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封藏家的香氣,來釀梅酒吧

生活啊,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的吧。
從上大學,便開始了在各個地方暫時落腳的租屋生活,不論是與同學共居的學校宿舍生活、狹窄又潮濕的北國套房,還是溫馨的家庭式公寓,通通都在腦中刻上深深淺淺的「家」的名字。
眼看租約即將到期,室友也即將結束落腳雲林的日子,我們一起住在這套悉心經營屋子裡的日子也慢慢地進入了尾聲,有什麼方法,能夠記錄下在這一年的日子裡,家的味道呢?
淺淺地想起了電影《海街日記》的場景。
電影裡,住在鎌倉的三姐妹,每年都會用家門前的梅樹釀一缸又一缸的梅酒,儲藏在地板下方的空間裡。一年前的、兩年前的、甚至還有十年前奶奶釀的梅酒。帶著同父異母的妹妹做著今年度的梅酒,一邊在梅子上戳上孔洞,一邊撢一撢塵封已久的故事,留待開甕時與酸甜的液體滑入喉中,讓年復一年的家的故事在身體裡繼續發酵。
於是,我們也在這間屋子裡,把今年度的故事釀進梅酒裡面了。
原本還謹慎地問了釀梅酒經驗豐富的朋友關於梅子、酒和糖的比例,卻隨著斟酒的瓶子大大小小不一、又沒有磅秤,最後只得隨性地在每個罐子裡加上各種比例的冰糖和蜂蜜,再用酒淹過梅子,完成四個大大小小瓶子的分裝作業。
「要不要寫上今天的日期呀?」
在提議之下,室友落筆寫下日子,也試圖寫下今天的回憶,在標籤紙上分別寫下:「梅子 多、 酒 適量、蜂蜜 適量、冰糖 適量」、「梅子 適量、酒 適量、蜂蜜 多、冰糖 適量」等大同小異的四種比例。看到煞有其事的標籤,又在餐桌上笑了一輪。
「大師在做菜哪有比例?」室友一邊寫,一邊振振有詞地說著。
「做了四瓶,等到開封的時候才可以比較哪一種比例比較好喝,明年要再做,才知道比例啊。」
一說完,又相視而笑。太過自然率性的回憶,恐怕是沒有辦法復刻的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