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後的消費者行為演化: Digital-First mindset
台灣因為防禦的太好,過去18個月台灣的賣家"完全沒感覺"
路邊商務與電子商務(Curbside commerce and e-commerce)
208%
疫情期間,路邊商務的成長率為208%。台灣受惠於掌控得宜,數字參考就好嗎?換個角度想,實體零售業門,有人阻止你發展路邊商務嗎?UNIQLO於台北市外開了很多大型路邊店,為何只有餐飲業能(想到)做Drive Through?除了台灣以外,因為疫情封城,實體零售為了活下去,以前內部提案被打搶的創意解決方案,全都上陣變成主流。各位承辦人們,勇敢的內部提出你的創意想法吧!被打槍,又如何*?
10年
美國市場花了10年才將的電商佔比(對整體銷售來說)增加了10點
8周
於疫情封城的前8周,電商佔比增加了11點
數位支付(Digital Payments)/Digital First/Only Commerce
2/3
因為結帳太麻煩(friction),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選擇直接放棄購物車(abandon)而轉到其他更友善的平台購買或直接放棄
30%
從全球數字來看,食品與家戶用品業者的線上客戶數淨成長了30%,您的品牌跟去年同期淨成長了多少客戶數?
42到56%
年終旺季銷售剛過,可驗證一下
旺季之前的統計有42到56%的消費者願意轉移到線上購物
感應支付的崛起(Contactless is rising)
79%
因對衛生安全的顧慮與覺醒,79%的全球消費者願意調整支付方式。更安全與衛生的方式是優先考慮
70%
疫情初始時,有70%的消費者嘗試了以前沒使用的消費模式(線上)與支付方式(感應支付)
63%
有63%的消費者願意轉到提供感應支付的門市/品牌消費
74%
消費者計畫繼續使用感應式交易,即便疫情控制後
46%
消費者已經改到有提供感應式支付的品牌/門市(3)
對行動設備的偏好-Preference for mobile
53%
消費者透過行動設備完成他們最近的購物
- 註:路邊商務(Curbside commerce):實體零售提供線上購物,消費者開車到路邊店或是大買場停車場或是卸貨區或是下貨區,由賣家將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放上後車廂。國外因為疫情封城所演化出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