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娛樂觀點│跟電影要求道德責任?其實你擔心的是影響力

2020年《消失的情人節》上院線時,已經討論過一波男主角阿泰行為的可議之處。電影下片五個月後,Netflex上片《消失的情人節》讓更多人能收視這部片,於是又開啟了一波討論潮,讓導演陳玉勳不得不跳出來為自己的創作意圖和情節安排重新解釋。不說還好,越解釋越火上加油,我相信他沒有惡意,但是有些話聽起來確實怪怪的。
消失的情人節國際版海報,圖片取自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消失的情人節國際版海報,圖片取自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其實我認為好像沒什麼好討論的,我們都可以對電影作品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解釋,而且看起來正反方好像也沒有被對方說服的可能性。這個話題在下片五個月後重新被提起,我想是因為反方確實點出觀眾們覺得不舒服的地方,而導演又忍不住發言隔空交鋒之故吧!
我在《消失的情人節》上映的第一周立刻搶時間去電影院看,一直順順看到阿泰把曉淇放在床上,猶豫到底要親不親的時候才突然感覺到可怕。這個可怕的感覺沒有持續很久,因為我相信阿泰的單純(當然也因為劉冠廷的正派形象有說服力)。看完電影後我跟同行的歐娜抱怨,覺得結局有點弱,少了一點懸念,不知為什麼覺得有點空虛。現在想來,原來我沒把這部電影當成愛情喜劇,反而是當作解謎推理來看。導演能不能合理解釋曉淇為什麼會失去一天,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精采的事,才是我比較在意的點……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喜歡演員、風景、喜劇節奏和可愛的小人物描寫等等,喜歡到Catchplay獨家上線的時候單片購買放給家人看,逢人就推薦。我不明白為什麼電影評論會這麼兩極,但我覺得這與觀眾的個人經驗和觀影預設有關吧!

爭議點一.違反身體自主權
眾多評論憂心,阿泰在時間暫停時未經曉淇而任意擺弄她身體的行為,在討喜的演員和愛情喜劇的包裝之下,恐怕會美化妨礙他人身體自主權的犯罪行為。每個人都應該守護身體自主權,無關性別,只要未經他人允許,不能隨意碰觸他人身體。除此之外,阿泰的跟蹤行為也很變態,偶然發現長大後的曉淇後得知她在郵局工作,開始每日一信,他跟蹤曉淇下班和出現在她身邊的人等等,這種騷擾行為不應該被包裝成浪漫。說真的,我完全同意眾多評論的擔憂,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阿泰把曉淇抱上床的時候,一定跟我一樣緊張,我們把自己代入曉淇了,如果有人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對我上下其手,那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爭議點二.導演的解釋
現在這個講究與觀眾互動的電影時代,導演說明創作意圖和拍攝角度有助於我們更了解作品,但在這個Case裡好像有點提油救火。陳玉勳導演解釋,他自己在創作的時候真的沒有想得太複雜,阿泰在海灘擺弄曉淇的身體拍照,只是童心大起的表現。跟蹤行為只是愛情裡一廂情願的不知所措,阿泰是個善良的人,在大家很緊張的那幕裡,他最終只用一個額頭的吻向心中的女神道別,他自己也意識到再執著下去就要變成變態了。導演解釋自己只是想描寫邊緣內向的小人物卑微的愛情罷了。
雖然導演的解釋跟我從電影中理解到的東西差不多,但他有一段話讓我覺得怪怪的:
在世界暫停的那一天,阿泰沒有竊取別人財物(要是我可能就會去搬銀行的錢,但是想到行員會賠錢就算了,開玩笑啦),也沒去侵犯別的女生,他如果腦中有邪念,比曉淇性感又漂亮的女生太多了,他真的不用只對曉淇下手
這段話不是只有我覺得怪,果不其然大家馬上炸開了。「漂亮的女生那麼多,我幹嘛要對妳下手」這種話不正是平常性騷擾、性侵犯為自己開脫的話嗎?事實上這類犯罪大多是以下手容易度來尋找獵物,美醜才不是依據。這種貶低受害者的說法實在刺眼。於是大家開始鞭起導演的言論、劇情安排和角色設計,陳玉勳導演的思維很沙文主義巴啦巴啦。

電影的道德責任?
我的意見其實也沒什麼,呱吉都說出我想說的話了。
我認為有人願意提醒大家,「消失的情人節」男主角的行為很噁,其實是一件好事,畢竟真的有人會忘記他自以為浪漫的行為,放在現實生活會相當可怕。但是我也認為,期望電影或任何一種創作必須具備正確的教育意義,也是一種徒勞。
電影的美好就在於它的虛幻和創作自由,開創我們的視野、實現我們的想像。如果每部電影都要經過世俗道德審查、主角一定要符合政治正確,經典和藝術就不會存在了,留給我們的只有樣版劇、樣版書、樣版畫……以前在學校上批評思考課,老師常常提醒我們要注意文本的時代背景和其影響,畢竟文本產生的時代不像我們擁有更多知識和思考角度。後設思考可以提供新的解譯可能,但拿來鞭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
《消失的情人節》據說是導演壓了二十年的劇本,如果你知道這一點後,對於片中已經不合時宜的「浪漫」是否有點釋懷呢?再者,我相信導演拍電影的目的才不是想春風化雨,若想拿娛樂作品強求教育意義,到底是在瞎忙什麼?就像呱吉說的,有討論是件好事,創作的解釋權就回歸到觀眾吧!

其實重點在於影響力吧!
我當時從電影院裡出來的時候,覺得解謎篇(我真的當作是解謎推理來看)的劇情走向不精采,讓我感到很失落。更何況男主角阿泰的行為一點也不討喜,不禁令我擔心起台灣票房。後來我轉念一想,這就是部怪咖電影,若是在國外影展或是歐洲這種對怪咖主角接受度比較高的地方,可能會有比較好的迴響。 如果這是部cult片、小眾的文藝電影,跟蹤狂和違反他人身體自主權的劇情根本不會被拿出來鞭,甚至可以殘酷地說,根本不會有討論度。錯就錯在這部片是一部大眾取向的愛情喜劇片,入圍第57屆金馬獎11個獎項,風風光光地拿了5座金馬獎,票房還破億。眾多評論憂慮這部電影給觀眾錯誤觀念、美化變態行徑等等不好示範,表示《消失的情人節》確實有很多人看。說穿了,就是因為這部電影很多人看,還得了很多獎,所以大家預設這部得獎片應該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觀。
這讓我想起《古惑仔》正風行的年代,很多人批評電影美化了黑社會。有沒有影響?絕對有!一堆小孩想當浩南山雞,甚至連反派耀揚、烏鴉也有擁護者。但終究不是每個喜歡《古惑仔》的孩子都會投身黑社會吧?這個世界如此複雜,電影只是娛樂的一部分,我們的生活中更充斥各式各樣具有影響力的訊息,家人的身教言教、朋友的影響、新聞媒體的傳播、網路社群的消息、小說戲劇動畫遊戲……如何分辨是非, 不該強加給單一媒介上。《消失的情人節》只是用奇幻的方式呈現某種愛情幻想的作品,電影就留給電影,教育就回歸社會吧!
再補充一點。如果陳玉勳導演覺得受傷了、莫名奇妙,我想跟他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可以感受到導演想表達的天真善良,而且有意識地放入對舊時代的懷念(比如說放入收音機廣播、電話這些元素),這在他過去的作品裡都有類似的設計。但是時代在改變,改變表現方法和劇情推演設計,有助於觀眾聚焦在導演想強調的意念,這不是更好嗎?我還是很扼腕,要是解謎篇腦洞大開一點,當成解謎推理來看的我會沒那麼空虛…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