸單車道路人在大樹下休息
金色水岸單車道沿著淡水河,樹蔭夾道,走來非常舒服
回望關渡大橋,過關渡大橋可往五股新莊,上快速道路及高速公路。(作者拍攝)

關渡社子島
金色水岸單車道在新北台北兩市交界處終止,接續台北市的關渡水岸單車道。原本陪伴在旁的淡水河變成了基隆河,兩河包夾之處即為社子島
關渡水岸單車道走到底,右轉洲美街,不遠就是北投焚化爐,爬上人行道引道,上到洲美快速道路,感受首次徒步在快速道路的優越感。
再度跨過基隆河,來到台北花卉村,用餐休息後,好不容易穿越六線道的延平北路,經過一些周折,總算爬過堤防,再回到淡水河岸。
關渡棧橋碼頭是大河皇后號的專屬碼頭。(作者拍攝)
關渡水岸單車道的中八仙渡船頭,岸邊有少少幾艘漁船。(作者拍攝)
關渡水岸單車道右轉洲美路,即可仰望北投焚化爐。(作者拍攝)
走在洲美快速道路旁,跨越淡水河,平常都是開車經過。(作者拍攝)

社子島>迪化街>北門
社子這段的淡水河河濱單車道有良好的休憩設施,且大多是人車分道,好走又悠閒。
由單車道一路向南,經過重陽橋、國1的橋洞,本應再經台北橋、忠孝橋及中興橋,就可抵達艋舺(萬華),再到原訂終點龍山寺。
不過,當河岸重複連續的景致開始變為枯燥平常,就是該接地氣,投入繁華都會的時刻。此時,接到在北門附近拍照小妹的Line,她趕來會合陪走。
小妹建議過堤防上台北橋人行道,俯視迪化街十連棟,再走迪化街。她分享在迪化街走讀所學,姊妹們免不了一起喝個下午茶。
由十連棟經過霞海城隍廟永樂市場,走到北門,天色已晚,路燈也亮了。我們互道再見,各自趕搭捷運,回家做晚飯。
雖未走到原訂的終點龍山寺,Day2總算了解淡水河與基隆河分分合合的故事。
社子島的淡水河濱單車道。(作者拍攝)
社子島的淡水河濱單車道,單車騎士的背影。(作者拍攝)
淡水河濱單車道遠眺美麗的重陽橋。(作者拍攝)
迪化街十連棟街屋記錄了橋頭碾米業的興衰。(作者拍攝)
迪化街十連棟的燈籠店,老闆娘正在寫燈籠(經過當事人同意拍攝)
天色已暗的霞海城隍廟,仍有很多信眾進出。台北市定古蹟。超過200年歷史的霞海城隍原為當地民眾及商家的精神寄託,後有月老加持,名氣遠播。(作者拍攝)
永樂市場外的人孔蓋。永樂市場是大型布市,販售各種布料及縫紉材料,也有農產品及大稻埕美食。(作者拍攝)
今日終點承恩門(北門)。拆掉忠孝橋引道後,承恩門總算露出完整的面貌,可惜一旁的大樓並未整理,新建大樓也缺乏規劃,非常突兀。(作者拍攝)

Day2,徒步20公里,累計41公里

捷運淡水站 金色水岸單車道 紅樹林保留區 關渡宮 關渡水岸單車道 北投焚化爐 洲美快速道路 台北花卉村(社子) 淡水河濱單車道 台北橋 迪化街十連棟 霞海城隍廟 永樂市場 北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