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疫苗,還有什麽原因,會使全球疫情持續下降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疫苗,疫情也下降
有變種的,疫情在下降
沒變種的,疫情也下降

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設和想法,更多専業人士紛紛提出了各種立場表態,真是精彩啊⋯⋯今天有空整理一下,我先後的閱讀:

病毒,變成地下化了

地下化,就是病毒🦠不在大搖大擺明顯出現,反而成了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
我們人類目前已有的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的冠狀病毒,共有四種(OC43,HKU1、229E和NL63),在自然感染後,「同一冠狀病毒類型,反覆在1年內,可以受到再感染是常見的」。
同樣的,同一流感病毒株,也可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連續發生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是會在1年內再次受到感染。這些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和冠狀病毒),才會一直普遍生存在人世間。
不幸的COVID-19病毒,很符合一時不能殺光的病毒、但需要反覆藉以突變及感染的訓練,來壯大免疫力
病毒🦠,逐漸打不過人類的強大免疫能力,病毒🦠就開始逃向地下化去了...

抗體,持續存在下去


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馬克·利普西奇 ( Michael Osterholm ) 在一篇論文中寫道:
“一直到2025年,COVID 19 持續的發病率,取決於疫苗接種後,抗體的持續存在的時間。”

1.如果抗體持續40週 ( 10個月 )
一項對康復COVID19 患者的研究發現,在感染開始後,中和抗體僅可以持續40天;之後抗體在數週或數月後會一直下降...
每年冬季都會爆發一次
如果這種病毒能誘導類似於另兩種人類冠狀病毒OC43和HKU1的短期免疫(它們的免疫力持續約40週),那麼人們就可能被重新感染,且【每年冬季都會爆發一次】。
( If the virus induces short-term immunity — similar to two other human coronaviruses, OC43 and HKU1, for which immunity lasts about 40 weeks — then people can become reinfected and there could be annual outbreaks )
2.如果抗體持續100週 ( 25個月 )
根據八次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趨勢報告,至少在接下來的18~24個月中,COVID-19的傳播會明顯一開始形成傳播尖峰,或者之後會看到逐漸銳減的傳播尖峰,或者沒有清晰的波型或快消失的波型。那麼人們就可能【每隔年都會爆發一次】。
每隔年都會爆發一次
如果COVID-19抗體在高水平線上可以持續5個月,然後在2-3年內持續存在,疫情也會緩慢下降。因為抗體產生,已經不是免疫保護的唯一形式;記憶B細胞和T細胞也會防禦病毒。
不管是大量的感染之後,無論是大量的接種疫苗之後,持續抗體存在,就會使疫情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

防疫措施介入

研究人員發現防疫措施介入例如載口罩,社交安全距離,勤洗手,禁止群聚,會減少季節性流感爆發。
這種措施的干擾,也可能是導致最近南半球冬季流感減少的原因。COVID-19病毒,
經過現防疫措施介入,而有效阻絕或减災。


季節化的影响

在一年中,許多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會季節性地重新出現。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可以在類流感病毒流行區域,出現季節性傳播。
除了熱帶地方,那些有四季的環境條件影响COVID-19病毒的傳播
除了熱帶地方,那些有四季的環境條件例如陽光和濕度可能會,影响COVID-19病毒的傳播。
冬季人們比較喜歡待在室內,病毒易傳播的地方,乾泠空氣也改造了呼吸道的黏膜,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
而也「愈來愈多證據顯示COVID-19病毒在冬季更易傳播」,但目前開始
在疫苗接種保護下,我們正前往春夏季節邁進了,疫情下降,也期許可待

“R值”鏈,被打斷了

我認為,這個原因是重點之重點
把“R值”鏈打斷,因為 :
當 R0 < 1 時,傳染 病毒🦠將會在該地逐漸消失
當 R0 = 1 時,傳染 病毒🦠,會持續存在該地而成為地方病 (endemic)
當 R0 > 1 時,傳染病毒🦠,會在該地呈現指數增加 而成為流行病 (epidemic)
英國🇬🇧
在英國政府當地時間1月2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目前英國新冠病毒傳染率“R值”已經降到0.8~1.0,較此前公佈的“R值”1.2~1.3明顯下降。新數值也意味著目前每10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將病毒傳染給其他8~10個人。最新公佈的“R值”是自2020年12月初以來首次降到1以下。此外,倫敦地區的“R值”已下降到0.7~0.9。
這就是說:R0 < 1 時,傳染 病毒🦠真的會在該地逐漸消失
倫敦地區的“R值”已下降到0.7~0.9

群體免疫的“R值”鏈

我剛剛說,把“R值”鏈打斷很重要,那是因為我們正往有效的群體免疫方向前進
一個群體免疫較有效,需要
1.基本傳染數(R0)低(當 R0 < 1 時,傳染 病原將會在該地逐漸消失)
還有要:
2.死亡率低(疫苗使重症病例減少,死亡率就會下降)
3.病毒變異率低(變種病毒減少)
4.地方人口少(人口少,易達成)
5.地方面積小(地方小,好控制)
等等的因素配合
這樣,知道了,我們大家常常喊叫要達成,還要如此多的天時地利人和。更何況,群體免疫的門檻完全依賴基本傳染數(R0)的:
依COVID19 目前的R0值在「2.5 - 4.0」,故其群體免疫的門檻,會落在平均人口的【60%-75%】左右。這樣大家就會知道了,其實我們這個族群需要接種多少疫苗?要買多少支疫苗?然後依各國家的配套措施能力,可以多久內接種完畢呢!

疫情會下降

疫情一定會下降,但是仍然需要「人為的介入」例如 : 積極接種疫苗、載口罩,社交安全距離,勤洗手,在當你的國家群體免疫的門檻尚未達成目標時,是非常的重要。就是持續把 :
“R值”鏈,一斷一斷的打斷⋯⋯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來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各位農曆新年快樂嗎? 不管你快不快樂, 無論你説了多少遍的恭喜 都比不上,剛剛2021年2月16日,WHO才 宣布: 全球確診持續下降16% 全球死亡持續下降10% 更是值得恭喜!恭喜! 你說是嗎? 祝福大家 過年🧨後 我們依舊一起: 恭喜!恭喜下去 記得這首歌,不一定是新年才能
先說 : COVID- 19 可能會變成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 ?  白話文:COVID 19 可能會變成流感化嗎 ?  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嚐試回答上述2大問題 反覆感染 ( Reinfection )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一生
https://www.cnbc.com/2021/01/25/dr-fauci-double-mask-during-covid-makes-common-sense-more-effective.html 新聞到處報導:美國CDC發布最新研究:戴兩層口罩,能降低95%的風險暴露於可能具有傳染性的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保護力的迷思 一般人,看到媒體一直報導,各種不同產牌vaccine ,產生出來的保護力,大家都以為打疫苗,只要產牌告知有95%保護力 :  就會有95%機率,不會傳染COVID19 病毒🦠給你、或者是 我本身就是有95%保護自己,不會被別人COVID19 病毒🦠的感染! 這真的是大誤會啊! 名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 新聞大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 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 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 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 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 倒如  : 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各位農曆新年快樂嗎? 不管你快不快樂, 無論你説了多少遍的恭喜 都比不上,剛剛2021年2月16日,WHO才 宣布: 全球確診持續下降16% 全球死亡持續下降10% 更是值得恭喜!恭喜! 你說是嗎? 祝福大家 過年🧨後 我們依舊一起: 恭喜!恭喜下去 記得這首歌,不一定是新年才能
先說 : COVID- 19 可能會變成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 ?  白話文:COVID 19 可能會變成流感化嗎 ?  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嚐試回答上述2大問題 反覆感染 ( Reinfection )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一生
https://www.cnbc.com/2021/01/25/dr-fauci-double-mask-during-covid-makes-common-sense-more-effective.html 新聞到處報導:美國CDC發布最新研究:戴兩層口罩,能降低95%的風險暴露於可能具有傳染性的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新冠(SARS-CoV-2)的再感染(reinfections, RI)、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長新冠(long COVID, LC)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專有名詞,但也經常被混淆。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發現,普通人群中高比例。。。
Thumbnail
「糖尿病患的抵抗力較差,感染肺炎鏈球菌後,出現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的機會較高。」歐弘毅醫師說,「這些患者發病後常常是兵敗如山倒,相當危險,可能住院超過一個月。事先做好預防措施,才是最佳的策略!」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新冠(SARS-CoV-2)的再感染(reinfections, RI)、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長新冠(long COVID, LC)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專有名詞,但也經常被混淆。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發現,普通人群中高比例。。。
Thumbnail
「糖尿病患的抵抗力較差,感染肺炎鏈球菌後,出現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的機會較高。」歐弘毅醫師說,「這些患者發病後常常是兵敗如山倒,相當危險,可能住院超過一個月。事先做好預防措施,才是最佳的策略!」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