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我們

中年的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24小時也與星期日的24小時無異,是不是國定假日有沒有連假對我而言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每天每天,我與孩子過著自己小確幸的生活,出門,在家,看著晴天雨天。

當我一回神,生日蛋糕上的蠟燭已38,再過兩年籃球比賽都能報名老馬組了(雖然我也沒在報名),這才驚覺自己自己快要步入中年了呢。

如果一個少女(撥髮)承認自己即將是中年婦女,那就表示她的心情已是「我中年我驕傲」。

中年,可以說是人生中最複雜的階段吧。不像少年時只需擔心課業、愛情、朋友,中年的我們,除了工作和人際之外,還要面對已不再青春的肉體,以及結婚後的家庭生活,雙方父母長輩,有孩子的也要擔心孩子的教育健康各種發展,就是一種被上中下夾攻的狀態。

前幾天聽了「腦闆想什麼」podcast節目中提到有關「中年之旅」的話題,如果我們身體是一個容器,而我們從小到大累積的情緒都裝在身體的各部位,比如我們的憤怒累積在腸胃,我們的壓力累積在肩膀,我們的不滿累積在肝臟,我們的焦慮累積在心臟,那麼到了中年,我們身體累積的情緒已經到達臨界點,能量已經沒辦法自在流動,所以你會開始覺得身體哪裡不順暢,哪邊又開始出問題,心裡會有一點沉悶,對各種嘗試或新的學習都會找到理由拒絕,對世界的新鮮事物或新的觀點感到無法理解。這時的我們,勢必得找到一個與自己對話的方法,把這些從小到大累積的情緒刪除掉,身體與心理開始有空間,能量能夠流動時,我們才能像個少年一樣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也能裝進我們想裝的和相信的事情,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

從小到大我們已經接受了許多父母老師朋友同事的指導,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是對的,一些曾經發生過的事件與衍生出來的各種情緒包袱,到了中年該好好清理一下,一桶滿滿的水要繼續提到晚年嗎?還是要重整再出發?我們有責任好好照顧我們的下半生啊。

與自己的身體和心對話,你可以透過靜坐,冥想或是內觀,在專注於呼吸的訓練中讓大腦保持平靜,透過這樣的方式幫助覺察自己心中的各種情緒,當我們能輕易發現並標籤情緒,我們也能更順利的將累積的情緒清除。我也在練習中,讓大腦減少被雜念吸引,唯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還想知道自己能再清空些什麼,也想知道自己還能再裝些什麼有趣的事情,中年是智慧的累積,也唯有到這個肩上扛著許多東西的階段,才真正想要去瞭解自己的身體和內心。

前些日子我去體驗了從以前就很好奇的催眠,是因為學校家長有一位是有證照的催眠師,我原本想像催眠難道是像做夢一樣?結果不是呢,自己完全是清醒的,在催眠師慢慢的引導下進行與自己的對話,要說閉上眼看到了什麼,就是自己心裡和腦海中自動浮現出的畫面,說是直覺也好,說是記憶也好,整個過程我誠實的面對自己當下想到的事情。有趣的是在催眠之前抽牌顯示我與自己的關係是,我的內心已經急得像火燒,但我卻對此漠不關心,催眠師表示我沒有照顧到自己,也沒有聽從我自己內心的指示。在催眠的過程我感受到的是我應該多愛我自己一點,我自己有很多的能量,我才能照顧別人與愛別人呀。催眠結束後,再度抽牌看與自己的關係,表示我與我的內在已經有些連結,且開始合作尋找未來的方向。

誰說中年是老妞?動力和心情可以自在又充滿活力的有如少女呢(自己講XD)。

貓息大法好XD

貓息大法好XD


avatar-img
陳阿可的沙龍
10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阿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快的這學期已經過了一半,前陣子看到好友們紛紛表示孩子經歷了人生第一個期中考,我才驚覺原來那週是考試週啊!因為老師沒有特別提醒,所以我們也就順理成章的不用幫小孩複習,當別人問我小孩考試狀況如何,我還很大聲的說他們學校沒有考試耶! 結果在那週結束時………
從小班到大班,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放學接到孩子後,姊姊會要求在學校附近的公園玩耍到五點再回家。 風一般的姊姊,怎麼可能把公園只當公園,簡單的遊具,硬是有她自己的一套玩法,一起玩的同學和家長,從小看著也都習慣。 直到大班下學期的某一天,有一個阿嬤帶著兩個小男孩來公園玩, 看見姊姊在溜滑梯和單槓各種玩法,已
這個月有一個中秋節連假,連假前的下課回家後姊姊拿出作業,我也很好奇連假的回家功課會是什麼。
很快的這學期已經過了一半,前陣子看到好友們紛紛表示孩子經歷了人生第一個期中考,我才驚覺原來那週是考試週啊!因為老師沒有特別提醒,所以我們也就順理成章的不用幫小孩複習,當別人問我小孩考試狀況如何,我還很大聲的說他們學校沒有考試耶! 結果在那週結束時………
從小班到大班,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放學接到孩子後,姊姊會要求在學校附近的公園玩耍到五點再回家。 風一般的姊姊,怎麼可能把公園只當公園,簡單的遊具,硬是有她自己的一套玩法,一起玩的同學和家長,從小看著也都習慣。 直到大班下學期的某一天,有一個阿嬤帶著兩個小男孩來公園玩, 看見姊姊在溜滑梯和單槓各種玩法,已
這個月有一個中秋節連假,連假前的下課回家後姊姊拿出作業,我也很好奇連假的回家功課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